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断案大明:我老板是朱元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看见坐在太师椅上纹丝不动的周王朱橚,李景隆心中极其轻蔑的瞪了瞪他一眼,心中满是不以为然的样子,毕竟在他看来,自己已经公然的率兵包围了整个周王府,只要自己愿意,随时都可以把这个藩王给直接带走,至于什么礼节不礼节的,那都是一句空话而已,大概是想到了此处,心中自认为稳操胜券的李景隆忍不住的冷笑连连说道:
“殿下真会说笑,李某可是奉了天子的诏令,按照朝廷的礼法和规矩来说,李某可是钦差大臣,见我如见君,应该伏地而拜谒的,恰恰应该是周王殿下,我想殿下贵为太祖儿子,应该不会不明白这个规矩吧?!”
一边云澹风轻写着药方的周王,一边头也不抬的呵呵直笑不已,对李景隆的话语丝毫的并不感冒,反而是满脸不在乎的样子,毕竟在他看来,李景隆这个家伙也就和自己一样,只不过是因为有个好爹,只不过是因为投胎技术和运气比较好而已,本身并没有多大的本领和才华,如今能够人五人六的站到自己面前,和他的出身大有关系,也正是因为这个因素,对他的话语简直是充耳不闻的。
这个倒也不能怪周王,不仅仅是朱橚,实际上连京城里的大多数官二代,也对李景隆颇为看不起!认为他只是一个纨绔子弟,本身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才华!
即便是后来他投诚了燕王朱棣,在关键时刻给朱棣打开了城门,迎进了南京城,燕王朱棣照样对他心理非常的鄙夷!
说起李景隆,此人真是让建文帝又爱又恨。建文帝执意削藩之后,燕王朱棣举兵造反。李景隆深得建文帝的信任,被建文帝任命为大将军,挂帅率军征讨燕王朱棣。前后两次统帅数十万大军的李景隆竟被燕王朱棣十万大军击败,损失惨重,建文帝也因此转为守势。燕王朱棣攻打南京时,当时朝中各大臣都要求惩处李景隆,但建文帝仍然力排众议启用他,结果这个李景隆居然开城门投降,引朱棣进入南京,真是可恨。
让人觉得奇怪的是李景隆年青的时候也是很得朱元章信任的。李景隆是明朝开国名将李文忠之子,年青时就世袭曹国公。据史料记载,朱元章多次派李景隆到各地练兵。
不过,朱棣却瞧不起李景隆。李景隆挂帅征讨朱棣时,朱棣却说:“兵法有五败,这个李景隆全犯,他必败无疑。”然后朱棣兴冲冲地把李景隆犯的5个错误列举了一下。面对李景隆的大军,朱棣采取的战略是留长子朱高炽留守北平,嘱咐朱高炽坚守不出,自率军队援救永平。结果正如朱棣所料,李景隆数十万大军却拿不下无重兵把守的北平。待朱棣回援时再把李景隆打得落花流水。后来在白沟河之战,朱棣率10万大军以少胜多,再次击败李景隆60万率领的大军。
由此可见,朱棣对李景隆的看法是对的,李景隆本是个纨绔子弟,并不懂兵法。那么朱元章对李景隆的看法就是错的吗?难道朱元章瞎眼了吗?
《明史·李景隆传》:每朝会,进止雍容甚都,太祖数目属之。十九年袭爵,屡出练军湖广、陕西、河南,市马西番。进掌左军都督府事,加太子太傅。
根据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四点:
明太祖朱元章确实很看重李景隆;朱元章曾经派李景隆去湖广、陕西、河南等地练兵;后来又派李景隆负责茶马互市贸易;紧接着升李景隆为左军都督府,这是一个军队管理机构。
从朱元章派李景隆去练兵和升其为左军都督府这两点来看,朱元章应该是认为李景隆有一定的治军才能,擅长练兵和军队管理。再加上李景隆是名将李文忠之后,本身也是熟读兵法,与朱元章的兵法上估计也有过一番交流,朱元章也就因此信任李景隆。但擅长治军或熟读兵书的人,不一定就能率军上战场打仗。我国自古以来纸上谈兵的人多的是了。
当李景隆率军来征讨朱棣时,朱棣对这个即将交战的对手肯定是下了一番功夫。史料并没有记载朱棣在交战之前认识李景隆,那么朱棣对李景隆的看法可能是来自于他在战前对敌方军情的刺探,这些敌方的军情可能包括李景隆的家世背景和性格特别、带兵方式、粮草辎重情况、军队构成、军队训练情况等。朱棣因此得出李景隆的五大错误:
《明史》:政令不修,上下离心;兵将不适北平霜雪气候,粮草不足;不计险易,深入趋利;求胜心切,刚愎自用,但智信不足,仁勇俱无;所部尽是乌合之众,且不团结。
朱棣自幼跟随在朱元章身边,随军打仗,并多次参与北伐蒙古,是个优秀的军事家,对兵法知之甚详,有丰富的实战经验。通过对李景隆所率领的大军的军情了解,朱棣得出的结论是:李景隆根本就不懂带兵打仗。
《明太宗实录》:李九江(李景隆小名),豢养之子,寡谋而骄矜,色厉而中馁,忌刻而自用,况未尝习兵,见战阵而辄以五十万付之,是自坑之矣。
对于这么一个不知兵的人,朱棣胆子就大了,故意调走北平的重兵去支援永平,引诱李景隆来攻。李景隆虽练过兵,但却从来有过实战的经验,面对城墙高大的北平,李景隆束手无策。等到朱棣大军回援时,李景隆再面对朱棣这样的沙场老将,不吃败仗都不行了。
其实李景隆的发家史,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他有一个好父亲,而他的父亲就是李文忠,他是明朝赫赫有名的开国大将,同时也是明太祖朱元章的外甥。在公元1357年时,李文忠便以舍人的身份,带领朱元章的亲军支援池州,作战成功,接下来又乘胜攻下了又攻下青阳、石埭、太平、旌德四个县,令朱元章大为欣喜。
但是李文忠死的比较早,或许是没能陪伴朱元章度过晚年的缘故,朱元章便把对李文忠的挂念和嗯宠,毫不保留的转移到了李... -->>
看见坐在太师椅上纹丝不动的周王朱橚,李景隆心中极其轻蔑的瞪了瞪他一眼,心中满是不以为然的样子,毕竟在他看来,自己已经公然的率兵包围了整个周王府,只要自己愿意,随时都可以把这个藩王给直接带走,至于什么礼节不礼节的,那都是一句空话而已,大概是想到了此处,心中自认为稳操胜券的李景隆忍不住的冷笑连连说道:
“殿下真会说笑,李某可是奉了天子的诏令,按照朝廷的礼法和规矩来说,李某可是钦差大臣,见我如见君,应该伏地而拜谒的,恰恰应该是周王殿下,我想殿下贵为太祖儿子,应该不会不明白这个规矩吧?!”
一边云澹风轻写着药方的周王,一边头也不抬的呵呵直笑不已,对李景隆的话语丝毫的并不感冒,反而是满脸不在乎的样子,毕竟在他看来,李景隆这个家伙也就和自己一样,只不过是因为有个好爹,只不过是因为投胎技术和运气比较好而已,本身并没有多大的本领和才华,如今能够人五人六的站到自己面前,和他的出身大有关系,也正是因为这个因素,对他的话语简直是充耳不闻的。
这个倒也不能怪周王,不仅仅是朱橚,实际上连京城里的大多数官二代,也对李景隆颇为看不起!认为他只是一个纨绔子弟,本身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才华!
即便是后来他投诚了燕王朱棣,在关键时刻给朱棣打开了城门,迎进了南京城,燕王朱棣照样对他心理非常的鄙夷!
说起李景隆,此人真是让建文帝又爱又恨。建文帝执意削藩之后,燕王朱棣举兵造反。李景隆深得建文帝的信任,被建文帝任命为大将军,挂帅率军征讨燕王朱棣。前后两次统帅数十万大军的李景隆竟被燕王朱棣十万大军击败,损失惨重,建文帝也因此转为守势。燕王朱棣攻打南京时,当时朝中各大臣都要求惩处李景隆,但建文帝仍然力排众议启用他,结果这个李景隆居然开城门投降,引朱棣进入南京,真是可恨。
让人觉得奇怪的是李景隆年青的时候也是很得朱元章信任的。李景隆是明朝开国名将李文忠之子,年青时就世袭曹国公。据史料记载,朱元章多次派李景隆到各地练兵。
不过,朱棣却瞧不起李景隆。李景隆挂帅征讨朱棣时,朱棣却说:“兵法有五败,这个李景隆全犯,他必败无疑。”然后朱棣兴冲冲地把李景隆犯的5个错误列举了一下。面对李景隆的大军,朱棣采取的战略是留长子朱高炽留守北平,嘱咐朱高炽坚守不出,自率军队援救永平。结果正如朱棣所料,李景隆数十万大军却拿不下无重兵把守的北平。待朱棣回援时再把李景隆打得落花流水。后来在白沟河之战,朱棣率10万大军以少胜多,再次击败李景隆60万率领的大军。
由此可见,朱棣对李景隆的看法是对的,李景隆本是个纨绔子弟,并不懂兵法。那么朱元章对李景隆的看法就是错的吗?难道朱元章瞎眼了吗?
《明史·李景隆传》:每朝会,进止雍容甚都,太祖数目属之。十九年袭爵,屡出练军湖广、陕西、河南,市马西番。进掌左军都督府事,加太子太傅。
根据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四点:
明太祖朱元章确实很看重李景隆;朱元章曾经派李景隆去湖广、陕西、河南等地练兵;后来又派李景隆负责茶马互市贸易;紧接着升李景隆为左军都督府,这是一个军队管理机构。
从朱元章派李景隆去练兵和升其为左军都督府这两点来看,朱元章应该是认为李景隆有一定的治军才能,擅长练兵和军队管理。再加上李景隆是名将李文忠之后,本身也是熟读兵法,与朱元章的兵法上估计也有过一番交流,朱元章也就因此信任李景隆。但擅长治军或熟读兵书的人,不一定就能率军上战场打仗。我国自古以来纸上谈兵的人多的是了。
当李景隆率军来征讨朱棣时,朱棣对这个即将交战的对手肯定是下了一番功夫。史料并没有记载朱棣在交战之前认识李景隆,那么朱棣对李景隆的看法可能是来自于他在战前对敌方军情的刺探,这些敌方的军情可能包括李景隆的家世背景和性格特别、带兵方式、粮草辎重情况、军队构成、军队训练情况等。朱棣因此得出李景隆的五大错误:
《明史》:政令不修,上下离心;兵将不适北平霜雪气候,粮草不足;不计险易,深入趋利;求胜心切,刚愎自用,但智信不足,仁勇俱无;所部尽是乌合之众,且不团结。
朱棣自幼跟随在朱元章身边,随军打仗,并多次参与北伐蒙古,是个优秀的军事家,对兵法知之甚详,有丰富的实战经验。通过对李景隆所率领的大军的军情了解,朱棣得出的结论是:李景隆根本就不懂带兵打仗。
《明太宗实录》:李九江(李景隆小名),豢养之子,寡谋而骄矜,色厉而中馁,忌刻而自用,况未尝习兵,见战阵而辄以五十万付之,是自坑之矣。
对于这么一个不知兵的人,朱棣胆子就大了,故意调走北平的重兵去支援永平,引诱李景隆来攻。李景隆虽练过兵,但却从来有过实战的经验,面对城墙高大的北平,李景隆束手无策。等到朱棣大军回援时,李景隆再面对朱棣这样的沙场老将,不吃败仗都不行了。
其实李景隆的发家史,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他有一个好父亲,而他的父亲就是李文忠,他是明朝赫赫有名的开国大将,同时也是明太祖朱元章的外甥。在公元1357年时,李文忠便以舍人的身份,带领朱元章的亲军支援池州,作战成功,接下来又乘胜攻下了又攻下青阳、石埭、太平、旌德四个县,令朱元章大为欣喜。
但是李文忠死的比较早,或许是没能陪伴朱元章度过晚年的缘故,朱元章便把对李文忠的挂念和嗯宠,毫不保留的转移到了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