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异时空之大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里奥的阿尔卑斯壁垒”
法西斯政府的经济政策比以往甚至更积极地致力于开发本国的资源和工业,诸如褐煤、铝、水力发电、造船、炼油、冶金、化学制品、人造纤维。未来的产钢计划每年要增加二百五十万吨至四百万吨,在战争爆发以后,这个数字又提高为约五百万吨;与此同时,又拨出了大宗款项(似乎要强调政府的和平意图),用于公共工程(由利比亚和阿尔巴尼亚共同参与),用于开垦荒地和一项范围有限的在西西里岛实行土地改革的计划,用于在罗马建筑住房,用于举办墨索里尼切望举办的1942年展览会:而10月28日波梅齐亚新城的落成典礼,则标志了开垦蓬廷沼泽地的大功告成。
意大利政府在渴望建立起谷类、油料作物、肉类、木材、纤维素、棉花、橡胶、铜、石油、废钢和其他进口商品的供应时,完全改变了先前依靠限制进口来节约使用日益减少的外汇储备的政策。例如,意大利在战争的头六个月中就从美国进口了价值五千二百七十万美元的货物,几乎相当于1938年全年进口总值的六分之五。一面又作出努力去夺取英、法、德已撤出的巴尔干和拉丁美洲市场。意大利政府缔结了一系列协定,以增加意大利同法国、巴西、保加利亚、芬兰、荷兰、葡萄牙、罗马尼亚、西班牙、瑞典、土耳其和南斯拉夫的贸易。它同匈牙利和南斯拉夫订立了三边结算协定,并开始以美国棉花供应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按照意大利人的看法,纺织品出口最方便,但是,对方十分需要的却是工程材料、机器、船只和战争物资。同希腊所订的一项六亿里拉的飞机合同,只是因为意大利外贸与通货部坚持全部要以可流通的货币支付,而不同意部分以实物支付,才在最后一分钟告吹了。荷兰及大多数斯堪的纳维亚和巴尔干国家都在购买,或试图要购买意大利的船只和飞机,直到意军总司令部乃至一般的百姓都开始抱怨,说拨作出口的东西太多了。还有人建议,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支付意大利进口的货款,意大利的承包商应到出口这些货物的国家去承包公共工程。后来在1940年8月,果然同罗马尼亚签订了一项这种性质的协定。
运输也提供了盈利的机会。意大利在横渡大西洋的航运中享有特权的地位,许多流落在西半球束手无策的旅行者,都是出了应急票价,坐意大利的班船被遣返回国的。货运的收入也赚到了可以自由流通的货币,尽管因为需要保留舱位供给意大利自己进口货物的缘故,这笔收入是有限的。1939年9月,意大利大陆航空公司(lati)新开辟了到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的航线,两个月后,又开辟了横渡南大西洋至里约热内卢的航线。意大利的铁路和港口,也由于中立国的船运从北方的各港口转移到地中海而得到了好处。
但是,尽管为意大利的商品索取了高价,尽管定出了许多办法来鼓励出口商人,乃至最后答应他们除津贴外另发百分之二十奖金,尽管从汇款中和从隐藏在国外的资金财产中竭尽所能地榨取了外汇,意大利银行的储备仍然从1939年1月1日的三十六亿三千四百万里拉减少到1940年3月31日的二十六亿零一百万里拉。当年的国际收支差额预计显然将有四十亿里拉的赤字,但是甚至在那时,仍然向国外定购了大宗货物。
在国内,意大利人起先吃到的苦头,主要是由于生活费用的上涨,而不是由于9月间实行的对消费品的不十分严格的限制,不是由于从2月份起实行的对咖啡和糖的定量供应,也不是由于真正的商品匮乏,除了新年期间缺煤以外。政府似乎在煞费苦心地平息不满的情绪。它不仅试图控制物价和镇压投机活动,而且扩大了对工人家属的社会福利津贴的范围,最后并下令增加工资,从3月起,从事农业、商业、工业的工人工资增加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五,从4月1日起,政府雇员的工资增加百分之十。政府的开支达到了空前的数目,预算从1930-1931年度起就从未平衡过。1939-1940年度,出现了将近六十亿里拉的赤字,1940-1941年度估计也有同样的赤字,常规预算以外的开支还不计在内,在1939-1940年度,这笔开支总数达二百亿里拉。为了弥补亏空,政府征收了资本税和非常不得人心的营业税,发行了面值一百六十亿里拉的五厘息的财政公债,并向意大利银行求援。总的经济景象是活动不稳定和紧张程度增加,意味深长的是,证券交易所的繁荣在1939年11月底达到了顶点,此后证券的价格就趋向于下跌。
从一开始,英、法两国政府就极其重视使意大利不参战,并且如果可能的话,诱使它走向真正的中立。张伯伦仍然希望(象他在9月13日写给不久以前担任驻伦敦大使的格朗迪伯爵的信中所说的那样)意大利人民、意大利国王和意大利教会发挥其影响。据说,有些年纪较轻的法**事领袖曾要法国向意大利发出最后通碟,要求意大利宣布是站在盟国一边,还是使其舰队保持中立。可是,法国的内阁和总司令部的做法却不同。在1939年8月23日的作战会议上,甘末林和达尔朗极力主张,必须使意大利保持绝对的中立,甘末林指出,在当年的那个时候,要对意大利发动决定性的进攻是不可能的。来自意大利的威胁,在盟国的战略上留下了痕迹,这种痕迹表现在下面几点上:决定不攻打西壁防线;欧战一开始时英国的航运暂时改道不走地中海;法国在阿尔卑斯山区驻扎了十个法国师的兵力,在北非驻扎了十四个师,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却只分别驻扎了九个师和四个师。意大利的不交战,使得法国方面能把这些军队调走一些,但是意大利在1940年4月和5月间走向交战前的状态,以及盟国随之而需要保留一些军舰,尤其是用于地中海的驱逐舰,据说曾经起了作用,使英国决定不攻打特隆赫姆峡湾,也使盟国决定撤离纳尔维克。
盟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讨好意大利。英、法两国政府表示了欣赏墨索里尼为和平而作的努力,希望进一步合作;它们答应避免发生可能妨碍相互关系的事件;它们甚至宣称毫无意图要强迫他决定赞成这一方或那一方。它们提出,意大利可以扮演一个它乐意担任的角色,成为一个“伟大而友好的国家”成为欧洲理事会的一个理事国,成为一支在巴尔干与德、俄两国抗衡的力量,在那里,不经意大利的同意,盟国将决不动用魏刚的近东军团。盟国一面又在经济上予以诱导;它们在北非实行的一些反对意大利的措施(诸如征用汽车和限制使用银行存款),在齐亚诺于9月5日发出怨言以后,立刻就取消了。可是,在突尼斯、苏伊士、吉布提等问题上,却没有作出让步;是否要就这些问题举行谈判,完全由意大利来决定;这就难怪,对于盟国的这些友好的表示,意大利有这样的反应,即齐亚诺在同弗朗索瓦-蓬塞的谈话中,曾将其简洁地概括为:战胜就是最好的宣传。
里奥的阿尔卑斯壁垒”
法西斯政府的经济政策比以往甚至更积极地致力于开发本国的资源和工业,诸如褐煤、铝、水力发电、造船、炼油、冶金、化学制品、人造纤维。未来的产钢计划每年要增加二百五十万吨至四百万吨,在战争爆发以后,这个数字又提高为约五百万吨;与此同时,又拨出了大宗款项(似乎要强调政府的和平意图),用于公共工程(由利比亚和阿尔巴尼亚共同参与),用于开垦荒地和一项范围有限的在西西里岛实行土地改革的计划,用于在罗马建筑住房,用于举办墨索里尼切望举办的1942年展览会:而10月28日波梅齐亚新城的落成典礼,则标志了开垦蓬廷沼泽地的大功告成。
意大利政府在渴望建立起谷类、油料作物、肉类、木材、纤维素、棉花、橡胶、铜、石油、废钢和其他进口商品的供应时,完全改变了先前依靠限制进口来节约使用日益减少的外汇储备的政策。例如,意大利在战争的头六个月中就从美国进口了价值五千二百七十万美元的货物,几乎相当于1938年全年进口总值的六分之五。一面又作出努力去夺取英、法、德已撤出的巴尔干和拉丁美洲市场。意大利政府缔结了一系列协定,以增加意大利同法国、巴西、保加利亚、芬兰、荷兰、葡萄牙、罗马尼亚、西班牙、瑞典、土耳其和南斯拉夫的贸易。它同匈牙利和南斯拉夫订立了三边结算协定,并开始以美国棉花供应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按照意大利人的看法,纺织品出口最方便,但是,对方十分需要的却是工程材料、机器、船只和战争物资。同希腊所订的一项六亿里拉的飞机合同,只是因为意大利外贸与通货部坚持全部要以可流通的货币支付,而不同意部分以实物支付,才在最后一分钟告吹了。荷兰及大多数斯堪的纳维亚和巴尔干国家都在购买,或试图要购买意大利的船只和飞机,直到意军总司令部乃至一般的百姓都开始抱怨,说拨作出口的东西太多了。还有人建议,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支付意大利进口的货款,意大利的承包商应到出口这些货物的国家去承包公共工程。后来在1940年8月,果然同罗马尼亚签订了一项这种性质的协定。
运输也提供了盈利的机会。意大利在横渡大西洋的航运中享有特权的地位,许多流落在西半球束手无策的旅行者,都是出了应急票价,坐意大利的班船被遣返回国的。货运的收入也赚到了可以自由流通的货币,尽管因为需要保留舱位供给意大利自己进口货物的缘故,这笔收入是有限的。1939年9月,意大利大陆航空公司(lati)新开辟了到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的航线,两个月后,又开辟了横渡南大西洋至里约热内卢的航线。意大利的铁路和港口,也由于中立国的船运从北方的各港口转移到地中海而得到了好处。
但是,尽管为意大利的商品索取了高价,尽管定出了许多办法来鼓励出口商人,乃至最后答应他们除津贴外另发百分之二十奖金,尽管从汇款中和从隐藏在国外的资金财产中竭尽所能地榨取了外汇,意大利银行的储备仍然从1939年1月1日的三十六亿三千四百万里拉减少到1940年3月31日的二十六亿零一百万里拉。当年的国际收支差额预计显然将有四十亿里拉的赤字,但是甚至在那时,仍然向国外定购了大宗货物。
在国内,意大利人起先吃到的苦头,主要是由于生活费用的上涨,而不是由于9月间实行的对消费品的不十分严格的限制,不是由于从2月份起实行的对咖啡和糖的定量供应,也不是由于真正的商品匮乏,除了新年期间缺煤以外。政府似乎在煞费苦心地平息不满的情绪。它不仅试图控制物价和镇压投机活动,而且扩大了对工人家属的社会福利津贴的范围,最后并下令增加工资,从3月起,从事农业、商业、工业的工人工资增加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五,从4月1日起,政府雇员的工资增加百分之十。政府的开支达到了空前的数目,预算从1930-1931年度起就从未平衡过。1939-1940年度,出现了将近六十亿里拉的赤字,1940-1941年度估计也有同样的赤字,常规预算以外的开支还不计在内,在1939-1940年度,这笔开支总数达二百亿里拉。为了弥补亏空,政府征收了资本税和非常不得人心的营业税,发行了面值一百六十亿里拉的五厘息的财政公债,并向意大利银行求援。总的经济景象是活动不稳定和紧张程度增加,意味深长的是,证券交易所的繁荣在1939年11月底达到了顶点,此后证券的价格就趋向于下跌。
从一开始,英、法两国政府就极其重视使意大利不参战,并且如果可能的话,诱使它走向真正的中立。张伯伦仍然希望(象他在9月13日写给不久以前担任驻伦敦大使的格朗迪伯爵的信中所说的那样)意大利人民、意大利国王和意大利教会发挥其影响。据说,有些年纪较轻的法**事领袖曾要法国向意大利发出最后通碟,要求意大利宣布是站在盟国一边,还是使其舰队保持中立。可是,法国的内阁和总司令部的做法却不同。在1939年8月23日的作战会议上,甘末林和达尔朗极力主张,必须使意大利保持绝对的中立,甘末林指出,在当年的那个时候,要对意大利发动决定性的进攻是不可能的。来自意大利的威胁,在盟国的战略上留下了痕迹,这种痕迹表现在下面几点上:决定不攻打西壁防线;欧战一开始时英国的航运暂时改道不走地中海;法国在阿尔卑斯山区驻扎了十个法国师的兵力,在北非驻扎了十四个师,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却只分别驻扎了九个师和四个师。意大利的不交战,使得法国方面能把这些军队调走一些,但是意大利在1940年4月和5月间走向交战前的状态,以及盟国随之而需要保留一些军舰,尤其是用于地中海的驱逐舰,据说曾经起了作用,使英国决定不攻打特隆赫姆峡湾,也使盟国决定撤离纳尔维克。
盟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讨好意大利。英、法两国政府表示了欣赏墨索里尼为和平而作的努力,希望进一步合作;它们答应避免发生可能妨碍相互关系的事件;它们甚至宣称毫无意图要强迫他决定赞成这一方或那一方。它们提出,意大利可以扮演一个它乐意担任的角色,成为一个“伟大而友好的国家”成为欧洲理事会的一个理事国,成为一支在巴尔干与德、俄两国抗衡的力量,在那里,不经意大利的同意,盟国将决不动用魏刚的近东军团。盟国一面又在经济上予以诱导;它们在北非实行的一些反对意大利的措施(诸如征用汽车和限制使用银行存款),在齐亚诺于9月5日发出怨言以后,立刻就取消了。可是,在突尼斯、苏伊士、吉布提等问题上,却没有作出让步;是否要就这些问题举行谈判,完全由意大利来决定;这就难怪,对于盟国的这些友好的表示,意大利有这样的反应,即齐亚诺在同弗朗索瓦-蓬塞的谈话中,曾将其简洁地概括为:战胜就是最好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