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凤戏游龙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有戏楼就得有戏班子,不然你让达官贵人们自己唱戏自己听?
晋朝以前,大多戏班子都是从不专门呆在一处的。
伶人生活奔波,俯仰东西,连阅数州,最终老于歧路,简直是宿命。
路途上的肩挑车载,水路流船,这等辛苦暂且不提,途中若是遇到特殊情况,往往不能准时登台,反而平白砸了自己的招牌买卖。
这种事儿,在正乙祠戏楼里,是万万不能发生的。
当初那浙商建这正乙祠时,专为在京城宴请显贵为自己经营往来铺路所用,权贵要看戏找乐子的时候,你这做东的人张口说“抱歉大人,戏班子在路上还没赶到呢”——这简直是灯蛾扑火、惹焰烧身式的玩了命作死,不用等到明天,今儿个你就不用在京城讨生活了,卷上你的铺盖卷儿,哪凉快哪呆着去吧。
是以,正乙祠戏楼中虽然偶尔也有其他班子的艺人亮相,更常有享誉京城的其他名角儿来串场儿,但大体上,这戏都是让一个戏班子包了去。
此班名曰“集秀”,班中乐师优伶技艺俱佳,声音之细,体状之工,令人神移,每日亮台,座客极盛。
戏班子的正经金主自然是那位盖了戏楼子的浙商,然而此班对外的班主另有其人。
此人姓易,大名易刚,膝下无子,只有一个女儿年方二八。易姑娘虽然在这风月之地长大,家教却严,品行也一向端正,容貌却颇有姿色,年前经人说媒,又得父母之命,许给了京城另一大戏班福庆班的青衣名角儿陈紫云。
前朝时候,伶人属于“下九流”,隶属贱籍。谁家若是出了个唱戏的,那简直是家门不幸、奇耻大辱,死了都不准入祖坟。
到了晋朝时候,世宗皇帝觉得这贱籍的规定忒不通人情,雷厉风行大刀阔斧地主导了革/新,下令废了这一条儿前朝弊政,编那些“贱民”入了良籍。
世宗皇帝这一举措无疑是前无古人的英明,更是给了这些伶人一个公平的出身。
不过,这一政令颁布到如今也不过刚历了几朝,老一辈儿人脑瓜子里那点儿根深蒂固又食古不化的歧视却没有完全消除,对待戏子的态度,还是像从前那样,自觉高人一等,不是条件差的讨不到婆娘的汉子,基本都不愿意娶戏子家的姑娘。
不过,易、陈两家都讨的是梨园行的营生,都是从这门第里出来的,谁也不会低看了谁,实在算得门户相对,两个年轻人又兼男才女貌,彼此都很满意,可算一门好姻缘,陈家已经过了三书六礼,只等易家姑娘明年过门儿。
易家姑娘是个懂事儿的丫头,从六七岁起就随班主易刚在戏园子里照看,端茶倒水做些洒扫工作,倒也无妨。
近几年,姑娘大了,样貌身材出落的玲珑,易刚作为父亲,生怕女儿在这里无辜招惹上是非,因此渐渐不太让她来做这些琐事,常把她放在后台,吩咐两个小子去戏楼里收拾。
这安排倒是奏效,戏楼照常迎客,戏班子照常开戏,一连几年,都相安无事。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没想到,易班主在闺女的事情上就这么千小心万小心,眼见就能看见闺女出嫁,却在这当口,竟然还是出了事儿!
几个月前一个晚上,戏台子上正开着一出儿《打面缸》,这是出儿插科打诨的戏,唱得热闹。
园子里宾客满堂,笑声此起彼伏,照看前面的两个小子却不知道吃错了什么,都正在跑肚儿。
易姑娘无奈,只得自己出去替他们给客人添水。
这一去,就出了事儿。
看戏的一个客人瞧上了易姑娘容貌,一声吩咐,趁姑娘毫无防备,竟就把这姑娘绑走了。
> 有戏楼就得有戏班子,不然你让达官贵人们自己唱戏自己听?
晋朝以前,大多戏班子都是从不专门呆在一处的。
伶人生活奔波,俯仰东西,连阅数州,最终老于歧路,简直是宿命。
路途上的肩挑车载,水路流船,这等辛苦暂且不提,途中若是遇到特殊情况,往往不能准时登台,反而平白砸了自己的招牌买卖。
这种事儿,在正乙祠戏楼里,是万万不能发生的。
当初那浙商建这正乙祠时,专为在京城宴请显贵为自己经营往来铺路所用,权贵要看戏找乐子的时候,你这做东的人张口说“抱歉大人,戏班子在路上还没赶到呢”——这简直是灯蛾扑火、惹焰烧身式的玩了命作死,不用等到明天,今儿个你就不用在京城讨生活了,卷上你的铺盖卷儿,哪凉快哪呆着去吧。
是以,正乙祠戏楼中虽然偶尔也有其他班子的艺人亮相,更常有享誉京城的其他名角儿来串场儿,但大体上,这戏都是让一个戏班子包了去。
此班名曰“集秀”,班中乐师优伶技艺俱佳,声音之细,体状之工,令人神移,每日亮台,座客极盛。
戏班子的正经金主自然是那位盖了戏楼子的浙商,然而此班对外的班主另有其人。
此人姓易,大名易刚,膝下无子,只有一个女儿年方二八。易姑娘虽然在这风月之地长大,家教却严,品行也一向端正,容貌却颇有姿色,年前经人说媒,又得父母之命,许给了京城另一大戏班福庆班的青衣名角儿陈紫云。
前朝时候,伶人属于“下九流”,隶属贱籍。谁家若是出了个唱戏的,那简直是家门不幸、奇耻大辱,死了都不准入祖坟。
到了晋朝时候,世宗皇帝觉得这贱籍的规定忒不通人情,雷厉风行大刀阔斧地主导了革/新,下令废了这一条儿前朝弊政,编那些“贱民”入了良籍。
世宗皇帝这一举措无疑是前无古人的英明,更是给了这些伶人一个公平的出身。
不过,这一政令颁布到如今也不过刚历了几朝,老一辈儿人脑瓜子里那点儿根深蒂固又食古不化的歧视却没有完全消除,对待戏子的态度,还是像从前那样,自觉高人一等,不是条件差的讨不到婆娘的汉子,基本都不愿意娶戏子家的姑娘。
不过,易、陈两家都讨的是梨园行的营生,都是从这门第里出来的,谁也不会低看了谁,实在算得门户相对,两个年轻人又兼男才女貌,彼此都很满意,可算一门好姻缘,陈家已经过了三书六礼,只等易家姑娘明年过门儿。
易家姑娘是个懂事儿的丫头,从六七岁起就随班主易刚在戏园子里照看,端茶倒水做些洒扫工作,倒也无妨。
近几年,姑娘大了,样貌身材出落的玲珑,易刚作为父亲,生怕女儿在这里无辜招惹上是非,因此渐渐不太让她来做这些琐事,常把她放在后台,吩咐两个小子去戏楼里收拾。
这安排倒是奏效,戏楼照常迎客,戏班子照常开戏,一连几年,都相安无事。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没想到,易班主在闺女的事情上就这么千小心万小心,眼见就能看见闺女出嫁,却在这当口,竟然还是出了事儿!
几个月前一个晚上,戏台子上正开着一出儿《打面缸》,这是出儿插科打诨的戏,唱得热闹。
园子里宾客满堂,笑声此起彼伏,照看前面的两个小子却不知道吃错了什么,都正在跑肚儿。
易姑娘无奈,只得自己出去替他们给客人添水。
这一去,就出了事儿。
看戏的一个客人瞧上了易姑娘容貌,一声吩咐,趁姑娘毫无防备,竟就把这姑娘绑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