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溯留文艺时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与《钟山》的温和不同,《收获》的风格则显得比较新锐。他们的杂志总收一些“不识时务”的作品,譬如在八七年的时候,杂志社接连推出马元、余桦、洪锋、苏桐等人的作品,因此被一部分人戏称为先锋派发源地。
对于文学的探索,《收获》向来是走在最前面的,但是有时候也会显得有些冲动。
既然是探索,那就未必次次都能对,有时候也会出一些时人不喜,后人更不喜的作品。但是这些探索,都会是有意义的。
此外,《收获》在内容上要显得更家驳杂一些,他们开辟了例如“文化苦旅”和“朝花夕拾”这样的栏目,其中余秋语的《朝花夕拾》最为旁人所知。
当然了,杂志编者也有自己的小心思,杂志中也有“俗”的一面,像是《x开放女子》这类的文章读者效应很强,让普通读者觉得颇为“有趣”。
于东之前写的那篇批判文章,本来其实是要在《燕京文学》上发表的,因为当时《燕京文学》的文学评论板块非常火。于东的那篇文章是新小说,却是偏文学评论。
但是后来他老师胡月明却提议他投《收获》试一试,因为当时《收获》正求“杂”,要收一些类型不同以往的作品。
于东听了胡月明的话,就试了一试,没想到稿子很快就过了。
后来于东才知道,胡月明跟杂志社副主编程永兴很熟。
当时于东是个愣头青,知道这事的时候,觉得自己“受了辱”,怕旁人知道这事后觉得他是走后门才过的稿子,还特意跑去问他老师胡月明。
胡月明听于东说完就笑了:你小子当我的手能伸到《收获》里面去?读了这么多年书,连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
再后来,于东很久没有往杂志社投稿,胡月明还特意问过他,是不是还记着《收获》的事情。
于东当然不会因为那事就不发表小说了,只不过当时他一门心思搞学问,觉得不论小说或者是诗歌都是小道。
听了于东这个解释,胡月明也没说什么,因为他们文学系确实也不是写小说的。
想起往事,于东也有些怀念,虽然当时他是个愣头青,做过很多尴尬的事情,但是那样冲动的日子也是一段美好回忆。
再看回王瑜的信,于东想了一会儿,还是决定给他投个稿子过去。
前世他将死的半年前写过一篇中篇小说,叫做《寡妇之死》,风格在现在来说有些新颖,恐怕投《钟山》未必合适,《收获》到是个不错的选择。166小说
这篇《寡妇之死》大概的内容就是一个年轻的寡妇,因为当地的一个作家写了一篇小说而受到当地人的唾骂和批斗,最后不堪受辱自杀了。
在不到五万字的篇幅里面,于东用了三个视角。
其实应该是两个视角,因为在这篇小说里面还含了一篇小说,也就是当地那个作家写的小说。
故事的一开始,“我”在去上学的路上,见到曾经的老师,现在的省专职作家于西正和一个年轻的女人隔着一条小河对骂。
“你个杀千刀的自己出了名,让我做不了人了!”
“我写的寡妇跟你没关系,你自己干往上凑!”
从两人的对话中,“我”听出了大概,原来是于西写过一篇知名小说,里面有个年轻的寡妇生活作风有问题,到处勾引男人。
当地人看了小说后在现实中寻找原型,最后找到了这个叫李雪莲的寡妇,就坚定地相信于西小说中的寡妇就是她。
李雪莲每天都要受到当地人的白眼和辱骂,因此他就把于西当做了不共戴天的仇人。
这天于西回老家有事情,正好碰到李雪莲,仇人见面,分外眼红,隔着河就骂了起来。
骂到最后,李雪莲直接跳下了小河要爬到河这边打于西,不过于西却先一步跑了。
李雪莲湿着衣服追了一截,最终还是没追上。
“我”在不远处看了半天戏,觉得有趣,又觉得失落,因为之前于西在学校教书的时候经常教训“我”,“我”很看不惯他。
后来,“我”又特意去找了于西的那篇小说来看。
小说内容很简单,就写当地一个中学校长贪污腐败,还跟地方上的一个寡妇搞婚外情,最后校长被查办,寡妇薄情,连看都没有去看一眼。
“我”看过小说之后不免感慨,难怪当地人会认为李雪莲是原型,因为里面关于寡妇的描写至少有一半像李雪莲。
... -->>
与《钟山》的温和不同,《收获》的风格则显得比较新锐。他们的杂志总收一些“不识时务”的作品,譬如在八七年的时候,杂志社接连推出马元、余桦、洪锋、苏桐等人的作品,因此被一部分人戏称为先锋派发源地。
对于文学的探索,《收获》向来是走在最前面的,但是有时候也会显得有些冲动。
既然是探索,那就未必次次都能对,有时候也会出一些时人不喜,后人更不喜的作品。但是这些探索,都会是有意义的。
此外,《收获》在内容上要显得更家驳杂一些,他们开辟了例如“文化苦旅”和“朝花夕拾”这样的栏目,其中余秋语的《朝花夕拾》最为旁人所知。
当然了,杂志编者也有自己的小心思,杂志中也有“俗”的一面,像是《x开放女子》这类的文章读者效应很强,让普通读者觉得颇为“有趣”。
于东之前写的那篇批判文章,本来其实是要在《燕京文学》上发表的,因为当时《燕京文学》的文学评论板块非常火。于东的那篇文章是新小说,却是偏文学评论。
但是后来他老师胡月明却提议他投《收获》试一试,因为当时《收获》正求“杂”,要收一些类型不同以往的作品。
于东听了胡月明的话,就试了一试,没想到稿子很快就过了。
后来于东才知道,胡月明跟杂志社副主编程永兴很熟。
当时于东是个愣头青,知道这事的时候,觉得自己“受了辱”,怕旁人知道这事后觉得他是走后门才过的稿子,还特意跑去问他老师胡月明。
胡月明听于东说完就笑了:你小子当我的手能伸到《收获》里面去?读了这么多年书,连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
再后来,于东很久没有往杂志社投稿,胡月明还特意问过他,是不是还记着《收获》的事情。
于东当然不会因为那事就不发表小说了,只不过当时他一门心思搞学问,觉得不论小说或者是诗歌都是小道。
听了于东这个解释,胡月明也没说什么,因为他们文学系确实也不是写小说的。
想起往事,于东也有些怀念,虽然当时他是个愣头青,做过很多尴尬的事情,但是那样冲动的日子也是一段美好回忆。
再看回王瑜的信,于东想了一会儿,还是决定给他投个稿子过去。
前世他将死的半年前写过一篇中篇小说,叫做《寡妇之死》,风格在现在来说有些新颖,恐怕投《钟山》未必合适,《收获》到是个不错的选择。166小说
这篇《寡妇之死》大概的内容就是一个年轻的寡妇,因为当地的一个作家写了一篇小说而受到当地人的唾骂和批斗,最后不堪受辱自杀了。
在不到五万字的篇幅里面,于东用了三个视角。
其实应该是两个视角,因为在这篇小说里面还含了一篇小说,也就是当地那个作家写的小说。
故事的一开始,“我”在去上学的路上,见到曾经的老师,现在的省专职作家于西正和一个年轻的女人隔着一条小河对骂。
“你个杀千刀的自己出了名,让我做不了人了!”
“我写的寡妇跟你没关系,你自己干往上凑!”
从两人的对话中,“我”听出了大概,原来是于西写过一篇知名小说,里面有个年轻的寡妇生活作风有问题,到处勾引男人。
当地人看了小说后在现实中寻找原型,最后找到了这个叫李雪莲的寡妇,就坚定地相信于西小说中的寡妇就是她。
李雪莲每天都要受到当地人的白眼和辱骂,因此他就把于西当做了不共戴天的仇人。
这天于西回老家有事情,正好碰到李雪莲,仇人见面,分外眼红,隔着河就骂了起来。
骂到最后,李雪莲直接跳下了小河要爬到河这边打于西,不过于西却先一步跑了。
李雪莲湿着衣服追了一截,最终还是没追上。
“我”在不远处看了半天戏,觉得有趣,又觉得失落,因为之前于西在学校教书的时候经常教训“我”,“我”很看不惯他。
后来,“我”又特意去找了于西的那篇小说来看。
小说内容很简单,就写当地一个中学校长贪污腐败,还跟地方上的一个寡妇搞婚外情,最后校长被查办,寡妇薄情,连看都没有去看一眼。
“我”看过小说之后不免感慨,难怪当地人会认为李雪莲是原型,因为里面关于寡妇的描写至少有一半像李雪莲。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