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回到明朝当太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感情还是要联络的。
荣王没有移居宫外,也就没有配备属官,只是跟着翰林院的学者们读书。亲王的读书堂在太和门右厢,讲官选部曹或进士改授翰林官充任。
汪舜华批复了亲王出阁读书的礼仪规范;接着,以于谦的推荐,命保定侯梁珤充总兵官,镇守陕西。他天资平恕,多次率兵,未尝妄杀一人。子弟从征,以功授官,辄辞不受,人以为贤。
韩王徵钋奏叔祖襄陵王冲炑天性至孝。奏疏写的洋洋洒洒,但汪舜华看上去简直是胡闹,割股、尝便之类的都出来了,但是没办法,这是以孝治国的大明朝,她要是敢骂一通,估计明天整个朝廷都要抗议了,于是同意奖谕。
广西叛乱要镇压,直隶太平府等地旱灾也要赈济。
只是汪舜华沉吟着:每到荒年,是农民最难捱的年份,可却是官绅地主们狂欢的时刻。他们不仅可以坐地起价高价贩卖粮食,而且仗着自己有减免田赋的特权,大斗进小斗出,大肆兼并土地。
这种情况,必须得到遏制!
襄陵王冲炑奏请封有儿子的妾为夫人,又说儿子们的冠帽与普通官员的没啥区别,要求更改制度。
刚刚才表彰了,不能马上打脸,但还是下诏大骂:“襄陵王不安分循礼,欲乱祖宗之制,姑念孝行可嘉,赐敕切责。”
第二天接到唐王府鲁山郡主上书说房子坏了,不能修理。
怎么,朝廷不给钱,你连房子都住不了了吗?自己出钱修!
知道你们都当我脾气好,可以蹬鼻子上脸,那你可大错特错了!
冬至节到了,太皇太后和汪舜华带着皇帝前往奉先殿接受朝贺,回宫免了命妇朝贺。
十二月初一,派于谦前往省郊祀牲。
次日,接到边报:达贼入庄浪,镇守都指挥使魏荣向驻守在附近的金镛求援,金镛遣指挥宋杰带兵前往。刚到就遇到了敌人,交战不利,魏荣竟按兵不接应。
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简直岂有此理!
马上抓起来问罪,另外派遣将领前往镇守。
胡濙又奏报:“按照惯例,国子监官生在监十年,允许赐历事出身。请求选择其中擅长书法的,不限年月浅深,送到部里来抄书,日满选用。”
祭酒陈询说:“官生在监的,有很多擅长书法,乞求通选。”
汪舜华没有同意:“选人用人,乃国之大事,一定不能马虎,必须人岗相适,方能任用。又不是一辈子抄书,怎么能说书法好就行!”
腊八节到了,赐文武百官宴。只是汪舜华在宫里吃着腊八粥,免不得想到了去年的场景,叹了口气,又接着批阅奏疏。
陆续接到了各衙门递上来的情况汇报,汪舜华仔细研究。
不能不承认,明朝精英们的文笔真是没话说,她努力五十年也赶不上;平时那些奏疏上的批阅,多亏内阁的票拟,当然如果不中意,还可以把意思告诉他们,再次票拟,否则以她自己的本事,是怎么也凑不齐那些四言八句的。
但同时,她也知道,这些奏疏,还是不深不透,不能说错,但是对于她来说,用处不大。
但是她也知道,独木难支,这些人都是这个时代的精英。她必须把这些人通通调动起来,甘心为她所用,并且,能为她所用。
否则,她也不过是孤家寡人。
她需要一个楔子。
年底前,接到安宁伯罗亨信的讣告,汪舜华很是唏嘘。罗亨信今年已经八十一岁,算是喜丧。只是他当年的担当实在令人敬佩,消息传来,满朝莫不为之悲戚。
汪舜华辍朝一日,赠侯爵,追谥武显,令其子罗泰出孝后袭爵。
罗泰文采风流,是当时小有名气的诗人,历史上他侍奉父亲回乡,创立了当地最早持续时间最久的凤台诗社。
随后遣于谦祭祀太庙,同时分官祭祀祖宗以及各路神祗。
汪舜华则来到仁智殿,祭拜还停留在这里的世宗灵柩,寿陵还在施工,比怀陵壮丽很多,估计明年上半年就能完工。到那时候,要再见就不容易了。
走出仁智殿,看着外头纷纷扬扬的大雪,汪舜华突然想到了很多年前,虚岁二十二岁的世宗被推上了历史前台,那时候他是怎样的心境?
走过前三殿来到奉天殿广场。在这里回望雪中的紫禁城,别有一番感触,从正统九年穿越过来开始算起,到今天,已经十三年了。
从汪家到郕王府,再到坤宁宫,这一路的风风雨雨,回想起来,真是百感交集。
当然,她也不想感叹不容易。这世道,谁又容易了?锦衣玉食、华堂大厦、侍者如云都不容易,那整日为三餐辛苦操持还要应付公婆妯娌的民间妇女只有集体上吊了;更何况,能这样获得最高权力,能这样获得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机会,简直是上天恩赐。多少精英,穷其一生都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
所以,她应该庆幸,遇到的是景帝,因为内忧外患,所以能够包容她的各种毛病,容她一展所长;否则,她早就不知道在哪个角落里自生自灭。
风云际会。
然而,以后她就只有独自面对风雨了。
明天,就是建极纪年的第一天了。
她以往所了解到的关于明朝、关于正统、景泰的那些可怜的知识,就一点都排不上用场,她必须自己走出一条路。
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
,感情还是要联络的。
荣王没有移居宫外,也就没有配备属官,只是跟着翰林院的学者们读书。亲王的读书堂在太和门右厢,讲官选部曹或进士改授翰林官充任。
汪舜华批复了亲王出阁读书的礼仪规范;接着,以于谦的推荐,命保定侯梁珤充总兵官,镇守陕西。他天资平恕,多次率兵,未尝妄杀一人。子弟从征,以功授官,辄辞不受,人以为贤。
韩王徵钋奏叔祖襄陵王冲炑天性至孝。奏疏写的洋洋洒洒,但汪舜华看上去简直是胡闹,割股、尝便之类的都出来了,但是没办法,这是以孝治国的大明朝,她要是敢骂一通,估计明天整个朝廷都要抗议了,于是同意奖谕。
广西叛乱要镇压,直隶太平府等地旱灾也要赈济。
只是汪舜华沉吟着:每到荒年,是农民最难捱的年份,可却是官绅地主们狂欢的时刻。他们不仅可以坐地起价高价贩卖粮食,而且仗着自己有减免田赋的特权,大斗进小斗出,大肆兼并土地。
这种情况,必须得到遏制!
襄陵王冲炑奏请封有儿子的妾为夫人,又说儿子们的冠帽与普通官员的没啥区别,要求更改制度。
刚刚才表彰了,不能马上打脸,但还是下诏大骂:“襄陵王不安分循礼,欲乱祖宗之制,姑念孝行可嘉,赐敕切责。”
第二天接到唐王府鲁山郡主上书说房子坏了,不能修理。
怎么,朝廷不给钱,你连房子都住不了了吗?自己出钱修!
知道你们都当我脾气好,可以蹬鼻子上脸,那你可大错特错了!
冬至节到了,太皇太后和汪舜华带着皇帝前往奉先殿接受朝贺,回宫免了命妇朝贺。
十二月初一,派于谦前往省郊祀牲。
次日,接到边报:达贼入庄浪,镇守都指挥使魏荣向驻守在附近的金镛求援,金镛遣指挥宋杰带兵前往。刚到就遇到了敌人,交战不利,魏荣竟按兵不接应。
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简直岂有此理!
马上抓起来问罪,另外派遣将领前往镇守。
胡濙又奏报:“按照惯例,国子监官生在监十年,允许赐历事出身。请求选择其中擅长书法的,不限年月浅深,送到部里来抄书,日满选用。”
祭酒陈询说:“官生在监的,有很多擅长书法,乞求通选。”
汪舜华没有同意:“选人用人,乃国之大事,一定不能马虎,必须人岗相适,方能任用。又不是一辈子抄书,怎么能说书法好就行!”
腊八节到了,赐文武百官宴。只是汪舜华在宫里吃着腊八粥,免不得想到了去年的场景,叹了口气,又接着批阅奏疏。
陆续接到了各衙门递上来的情况汇报,汪舜华仔细研究。
不能不承认,明朝精英们的文笔真是没话说,她努力五十年也赶不上;平时那些奏疏上的批阅,多亏内阁的票拟,当然如果不中意,还可以把意思告诉他们,再次票拟,否则以她自己的本事,是怎么也凑不齐那些四言八句的。
但同时,她也知道,这些奏疏,还是不深不透,不能说错,但是对于她来说,用处不大。
但是她也知道,独木难支,这些人都是这个时代的精英。她必须把这些人通通调动起来,甘心为她所用,并且,能为她所用。
否则,她也不过是孤家寡人。
她需要一个楔子。
年底前,接到安宁伯罗亨信的讣告,汪舜华很是唏嘘。罗亨信今年已经八十一岁,算是喜丧。只是他当年的担当实在令人敬佩,消息传来,满朝莫不为之悲戚。
汪舜华辍朝一日,赠侯爵,追谥武显,令其子罗泰出孝后袭爵。
罗泰文采风流,是当时小有名气的诗人,历史上他侍奉父亲回乡,创立了当地最早持续时间最久的凤台诗社。
随后遣于谦祭祀太庙,同时分官祭祀祖宗以及各路神祗。
汪舜华则来到仁智殿,祭拜还停留在这里的世宗灵柩,寿陵还在施工,比怀陵壮丽很多,估计明年上半年就能完工。到那时候,要再见就不容易了。
走出仁智殿,看着外头纷纷扬扬的大雪,汪舜华突然想到了很多年前,虚岁二十二岁的世宗被推上了历史前台,那时候他是怎样的心境?
走过前三殿来到奉天殿广场。在这里回望雪中的紫禁城,别有一番感触,从正统九年穿越过来开始算起,到今天,已经十三年了。
从汪家到郕王府,再到坤宁宫,这一路的风风雨雨,回想起来,真是百感交集。
当然,她也不想感叹不容易。这世道,谁又容易了?锦衣玉食、华堂大厦、侍者如云都不容易,那整日为三餐辛苦操持还要应付公婆妯娌的民间妇女只有集体上吊了;更何况,能这样获得最高权力,能这样获得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机会,简直是上天恩赐。多少精英,穷其一生都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
所以,她应该庆幸,遇到的是景帝,因为内忧外患,所以能够包容她的各种毛病,容她一展所长;否则,她早就不知道在哪个角落里自生自灭。
风云际会。
然而,以后她就只有独自面对风雨了。
明天,就是建极纪年的第一天了。
她以往所了解到的关于明朝、关于正统、景泰的那些可怜的知识,就一点都排不上用场,她必须自己走出一条路。
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