第三百二十三章北魏覆没二 (1/2)
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臭小子闹官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自从大汉撤兵之后,北方的局势就形成北魏独抗伪宁。其实在这一段时间内,北魏皇帝不断的派遣使者向杨纯谈判,其最低要求也只是留其国,可称臣可进贡,也可成为伪宁的附属国家。但杨纯所开的条件则显得咄咄逼人,声称留其国号可以,但不允许保留军队,归属后所有兵马不能超过五万,并且留太子到国都作为人质,每年北魏的皇帝亲自要到朝廷里靓见皇帝。
这条件北魏君臣自然是不能接受,留太子作人质可以,但不许保留军队,那北魏就成为任人宰割的刀下肉,想什么时候宰就什么时候宰,而且让一国之军去朝拜,那北魏君臣的尊严何在。
然而对这些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这样义愤填膺,早与杨纯勾结的英亲王拓拔洪越对此则竭力支持杨纯所谈的条件,他的党羽也跟着叫嚣。朝廷的局势趋于紧张之态,是和是战,朝廷上下拿不出一个统一的方案。
狡猾的杨纯在此时并没有立即出兵,而是一边从各地征集粮草,好为日后大战做好准备,另一边则派人联系拓拔洪越伺机行动,并许诺,如果北魏肯投降,不收取其地,不改国号,可以让他为北魏的皇帝。
在这个交易中,没有人看到其中的利害。当朝廷上下总算拿出个先守后谈,边打边谈的方针后,老谋深算的拓拔洪越突然赞成,并主动要求担任大元帅一职。英亲王是北魏皇帝的皇叔,在朝中有很大的影响力,是个让所有大臣们都忌惮的人物,他掌管着户部,管着朝廷的国库,党羽众多。当初北魏的先皇在世时,一直压着他,只给个虚职。因此在那时候他还不能为所欲为,眼睁睁看着柔云公主登上朝廷第二号人物,众官的领袖。
真正能让他翻身的是在三国同盟协定签定后不久,宁汉二国未出兵前,杨纯不断夺取北魏的国土。朝廷上下对柔云公主和新皇帝产生怀疑的态度,对三国同盟的协定也置疑。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迫切需要一个有影响力的人来主持大局,这样素有“铁骨王爷”之称的拓拔洪越在其党羽的支持下,迅速入朝参政。朝廷的权力开始从柔云公主的手上转移。
然而大汉和宁国的及时出兵,破坏了拓拔洪越的计划。大臣们从新又看好柔云公主,对其信任度增加。但还没有过多长时间,宁国的快速惨败让大臣们的信心又开始动摇起来。自从杨纯入侵北魏后,这些大臣们对杨纯的忌惮真是达到了谈虎色变的地步。
拓拔洪越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与杨纯勾结上,可是正当他以为一切都按计划之中进行时,大汉接连从杨纯手上取得胜利,使得北魏的局势转好,也打破了杨纯不可战胜的神话。前线的将士的士气为之高涨。拓拔洪越不得不再次耐心的等候机会。
时机转变是在大汉的军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突然从北方撤兵,而且撤兵之时不曾通知北魏的朝廷,这让北魏的军臣无所适从。紧跟着的是杨纯的大军压进,宁国不断丢失国土,更糟糕的是一致支持三国结盟的大将军冷无为被降职贬到西边去。
面对这种情势柔云公主再次派使臣前去大汉商议,然而令人气愤的是大汉君臣一概推脱,使者无功而返。在这种情形之下,杨纯再次连夺三座城池,北魏朝廷投降的气氛越加浓厚。
三军统帅呼延烈由于打了败仗,失去国土,被打入死牢。三军统帅由征西大将军萧海山临时担任。在此过程中,柔云公主是极力保呼延烈,因为呼延烈虽败,但北魏的主力还依然保存,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创伤,能在杨纯手上又没有什么屏障依靠保留这样的成绩,已经是难能可贵了,从这一点看呼延烈的确是个可以信任的元帅。
然而在众臣的喧嚣中,一向没有什么主见的拓拔余不顾柔云公主的反对下达了旨意。萧海山的才能比不上呼延烈,他惟恐遭遇呼延烈的覆辙,几次上书要求辞去大将军的职位,而朝廷上除了曾经带过兵的英亲王外,其他人都不适合担任元帅的职位。
拓拔洪越趁着眼前有利的形势,肆无忌惮的招揽百官,与杨纯的联系更加密切。本来在杨纯的计划中是要迅速平定北魏,可是不料后院着了火,平定下的北魏国土上,窜起了一大批的马贼,以迅雷不戒及掩耳之势从数千的人一下子达到了数万人,更糟糕的是这些人都是训练有素之人,从判断上看应该是被打散了的北魏士兵和响马们组成的马贼团。他们肆无忌惮的攻取城池,抢夺军粮,破坏力不断增大。
在此等情况下,杨纯不得不将脚步停下,他太明白这批响马的破坏力、威胁力比眼前束手待毙的北魏要严峻的多。杨纯几次派兵征剿,都折损不少兵马。其中原因是,这些人都是土生土长的北魏人,他们熟悉地形,为头的那些马贼非常狡猾,人多的时候他们是避而不见,一旦人少他们就会发疯似的冲出来,防不胜防,这也颇谙兵法之道。
不得已,杨纯只好带着自己的近卫军亲自去征剿那些马贼,但效果也不是很好。这怪就怪他的名声太大,有几次他只带几个人在那些暗藏着马贼们的眼皮底下溜达,可谁也不敢动。再好的诱饵,没鱼上钩也是白搭。
有了这些马贼的影响,杨纯不得不改变计划,将迅速平定北魏的作战方案抛弃,转而是靠引诱,使北魏自乱,而他自己则利用这段时间收集粮草。
在这段时间内,大汉的局势像变戏法一样出现的快速的变化。先是明宗皇帝驾崩,跟着是八王爷掌权到倒台,接着是冷无为从西边回来,扶持幼主登基。当杨纯得知冷无为不但没有死而且还掌权后,几天几夜都睡不着,不断的说着一句话“坏我大事者,必是此人。”
北魏知道大汉的掌权者是冷无为后,那些主战派立刻鼓舞起来,柔云公主要求派使者前去大汉。然而却遭到了英亲王等人的反对,并以前驱狼后引虎告戒拓拔余,使得拓拔余迟迟不敢轻易下旨意派使臣去汉,任柔云公主怎么说,拓拔余总是犹豫,生怕大汉出兵可能在自己背后捅刀子,到时候腹背受敌,情势更加危急。
拓拔洪越感觉如果大汉出兵,那为帅者必定是那冷无为无疑,到时候自己大业恐怕很难成功,正因为如此,一改平日态度,主动要求担任大元帅,出兵与杨纯作战,并扬言“如果得胜,不但可以振我国威而且向汉求援也多了几分底气,到时候派使出汉定可成功。”诸位大臣也纷纷赞成。
柔云公主向来对她这位皇叔有所警戒,自然对他担任大元帅的官职持反对态度。可惜昏庸的拓拔余居然应诺,并迅速下旨。而这个时候,好象预感到什么事情发生的柔云公主请旨到南边亲自征集粮草,拓拔余应诺。当天柔云公主带着心腹快速离开了新都,往大汉的边界上靠去。
当拓拔洪越得了元帅大印后,迫不及待的派人征调兵马进京。当朝廷忠于皇帝的大臣们察觉后,已经太晚了。不但皇宫禁军配合暴动,守城的将军也反了,大开城门。大军突然的进城。
&nbs... -->>
自从大汉撤兵之后,北方的局势就形成北魏独抗伪宁。其实在这一段时间内,北魏皇帝不断的派遣使者向杨纯谈判,其最低要求也只是留其国,可称臣可进贡,也可成为伪宁的附属国家。但杨纯所开的条件则显得咄咄逼人,声称留其国号可以,但不允许保留军队,归属后所有兵马不能超过五万,并且留太子到国都作为人质,每年北魏的皇帝亲自要到朝廷里靓见皇帝。
这条件北魏君臣自然是不能接受,留太子作人质可以,但不许保留军队,那北魏就成为任人宰割的刀下肉,想什么时候宰就什么时候宰,而且让一国之军去朝拜,那北魏君臣的尊严何在。
然而对这些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这样义愤填膺,早与杨纯勾结的英亲王拓拔洪越对此则竭力支持杨纯所谈的条件,他的党羽也跟着叫嚣。朝廷的局势趋于紧张之态,是和是战,朝廷上下拿不出一个统一的方案。
狡猾的杨纯在此时并没有立即出兵,而是一边从各地征集粮草,好为日后大战做好准备,另一边则派人联系拓拔洪越伺机行动,并许诺,如果北魏肯投降,不收取其地,不改国号,可以让他为北魏的皇帝。
在这个交易中,没有人看到其中的利害。当朝廷上下总算拿出个先守后谈,边打边谈的方针后,老谋深算的拓拔洪越突然赞成,并主动要求担任大元帅一职。英亲王是北魏皇帝的皇叔,在朝中有很大的影响力,是个让所有大臣们都忌惮的人物,他掌管着户部,管着朝廷的国库,党羽众多。当初北魏的先皇在世时,一直压着他,只给个虚职。因此在那时候他还不能为所欲为,眼睁睁看着柔云公主登上朝廷第二号人物,众官的领袖。
真正能让他翻身的是在三国同盟协定签定后不久,宁汉二国未出兵前,杨纯不断夺取北魏的国土。朝廷上下对柔云公主和新皇帝产生怀疑的态度,对三国同盟的协定也置疑。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迫切需要一个有影响力的人来主持大局,这样素有“铁骨王爷”之称的拓拔洪越在其党羽的支持下,迅速入朝参政。朝廷的权力开始从柔云公主的手上转移。
然而大汉和宁国的及时出兵,破坏了拓拔洪越的计划。大臣们从新又看好柔云公主,对其信任度增加。但还没有过多长时间,宁国的快速惨败让大臣们的信心又开始动摇起来。自从杨纯入侵北魏后,这些大臣们对杨纯的忌惮真是达到了谈虎色变的地步。
拓拔洪越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与杨纯勾结上,可是正当他以为一切都按计划之中进行时,大汉接连从杨纯手上取得胜利,使得北魏的局势转好,也打破了杨纯不可战胜的神话。前线的将士的士气为之高涨。拓拔洪越不得不再次耐心的等候机会。
时机转变是在大汉的军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突然从北方撤兵,而且撤兵之时不曾通知北魏的朝廷,这让北魏的军臣无所适从。紧跟着的是杨纯的大军压进,宁国不断丢失国土,更糟糕的是一致支持三国结盟的大将军冷无为被降职贬到西边去。
面对这种情势柔云公主再次派使臣前去大汉商议,然而令人气愤的是大汉君臣一概推脱,使者无功而返。在这种情形之下,杨纯再次连夺三座城池,北魏朝廷投降的气氛越加浓厚。
三军统帅呼延烈由于打了败仗,失去国土,被打入死牢。三军统帅由征西大将军萧海山临时担任。在此过程中,柔云公主是极力保呼延烈,因为呼延烈虽败,但北魏的主力还依然保存,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创伤,能在杨纯手上又没有什么屏障依靠保留这样的成绩,已经是难能可贵了,从这一点看呼延烈的确是个可以信任的元帅。
然而在众臣的喧嚣中,一向没有什么主见的拓拔余不顾柔云公主的反对下达了旨意。萧海山的才能比不上呼延烈,他惟恐遭遇呼延烈的覆辙,几次上书要求辞去大将军的职位,而朝廷上除了曾经带过兵的英亲王外,其他人都不适合担任元帅的职位。
拓拔洪越趁着眼前有利的形势,肆无忌惮的招揽百官,与杨纯的联系更加密切。本来在杨纯的计划中是要迅速平定北魏,可是不料后院着了火,平定下的北魏国土上,窜起了一大批的马贼,以迅雷不戒及掩耳之势从数千的人一下子达到了数万人,更糟糕的是这些人都是训练有素之人,从判断上看应该是被打散了的北魏士兵和响马们组成的马贼团。他们肆无忌惮的攻取城池,抢夺军粮,破坏力不断增大。
在此等情况下,杨纯不得不将脚步停下,他太明白这批响马的破坏力、威胁力比眼前束手待毙的北魏要严峻的多。杨纯几次派兵征剿,都折损不少兵马。其中原因是,这些人都是土生土长的北魏人,他们熟悉地形,为头的那些马贼非常狡猾,人多的时候他们是避而不见,一旦人少他们就会发疯似的冲出来,防不胜防,这也颇谙兵法之道。
不得已,杨纯只好带着自己的近卫军亲自去征剿那些马贼,但效果也不是很好。这怪就怪他的名声太大,有几次他只带几个人在那些暗藏着马贼们的眼皮底下溜达,可谁也不敢动。再好的诱饵,没鱼上钩也是白搭。
有了这些马贼的影响,杨纯不得不改变计划,将迅速平定北魏的作战方案抛弃,转而是靠引诱,使北魏自乱,而他自己则利用这段时间收集粮草。
在这段时间内,大汉的局势像变戏法一样出现的快速的变化。先是明宗皇帝驾崩,跟着是八王爷掌权到倒台,接着是冷无为从西边回来,扶持幼主登基。当杨纯得知冷无为不但没有死而且还掌权后,几天几夜都睡不着,不断的说着一句话“坏我大事者,必是此人。”
北魏知道大汉的掌权者是冷无为后,那些主战派立刻鼓舞起来,柔云公主要求派使者前去大汉。然而却遭到了英亲王等人的反对,并以前驱狼后引虎告戒拓拔余,使得拓拔余迟迟不敢轻易下旨意派使臣去汉,任柔云公主怎么说,拓拔余总是犹豫,生怕大汉出兵可能在自己背后捅刀子,到时候腹背受敌,情势更加危急。
拓拔洪越感觉如果大汉出兵,那为帅者必定是那冷无为无疑,到时候自己大业恐怕很难成功,正因为如此,一改平日态度,主动要求担任大元帅,出兵与杨纯作战,并扬言“如果得胜,不但可以振我国威而且向汉求援也多了几分底气,到时候派使出汉定可成功。”诸位大臣也纷纷赞成。
柔云公主向来对她这位皇叔有所警戒,自然对他担任大元帅的官职持反对态度。可惜昏庸的拓拔余居然应诺,并迅速下旨。而这个时候,好象预感到什么事情发生的柔云公主请旨到南边亲自征集粮草,拓拔余应诺。当天柔云公主带着心腹快速离开了新都,往大汉的边界上靠去。
当拓拔洪越得了元帅大印后,迫不及待的派人征调兵马进京。当朝廷忠于皇帝的大臣们察觉后,已经太晚了。不但皇宫禁军配合暴动,守城的将军也反了,大开城门。大军突然的进城。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