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大明第一莽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文武之争……你不妨想一想,如果是你,你能怎么做?”
这句话,直接把朱厚照给问懵了。
嘶……
他能做什么?
夺嫡的是自己儿子!
争斗的是南北缙绅士绅!
还有历代王朝都存在的文武之争!
这三者叠加起来,朱厚照一想瞬间脑袋都大了,哪里还有什么解决之策。
不得不承认,他现在这正德朝堂的局势,只是面对文臣缙绅,确实远没有太宗文皇帝当年那般凶险。
那么,该怎么做呢?
一时间,朱厚照陷入了沉思。 “太宗文皇帝想要大治天下,想要缔造盛世,那必须另谋新路1
“万事开头难,永乐新政,关键是如何迈出第一步1
“太宗文皇帝是怎么做的?”
小皇帝身子一颤,随即反应了过来。
“郑和下西洋?1
“没错1
汤昊含笑点头。
“太宗文皇帝认为,当时最合适的突破口,是冲开片板不得下海这块坚冰,如此才能振聋发聩,势如破竹1
“太宗文皇帝不是什么长于妇人之手的无能皇帝,更不是什么“何不食肉糜”的昏庸皇帝,他是一生征战杀伐的铁血帝王,所以他要不顾一切地使大明复兴,重振雄风1
“永乐皇帝决不做温饱即安的井底之蛙,永乐新政就是要从国策的根本入手,奠定一代盛世之基石,而开海解禁就是永乐皇帝陛下选定的盛世基石,更是推动永乐新政的主要国策1
“永乐开元,举国上下掀起了一波轰轰烈烈的大造海船的热潮,而此后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历史性壮举,大明也因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
“再说得直白一点,迁都北京、编纂《永乐大典》和郑和下西洋,这就是太宗文皇帝推行永乐新政的三辆马车,拉动了永乐初年的新政改革,直至缔造出了一个永乐盛世1
“而你我君臣二人想要中兴大明,同样需要这样一项可以作为盛世基石的根本国策1
汤昊一席话,讲得小皇帝热血沸腾,眼睛都开始变红了起来。
“中兴大明1
“根本国策1
“那就是……开海解禁1
朱厚照不蠢,听了这么多他当然明白,汤昊想要做什么。
他想要开海解禁!
他想要再次下西洋!
“可是,野人呐,文臣缙绅不会同意的1
兴奋之后,小皇帝也不免叹了口气。
郑和下西洋,是汤昊口中的壮举,却是文臣缙绅口中的“弊政”!
尤其是当年刘大夏那畜生公然烧毁郑和档案后,更是将此事给彻底定了性质,有那么几分“盖棺定论”的意味。
自那以后,郑和下西洋劳民伤财,郑和下西洋空耗国力,这些说辞成为了主流,以致于谁都不敢再在朝堂上面提起了。
怎么提?
文臣缙绅把持朝政统一口径,你敢提他们就敢骂你!
哪怕是他小皇帝自己,此刻也压根不敢提啊!
毕竟这事儿都过去那么多年了,弊政骂名也早就坐实了,他这突然间提及,文臣缙绅那边绝对过不去!
“只怕这一次,连元辅和大冢宰都不会站在我们这边1
朱厚照说出了他的忧虑。
汤昊听后不置可否。
内阁首辅刘健和天官马文升,其实态度是一样的。
只要汤昊的所作所为,于国有利于民有利,那他们就不会反对,甚至还可能予以支持。
比如赐给都察院侦缉之权一事,刘健和马文升的态度都很是明显,直接表态支持。
为什么?
因为这大明朝堂确实该清洗一番了。
整顿吏治,厘清吏治,不是空口白话,而是要杀人见血!
说到底,他们二老对都察院掌权是认可的,是支持的。
但是,对于开海解禁再次下西洋,刘健和马文升持什么态度,谁也不知道。
不过以刘健那循吏性子,估摸着他也铁定不会同意!
“饭要一口一口吃,不能急。”
汤昊轻笑道:“海禁迟早是要废除的,你心里面得有这个准备1
“至于文臣缙绅届时是同意还是反对,那可就不一定了。”
文臣缙绅最看重什么?
江山社稷吗?
太看得起他们了!
不过是“名利”二字!
“都察院这把刀,该行动起来了1
“既然整改了,那就得杀人立威,心血不能白费1
“你的意思是……”小皇帝下意识地追问道。
而汤昊则是起身向殿外走去。
“叶淇变法一事可还没有结束1
“朝廷正式恢复纳粮开中之前,自然要清理掉之前那些贪官污吏1
“尤其是盐政这条线,两淮盐场的一众官吏与一众盐商,不如丢给都察院,让他们借此立威,也算是废物利用了1
小皇帝听后若有所思,低声呢喃道:“盐政……吗?”
与此同时,大学士府。
李东阳匆匆走进了书房,而刘大夏正望着空气怔怔出神。
看着好友变成了这副模样,李东阳心中的怒火正在不断攀升。
然而还不等他开口,刘大夏就告诉了他一个坏消息。
“西涯,郑和档案被汤昊拿走了1
此话一出,李东阳顿时变了脸色。
“为何?”
“你就这么给他了?”
面对李东阳的责问,刘大夏只是叹了口气。
“他抓了如愚以此要挟,老夫……没有办法1
李东阳闻言一怔,随即恨声怒骂不止。
大抵就是“汤昊这个畜生”之流。
而刘大夏却是陡然抬头,目光锐利地看向李东阳。
“西涯,老夫听闻何天衢等十八人,在狱中畏罪自杀……”
“这是……你做的吗?”
听到这话,李东阳沉默了。
他们相知多年,很多时候,一个眼神就明白了对方的念头。
所以,李东阳的沉默,其实就是最好的答案。
刘大夏怔怔地看着这位好友,张了张口想要说些什么,可最终还是一言不发地起身离去。
事到如今,无话可说!
李东阳早已经偏执魔怔了,劝不回来的。
刘大夏只是觉得心中悲苦,难以言表。
昔年同窗之时,那个慷慨陈词要中兴大明的李东阳呢?
为何变成了如今这般模样?
今日第二更,读者朋友们多多投票支持,万分感谢!
(本章完)
文武之争……你不妨想一想,如果是你,你能怎么做?”
这句话,直接把朱厚照给问懵了。
嘶……
他能做什么?
夺嫡的是自己儿子!
争斗的是南北缙绅士绅!
还有历代王朝都存在的文武之争!
这三者叠加起来,朱厚照一想瞬间脑袋都大了,哪里还有什么解决之策。
不得不承认,他现在这正德朝堂的局势,只是面对文臣缙绅,确实远没有太宗文皇帝当年那般凶险。
那么,该怎么做呢?
一时间,朱厚照陷入了沉思。 “太宗文皇帝想要大治天下,想要缔造盛世,那必须另谋新路1
“万事开头难,永乐新政,关键是如何迈出第一步1
“太宗文皇帝是怎么做的?”
小皇帝身子一颤,随即反应了过来。
“郑和下西洋?1
“没错1
汤昊含笑点头。
“太宗文皇帝认为,当时最合适的突破口,是冲开片板不得下海这块坚冰,如此才能振聋发聩,势如破竹1
“太宗文皇帝不是什么长于妇人之手的无能皇帝,更不是什么“何不食肉糜”的昏庸皇帝,他是一生征战杀伐的铁血帝王,所以他要不顾一切地使大明复兴,重振雄风1
“永乐皇帝决不做温饱即安的井底之蛙,永乐新政就是要从国策的根本入手,奠定一代盛世之基石,而开海解禁就是永乐皇帝陛下选定的盛世基石,更是推动永乐新政的主要国策1
“永乐开元,举国上下掀起了一波轰轰烈烈的大造海船的热潮,而此后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历史性壮举,大明也因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1
“再说得直白一点,迁都北京、编纂《永乐大典》和郑和下西洋,这就是太宗文皇帝推行永乐新政的三辆马车,拉动了永乐初年的新政改革,直至缔造出了一个永乐盛世1
“而你我君臣二人想要中兴大明,同样需要这样一项可以作为盛世基石的根本国策1
汤昊一席话,讲得小皇帝热血沸腾,眼睛都开始变红了起来。
“中兴大明1
“根本国策1
“那就是……开海解禁1
朱厚照不蠢,听了这么多他当然明白,汤昊想要做什么。
他想要开海解禁!
他想要再次下西洋!
“可是,野人呐,文臣缙绅不会同意的1
兴奋之后,小皇帝也不免叹了口气。
郑和下西洋,是汤昊口中的壮举,却是文臣缙绅口中的“弊政”!
尤其是当年刘大夏那畜生公然烧毁郑和档案后,更是将此事给彻底定了性质,有那么几分“盖棺定论”的意味。
自那以后,郑和下西洋劳民伤财,郑和下西洋空耗国力,这些说辞成为了主流,以致于谁都不敢再在朝堂上面提起了。
怎么提?
文臣缙绅把持朝政统一口径,你敢提他们就敢骂你!
哪怕是他小皇帝自己,此刻也压根不敢提啊!
毕竟这事儿都过去那么多年了,弊政骂名也早就坐实了,他这突然间提及,文臣缙绅那边绝对过不去!
“只怕这一次,连元辅和大冢宰都不会站在我们这边1
朱厚照说出了他的忧虑。
汤昊听后不置可否。
内阁首辅刘健和天官马文升,其实态度是一样的。
只要汤昊的所作所为,于国有利于民有利,那他们就不会反对,甚至还可能予以支持。
比如赐给都察院侦缉之权一事,刘健和马文升的态度都很是明显,直接表态支持。
为什么?
因为这大明朝堂确实该清洗一番了。
整顿吏治,厘清吏治,不是空口白话,而是要杀人见血!
说到底,他们二老对都察院掌权是认可的,是支持的。
但是,对于开海解禁再次下西洋,刘健和马文升持什么态度,谁也不知道。
不过以刘健那循吏性子,估摸着他也铁定不会同意!
“饭要一口一口吃,不能急。”
汤昊轻笑道:“海禁迟早是要废除的,你心里面得有这个准备1
“至于文臣缙绅届时是同意还是反对,那可就不一定了。”
文臣缙绅最看重什么?
江山社稷吗?
太看得起他们了!
不过是“名利”二字!
“都察院这把刀,该行动起来了1
“既然整改了,那就得杀人立威,心血不能白费1
“你的意思是……”小皇帝下意识地追问道。
而汤昊则是起身向殿外走去。
“叶淇变法一事可还没有结束1
“朝廷正式恢复纳粮开中之前,自然要清理掉之前那些贪官污吏1
“尤其是盐政这条线,两淮盐场的一众官吏与一众盐商,不如丢给都察院,让他们借此立威,也算是废物利用了1
小皇帝听后若有所思,低声呢喃道:“盐政……吗?”
与此同时,大学士府。
李东阳匆匆走进了书房,而刘大夏正望着空气怔怔出神。
看着好友变成了这副模样,李东阳心中的怒火正在不断攀升。
然而还不等他开口,刘大夏就告诉了他一个坏消息。
“西涯,郑和档案被汤昊拿走了1
此话一出,李东阳顿时变了脸色。
“为何?”
“你就这么给他了?”
面对李东阳的责问,刘大夏只是叹了口气。
“他抓了如愚以此要挟,老夫……没有办法1
李东阳闻言一怔,随即恨声怒骂不止。
大抵就是“汤昊这个畜生”之流。
而刘大夏却是陡然抬头,目光锐利地看向李东阳。
“西涯,老夫听闻何天衢等十八人,在狱中畏罪自杀……”
“这是……你做的吗?”
听到这话,李东阳沉默了。
他们相知多年,很多时候,一个眼神就明白了对方的念头。
所以,李东阳的沉默,其实就是最好的答案。
刘大夏怔怔地看着这位好友,张了张口想要说些什么,可最终还是一言不发地起身离去。
事到如今,无话可说!
李东阳早已经偏执魔怔了,劝不回来的。
刘大夏只是觉得心中悲苦,难以言表。
昔年同窗之时,那个慷慨陈词要中兴大明的李东阳呢?
为何变成了如今这般模样?
今日第二更,读者朋友们多多投票支持,万分感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