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国会请愿运动 (2/2)
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扩张之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间的会议后,各省代表一致认为必须到北京进行请愿。要求清廷‘速开国会’。
这时作为地主的张謇注意到严绍一直都没有发言,在皱了皱眉后看向严绍的位置扬声道。“关于请愿的事情,不知道严议长有什么看法…”
伴着张謇的声音,其他人也都看了过来。
觉得快要散会了,正准备回家吃饭的严绍听见张謇叫自己也有些傻眼了。毕竟他很清楚这次的请愿只会以失败告终,所以压根就没准备什么发言,不过既然张謇都点名叫他了,他也不能什么也不说。
沉吟了片刻,严绍朝四周拱手道。“在座各位都是社会贤达,工商界的翘楚,也是我严某人的前辈,吃过的盐比严某吃过的饭还多,严某自然愿附骥攀鳞,尾随诸位前辈,至于意见吗,严某想提的意见诸位前辈都已经提出来了,所以严绍也不知该说些什么。不过如果在座诸位不弃,这次各省代表去北京的费用严某愿一力承担,去北京的船只也可用我们公司的…”
反正也花不了多少钱,严绍自然是不介意卖个人情顺便赚些名声。
而在听到严绍的话后,张謇满意的点点头,会场上也响起了一片掌声。
————————————————————
所有人都知道严绍是个土财主,自然不会介意在这件事情上借个光。在会议结束后,严绍也用无线电给芜湖那边发了封电报,调了一艘客轮过来。
从芜湖到上海的距离并不算远,几个小时也就够了,所以各省代表才刚出发客轮已经在码头等候。
不过接下来从上海到北京,却花了严绍他们相当一段时间。
“伯兰,接下来就拜托你了…”
在抵达北京后,站在都察院的大门外,包括张謇和严绍在内,几乎所有人都看着孙洪伊的背影。
作为直隶咨议局的议员,这次孙洪伊将会代表其他省的代表,向都察院递交‘速开国会’的请愿书。“期以一年之内召开国会,则天下幸甚!”
听到张謇的话。此时不过39岁的孙洪伊点点头。“放心吧,我一定会尽力的…”
说着走进大门。向都察院递交请愿书。
这次张謇他们会选孙洪伊不是没有理由的,首先他是直隶议员,在各部多少有些关系,其次他还曾经入过袁世凯幕,为袁世凯效力,自然也有些面子,由他来递交请愿书总比由其他人来要合适的多。
而且在上海的会议上孙洪伊也表示愿意领衔代表签第一名,如果清廷怪罪就由他自己独力承担。所以最终才会由代表着18省的55名代表向都察院请愿。
因为孙洪伊的身份,所以他在都察院里到是没受到什么为难,不过看着摆在自己面前的请愿书,都察院的官员们却是一阵头疼。
“请愿书送到咱们这来了…”看着摆在桌上的请愿书,童磊皱了皱眉后看向其他同僚。“你们说该怎么办?”
“这…”迟疑了下,一个看上去年轻些的官员道。“要不就替那些代表把请愿书递上去?”
听到他的话,其他官员都不满的横了他一眼。
都察院的官员对此类干涉朝政的帖子向来十分反感。让他们替代表们递请愿书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刚才那个年轻些的官员似乎也想到了这点,所以在注意到周围同僚不满的目光后连忙低下头来。
都察院没有替代表团出面,这多少让代表们有些失望。
“接下来该怎么办?”见都察院根本不打算理会这件事,孙洪伊有些失望的道。
其实不只是他,其他的代表们也大多如此,只有严绍像个没事人一样。除了请愿的时候外几乎都是在陪伊莱诺她们到街上闲逛。
而在听到孙洪伊的话后,咬了咬牙,张謇开口道。“既然他们不愿理会,那我们就去找其他大臣,寻求他们的支持…”
“没错。如果能有其他大臣的支持,这件事也会变得容易一些…”罗纶点头赞同道。
张謇那帮人很快就调整好情绪。重新出发并且开始遍谒朝臣,寻求支持。
既然要找人支持,那自然是要找影响力最大的那种,所以张謇他们第一个求见的就是首席军机大臣奕劻。
得知这帮请愿团的人来了,奕劻也有些头疼。
不过他也很清楚这些人的影响力有多大,因此他也不愿平白无故的得罪这些人。而且最重要的是奕劻在过去虽然被认为是个昏庸贪官。然而对于推动清末新政还是比较积极,例如支持沈家本进行法制建设。
所以在见到请愿团代表后,奕劻很快表示。“我亦国民一分子,自必帮忙”。
在见到其他的军机大臣后,那桐也表示赞成。
有了这两人的帮助,在加上其他代表的争取,鹿传霖和戴鸿慈也跟着表示理解。
不过除了这些人外,其他的一些皇族亲贵,比如说肃亲王善耆、贝子溥伦和镇国公载泽都避而不见,只有贝勒载涛和毓朗表示将“竭力相助”,总算是让代表们感到些许安慰。
就在代表团在北京为了请愿书的事情不断忙碌时,各省督抚也纷纷致电清廷,请求“俯从舆论,速开国会”。随后,御史江春霖(也是资政院议员)特意上折“奏请缩短国会年限”。不仅如此,连旗民也加入请愿队伍,他们“公推代表,赴都察院呈请代奏速开国会”。在这种情况下,都察院只好将这些请愿书一同上奏。
形势如此有利,各省代表自然是受到了极大鼓舞。不过令代表们失望的是清廷发布上谕的中虽然对代表们的爱国热忱“深表嘉悦”,而且保证“宪政必立,议院必开,所慎筹者,缓急先后之序耳”,但还是以“国家幅员辽阔,国民智识不一,邃开议院,反致纷扰不安”为借口,拒绝了代表们的请愿要求。
对于这个结果各省请愿代表们并不感动吃惊——————如果请愿一次就能成功那也就不叫中国的朝廷了。
“虽然最后朝廷还是没有答应,但是从朝中大臣的支持和地方各督抚的响应来看我们的行动还是起到了不少作用,而且请愿活动也扩大了宪政的影响,使更多人了解宪政。”说到这里张謇继续道。“这次虽然失败了,但是我们却还有下次,下下次,一直到朝廷同意为止,不过现在朝廷才刚发了上谕,第二次请愿活动也不好立刻展开,最好是扩大请愿代表的范围,并广泛征集请愿签名,以壮声势。”显然是打算等来年的时候再战一次。
听到张謇这么说,孙洪伊也点了点头。“不错,只要能够发动更多的人,迫于民意,朝廷一定会答应的…”
“是啊,是啊,然后就弄了个皇族内阁出来。”坐在安徽代表团的角落里,作为团长的严绍心里吐槽道。
这次因为承担了各省代表在京的费用,严绍也出了不少风头,所以见严绍坐在角落里一直都没有发言张謇开口道。
“严会长,不知道你的意见是?”
“我的意见就是赶紧回家…”当然这句话肯定是不能说出来的,所以在沉吟了一下后严绍正色道。“我觉得应该成立一个专用于催促朝廷早开国会的临时团体,这样也能尽可能的集中力量…”
听到严绍这么说,蒲殿俊和罗纶等人不由击掌叫好,张謇也点了点头,这倒是和他的想法有些相同。
于是在严绍的提议下,江苏、浙江等16个省的咨议局代表在北京召开联席会议,宣布成立国会请愿同志会。而根据同志会的决议,请愿代表一半人留京,其余回到各省动员商会、教育学会等士绅团体联名请愿,以扩大社会影响。
同志会的会长由孙洪伊担任,严绍则因为自身的影响力,再加上是同志会的倡议者和张謇几人担任副会长一职…(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阅读。)9
间的会议后,各省代表一致认为必须到北京进行请愿。要求清廷‘速开国会’。
这时作为地主的张謇注意到严绍一直都没有发言,在皱了皱眉后看向严绍的位置扬声道。“关于请愿的事情,不知道严议长有什么看法…”
伴着张謇的声音,其他人也都看了过来。
觉得快要散会了,正准备回家吃饭的严绍听见张謇叫自己也有些傻眼了。毕竟他很清楚这次的请愿只会以失败告终,所以压根就没准备什么发言,不过既然张謇都点名叫他了,他也不能什么也不说。
沉吟了片刻,严绍朝四周拱手道。“在座各位都是社会贤达,工商界的翘楚,也是我严某人的前辈,吃过的盐比严某吃过的饭还多,严某自然愿附骥攀鳞,尾随诸位前辈,至于意见吗,严某想提的意见诸位前辈都已经提出来了,所以严绍也不知该说些什么。不过如果在座诸位不弃,这次各省代表去北京的费用严某愿一力承担,去北京的船只也可用我们公司的…”
反正也花不了多少钱,严绍自然是不介意卖个人情顺便赚些名声。
而在听到严绍的话后,张謇满意的点点头,会场上也响起了一片掌声。
————————————————————
所有人都知道严绍是个土财主,自然不会介意在这件事情上借个光。在会议结束后,严绍也用无线电给芜湖那边发了封电报,调了一艘客轮过来。
从芜湖到上海的距离并不算远,几个小时也就够了,所以各省代表才刚出发客轮已经在码头等候。
不过接下来从上海到北京,却花了严绍他们相当一段时间。
“伯兰,接下来就拜托你了…”
在抵达北京后,站在都察院的大门外,包括张謇和严绍在内,几乎所有人都看着孙洪伊的背影。
作为直隶咨议局的议员,这次孙洪伊将会代表其他省的代表,向都察院递交‘速开国会’的请愿书。“期以一年之内召开国会,则天下幸甚!”
听到张謇的话。此时不过39岁的孙洪伊点点头。“放心吧,我一定会尽力的…”
说着走进大门。向都察院递交请愿书。
这次张謇他们会选孙洪伊不是没有理由的,首先他是直隶议员,在各部多少有些关系,其次他还曾经入过袁世凯幕,为袁世凯效力,自然也有些面子,由他来递交请愿书总比由其他人来要合适的多。
而且在上海的会议上孙洪伊也表示愿意领衔代表签第一名,如果清廷怪罪就由他自己独力承担。所以最终才会由代表着18省的55名代表向都察院请愿。
因为孙洪伊的身份,所以他在都察院里到是没受到什么为难,不过看着摆在自己面前的请愿书,都察院的官员们却是一阵头疼。
“请愿书送到咱们这来了…”看着摆在桌上的请愿书,童磊皱了皱眉后看向其他同僚。“你们说该怎么办?”
“这…”迟疑了下,一个看上去年轻些的官员道。“要不就替那些代表把请愿书递上去?”
听到他的话,其他官员都不满的横了他一眼。
都察院的官员对此类干涉朝政的帖子向来十分反感。让他们替代表们递请愿书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刚才那个年轻些的官员似乎也想到了这点,所以在注意到周围同僚不满的目光后连忙低下头来。
都察院没有替代表团出面,这多少让代表们有些失望。
“接下来该怎么办?”见都察院根本不打算理会这件事,孙洪伊有些失望的道。
其实不只是他,其他的代表们也大多如此,只有严绍像个没事人一样。除了请愿的时候外几乎都是在陪伊莱诺她们到街上闲逛。
而在听到孙洪伊的话后,咬了咬牙,张謇开口道。“既然他们不愿理会,那我们就去找其他大臣,寻求他们的支持…”
“没错。如果能有其他大臣的支持,这件事也会变得容易一些…”罗纶点头赞同道。
张謇那帮人很快就调整好情绪。重新出发并且开始遍谒朝臣,寻求支持。
既然要找人支持,那自然是要找影响力最大的那种,所以张謇他们第一个求见的就是首席军机大臣奕劻。
得知这帮请愿团的人来了,奕劻也有些头疼。
不过他也很清楚这些人的影响力有多大,因此他也不愿平白无故的得罪这些人。而且最重要的是奕劻在过去虽然被认为是个昏庸贪官。然而对于推动清末新政还是比较积极,例如支持沈家本进行法制建设。
所以在见到请愿团代表后,奕劻很快表示。“我亦国民一分子,自必帮忙”。
在见到其他的军机大臣后,那桐也表示赞成。
有了这两人的帮助,在加上其他代表的争取,鹿传霖和戴鸿慈也跟着表示理解。
不过除了这些人外,其他的一些皇族亲贵,比如说肃亲王善耆、贝子溥伦和镇国公载泽都避而不见,只有贝勒载涛和毓朗表示将“竭力相助”,总算是让代表们感到些许安慰。
就在代表团在北京为了请愿书的事情不断忙碌时,各省督抚也纷纷致电清廷,请求“俯从舆论,速开国会”。随后,御史江春霖(也是资政院议员)特意上折“奏请缩短国会年限”。不仅如此,连旗民也加入请愿队伍,他们“公推代表,赴都察院呈请代奏速开国会”。在这种情况下,都察院只好将这些请愿书一同上奏。
形势如此有利,各省代表自然是受到了极大鼓舞。不过令代表们失望的是清廷发布上谕的中虽然对代表们的爱国热忱“深表嘉悦”,而且保证“宪政必立,议院必开,所慎筹者,缓急先后之序耳”,但还是以“国家幅员辽阔,国民智识不一,邃开议院,反致纷扰不安”为借口,拒绝了代表们的请愿要求。
对于这个结果各省请愿代表们并不感动吃惊——————如果请愿一次就能成功那也就不叫中国的朝廷了。
“虽然最后朝廷还是没有答应,但是从朝中大臣的支持和地方各督抚的响应来看我们的行动还是起到了不少作用,而且请愿活动也扩大了宪政的影响,使更多人了解宪政。”说到这里张謇继续道。“这次虽然失败了,但是我们却还有下次,下下次,一直到朝廷同意为止,不过现在朝廷才刚发了上谕,第二次请愿活动也不好立刻展开,最好是扩大请愿代表的范围,并广泛征集请愿签名,以壮声势。”显然是打算等来年的时候再战一次。
听到张謇这么说,孙洪伊也点了点头。“不错,只要能够发动更多的人,迫于民意,朝廷一定会答应的…”
“是啊,是啊,然后就弄了个皇族内阁出来。”坐在安徽代表团的角落里,作为团长的严绍心里吐槽道。
这次因为承担了各省代表在京的费用,严绍也出了不少风头,所以见严绍坐在角落里一直都没有发言张謇开口道。
“严会长,不知道你的意见是?”
“我的意见就是赶紧回家…”当然这句话肯定是不能说出来的,所以在沉吟了一下后严绍正色道。“我觉得应该成立一个专用于催促朝廷早开国会的临时团体,这样也能尽可能的集中力量…”
听到严绍这么说,蒲殿俊和罗纶等人不由击掌叫好,张謇也点了点头,这倒是和他的想法有些相同。
于是在严绍的提议下,江苏、浙江等16个省的咨议局代表在北京召开联席会议,宣布成立国会请愿同志会。而根据同志会的决议,请愿代表一半人留京,其余回到各省动员商会、教育学会等士绅团体联名请愿,以扩大社会影响。
同志会的会长由孙洪伊担任,严绍则因为自身的影响力,再加上是同志会的倡议者和张謇几人担任副会长一职…(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