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外蒙记事(三) (1/2)
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扩张之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以北洋的战斗力,不要说是留下一个营,就算只是留下一个连的兵力,在拒城而守的情况下也绝对不是那些叛军能够对付的了的。所以明眼人都很清楚,这件事里绝对有俄国人掺和了一脚。
只可惜,袁世凯的手里根本就没有证据,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与库伦的距离有一千多公里,库伦与北京的距离又有一千多公里,这么长的距离,而且绝大部分地区连个人影子也没有,用电线杆拉有线电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无线电报的话,袁世凯到是有,都是严绍送过去的,不过只有两台,一台在北京,一台在库伦。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与库伦之间的联系全靠马匹,最终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何况就算袁世凯有证据,难道他就敢指责俄国人?
最终也只能是忍气吞声,同时把已经快要退到张家口的部队重新调回外蒙。
面对返回的北洋军,外蒙的叛军并没有多做抵抗,而是直接从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退了出去。任由北洋的人占领这两座城市,可只要北洋有撤兵的意思,就可以发现在城外那些叛军蠢蠢欲动的样子。
虽然在外蒙的北洋军也曾出兵围剿过叛军,但在草原上北洋的人再怎么厉害可不可能比生长在这里的蒙古人更熟悉这里的地势,多次围剿都是无功而返,何况这两座城市的蒙古族人,每次在他们出城的时候都会跑出去通风报信,从来都是他们前脚刚出城,后脚报信的人就跟着出去了。
也不奇怪,虽说在外蒙并不是每个人都倾向于叛军的,但是…
别忘了,北洋的军纪…
没错,北洋的确是这个时代数一数二的强军,但是在军纪方面和南方的民军相比恐怕也不会强出太多。何况他们现在所在的地方还是外蒙,一个他们已经分不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的土地。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很多人甚至连国家是什么都不懂,就更别提让他们团结少数民族了…
于是理所当然的,在外蒙的蒙古族人受到了骚扰。
只是抢些东西已经算是轻的了,有些憋了几个月的士兵,甚至就连女人也抢了起来…
几个月下来,不要说那些本来就倾向于独立的蒙古族人,就连本来是‘良民’的那些也站在了对立面去,而这又加深了形势的恶劣程度。
等到进去11、12月份,天气开始转冷之后,外出围剿叛军的事情自然也就无从谈起。北洋的兵马虽壮,也只能困守在两座城市里…
对困守在两座城市里的北洋官兵来说,就算他们想要外出围剿叛军,也给等天气转暖后再说。不然的话在冰天雪地里,恐怕他们的战斗力就连一成也发挥不出来…
问题是随着气候的变化,双方的攻守形势也发生了转变。
虽然相对而言,恶劣的气候对这些叛军也很不利,但他们从出生就已经是在这片土地上,这种气候他们早就已经经历过无数次了,总要比第一次来到这片土地的北洋适应的多。
当然,那些叛军并没有选择攻城,虽然天气的转变有利于他们,但有了上次的教训后,无论是乌里雅苏台还是科布多都有着一个团的北洋驻扎,一个团,2000多人,这么多的兵力除非让俄国人直接派兵过来,不然单凭叛军自己的话几乎没什么可能。
所以他们最后选择了一个十分卑鄙,但是却又十分有效的办法…
在进行过了一番考虑后,呆在草原上的叛军在气候变冷后,开始不断袭击往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两座城市运送补给的车队…
同时为了避免北洋从留在城内的普通牧民那里得到补给,他们还派人进入城中去联系这些牧民,让他们带着马牛羊等从城中离开,自然,这些是在叛军开始袭击补给车队前进行的…
转冷的气候让北洋的人也变得懒散起来,根本没去在意普通牧民的动静,何况自从北洋进驻两座城市,并且不断骚扰当地牧民后,几乎每天都有忍受不了的牧民从城中离开——————反正他们是游牧民族,只要有水有草,在哪里都能生存的下来…
然而大量牧民的离开,最终还是引起了上层的注意,只是那个时候已经完了,在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本来就没多少居民。前段时间在不堪其扰的情况下撤走一部分,现在有了叛军的蛊惑又撤走了一部分,等到北洋发现不对劲的时候,两座城市已经变成了空城,而这个时候补给线受到袭击的消息也传到了两座城市里…
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突然间失去了一切补给,结果如何?就算用膝盖去想也是想的出来的…
不止是那两座城市里的北洋军想的出来,就连留在库伦的也一样如此,所以在补给线遭到袭击的消息传出来后,库伦方面很快就加派了多支运送补给的队伍…
只是长达一千多公里的补给线,能够袭击的位置实在是太多了,何况这么长的距离,负责运送补给的队伍也不可能一直都保持着警惕,在加上极端恶劣的气候增加了补给输送的困难,结果派往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的队伍,虽然大多都派了重兵保护,但要么就是中路被劫,要么就是不得不半途而反,能送到的队伍十支里也只有一两支而已。再加上恶劣的气候,驻守两座城市的部队很快就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困境…
在这么下去的话,恐怕都不需要哪些叛军主动攻击,那两座城市的驻军就不得不主动投降了…
万幸的是,在外蒙的兵力达到五个团后,袁世凯给这五个团派的指挥是第三师的师长曹锟,而曹锟的手底下则有一个很能打仗的部下吴佩孚…
在原来的历史上,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29日,在袁世凯授意下,曹锟第三镇假造兵变,吓走四位迎接袁世凯南下的专使,吴佩孚随同行动。9月改任中央陆军第三师(曹锟)第六旅(张鸿逵)炮兵第三团团长,驻南苑。
这次由于外蒙的事情,吴佩孚并没有如历史上那样担任炮兵团的团长,而是跟着曹锟来到了外蒙,担任其中一个步兵团的团长。
本来这时情况已经变得十分恶劣,毕竟在天气转冷后,上千公里... -->>
以北洋的战斗力,不要说是留下一个营,就算只是留下一个连的兵力,在拒城而守的情况下也绝对不是那些叛军能够对付的了的。所以明眼人都很清楚,这件事里绝对有俄国人掺和了一脚。
只可惜,袁世凯的手里根本就没有证据,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与库伦的距离有一千多公里,库伦与北京的距离又有一千多公里,这么长的距离,而且绝大部分地区连个人影子也没有,用电线杆拉有线电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无线电报的话,袁世凯到是有,都是严绍送过去的,不过只有两台,一台在北京,一台在库伦。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与库伦之间的联系全靠马匹,最终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何况就算袁世凯有证据,难道他就敢指责俄国人?
最终也只能是忍气吞声,同时把已经快要退到张家口的部队重新调回外蒙。
面对返回的北洋军,外蒙的叛军并没有多做抵抗,而是直接从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退了出去。任由北洋的人占领这两座城市,可只要北洋有撤兵的意思,就可以发现在城外那些叛军蠢蠢欲动的样子。
虽然在外蒙的北洋军也曾出兵围剿过叛军,但在草原上北洋的人再怎么厉害可不可能比生长在这里的蒙古人更熟悉这里的地势,多次围剿都是无功而返,何况这两座城市的蒙古族人,每次在他们出城的时候都会跑出去通风报信,从来都是他们前脚刚出城,后脚报信的人就跟着出去了。
也不奇怪,虽说在外蒙并不是每个人都倾向于叛军的,但是…
别忘了,北洋的军纪…
没错,北洋的确是这个时代数一数二的强军,但是在军纪方面和南方的民军相比恐怕也不会强出太多。何况他们现在所在的地方还是外蒙,一个他们已经分不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的土地。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很多人甚至连国家是什么都不懂,就更别提让他们团结少数民族了…
于是理所当然的,在外蒙的蒙古族人受到了骚扰。
只是抢些东西已经算是轻的了,有些憋了几个月的士兵,甚至就连女人也抢了起来…
几个月下来,不要说那些本来就倾向于独立的蒙古族人,就连本来是‘良民’的那些也站在了对立面去,而这又加深了形势的恶劣程度。
等到进去11、12月份,天气开始转冷之后,外出围剿叛军的事情自然也就无从谈起。北洋的兵马虽壮,也只能困守在两座城市里…
对困守在两座城市里的北洋官兵来说,就算他们想要外出围剿叛军,也给等天气转暖后再说。不然的话在冰天雪地里,恐怕他们的战斗力就连一成也发挥不出来…
问题是随着气候的变化,双方的攻守形势也发生了转变。
虽然相对而言,恶劣的气候对这些叛军也很不利,但他们从出生就已经是在这片土地上,这种气候他们早就已经经历过无数次了,总要比第一次来到这片土地的北洋适应的多。
当然,那些叛军并没有选择攻城,虽然天气的转变有利于他们,但有了上次的教训后,无论是乌里雅苏台还是科布多都有着一个团的北洋驻扎,一个团,2000多人,这么多的兵力除非让俄国人直接派兵过来,不然单凭叛军自己的话几乎没什么可能。
所以他们最后选择了一个十分卑鄙,但是却又十分有效的办法…
在进行过了一番考虑后,呆在草原上的叛军在气候变冷后,开始不断袭击往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两座城市运送补给的车队…
同时为了避免北洋从留在城内的普通牧民那里得到补给,他们还派人进入城中去联系这些牧民,让他们带着马牛羊等从城中离开,自然,这些是在叛军开始袭击补给车队前进行的…
转冷的气候让北洋的人也变得懒散起来,根本没去在意普通牧民的动静,何况自从北洋进驻两座城市,并且不断骚扰当地牧民后,几乎每天都有忍受不了的牧民从城中离开——————反正他们是游牧民族,只要有水有草,在哪里都能生存的下来…
然而大量牧民的离开,最终还是引起了上层的注意,只是那个时候已经完了,在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本来就没多少居民。前段时间在不堪其扰的情况下撤走一部分,现在有了叛军的蛊惑又撤走了一部分,等到北洋发现不对劲的时候,两座城市已经变成了空城,而这个时候补给线受到袭击的消息也传到了两座城市里…
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突然间失去了一切补给,结果如何?就算用膝盖去想也是想的出来的…
不止是那两座城市里的北洋军想的出来,就连留在库伦的也一样如此,所以在补给线遭到袭击的消息传出来后,库伦方面很快就加派了多支运送补给的队伍…
只是长达一千多公里的补给线,能够袭击的位置实在是太多了,何况这么长的距离,负责运送补给的队伍也不可能一直都保持着警惕,在加上极端恶劣的气候增加了补给输送的困难,结果派往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的队伍,虽然大多都派了重兵保护,但要么就是中路被劫,要么就是不得不半途而反,能送到的队伍十支里也只有一两支而已。再加上恶劣的气候,驻守两座城市的部队很快就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困境…
在这么下去的话,恐怕都不需要哪些叛军主动攻击,那两座城市的驻军就不得不主动投降了…
万幸的是,在外蒙的兵力达到五个团后,袁世凯给这五个团派的指挥是第三师的师长曹锟,而曹锟的手底下则有一个很能打仗的部下吴佩孚…
在原来的历史上,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29日,在袁世凯授意下,曹锟第三镇假造兵变,吓走四位迎接袁世凯南下的专使,吴佩孚随同行动。9月改任中央陆军第三师(曹锟)第六旅(张鸿逵)炮兵第三团团长,驻南苑。
这次由于外蒙的事情,吴佩孚并没有如历史上那样担任炮兵团的团长,而是跟着曹锟来到了外蒙,担任其中一个步兵团的团长。
本来这时情况已经变得十分恶劣,毕竟在天气转冷后,上千公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