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科技王座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格还极其昂贵。建一个模需要的数据处理能力,根本不是普通中小型计算机能够负荷的,只能由大型计算机来进行运算。
因此除非是一些大型制造厂,会有这种专用型计算机,匹配高精度自动加工中心来进行生产,普通工厂完全没有这个经济能力承担起如此高昂的成本。
抛开计算机建模,那就只能人工建模了。
这可是累死人的活,每一个部件每一个变化都要通过数学模型来表示,然后再推导出加工参数,最后进行编程。这样的工序,怎么看也不是一般厂可以轻松实现的。
可惜这些共识,在关飞面前并不适用。
他要完成的第一个工作就是确定车床坐标系,数控车床不是智能车床,所有参数都是程序输入,连车床各坐标都不清楚,那不等于瞎胡闹吗?
这个工作进行很快,车床买回来前,厂家就给出了固定坐标。他只需对改造后变化的坐标系,重新定位就完成了这一步。
然后就是设定工件坐标。
关飞将一个代加工棒类毛培在夹具上固定好,然后启动车床原来的手动控制系统,在工件上试切了一刀,就得到了其坐标参数。
同样的方式,四把刀先后轮回,都确定好了各自的坐标。
以上即为对刀,和手工操作没有区别。
但确定了各种相关参数以后,再来进行编程无非就是转速、下刀速度、进刀、退刀的行程控制。
关飞想了一下,开始蹲到控制面板前输入相关参数,两分钟不到就完成了整个程序的输入。
“这就好了?”
唐教授蹲在他身边,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他的整个输入过程,对如此轻松地就完成了控制输入感到惊讶。
“数控车床控制,本身其实很简单。就是速度一、速度二;进刀一、进刀二等等行程参数,只需要通过数学公式来表达,实现起来很轻松……”关飞笑道。
但是工件建模很麻烦,这是他没有说出口的后半截话。
“那么接下来呢?”唐老师等人很好学,抱着很高的求知*,询问着对他们陌生的数控车床实际操作步骤。
“接下来按动开关就可以自动运行了,唐老,不如您来试试?”关飞让出控制台,含笑建议道。
“好!”
唐老也是当仁不让,乐呵呵地就上去,还深呼吸了一下,伸出大拇指,在红色按钮上用力摁了下去。
呜……
单板机控制中心传出信号,电机通电,开始运转。
卡盘带着工件开始快速旋转,自动回转刀架则转动了一下,伸出第一把刀,缓缓靠了上去。
嗤嗤嗤!
刀具在工件表面掠过,飞出点点火花,看似坚硬的工件毛培表面被轻松切屑下来,迅速回卷,变成长长的麻花,随着工件动作不断摇摆。
嗖!
铁屑终于从工件表面脱离,飞溅出来,落在机床工盘上。由于热量极高,与沉积的润滑液相接,蒸汽升腾。
“这是断面加工,是对工件进行初定型。”关飞示意围观的老师们略微退后,别被铁屑溅到身上烫伤。
就在众人热切的观望中,毛坯被剥离了一层,变成一根亮晃晃的钢棒。
刀架后退,转盘转动,第二把刀代替了前一把的位置,再次缓缓向前。
铁屑再次飞溅,不过已经少了许多。
“这次是精加工,大家可以明确看到切削量减少了。换刀要考虑的问题,主要是刀具定位补偿,由于刀具的中心位置不一定重合,所以不能简单将第一把刀所处的接触点,作为后续刀具的定位参数,而需要在之前对刀前一一确认。”关飞将这一环节的重点向唐老师他们讲解道。
唐老师等人连连点头,非常专注地盯着工件加工。
两名老师还认真地掏出本子,详细记录起来。其他老师也是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这个加工速度是快多了,初加工完成,立刻就进入了精加工环节,毫无停顿!”
“是啊,而且由于不需要取下工件,更换车床重新对刀,加工精度看来也能比传统手工车床好。关旅长说改造后的车床加工精度能够提高,我开始还有些怀疑,但现在看来确实对比明显!”
关飞听着其他人的小声交谈,没有参与,只是跟身边的唐老师不断交换意见,向他解释加工过程中的种种问题。
精加工也很快完成,刀架再次换刀,这次是对半成品进行螺纹加工。如果说最开始切断面的铁屑又粗又大,现在出现在刀口的铁屑就细了很多,一丝丝掉落出来,显出钢棒上清晰地螺纹。
这个速度更快,再次换刀之后,对工件进行横切,将其一切两段,一根银灿灿的螺杆就此完成。
总用时,两分四十二秒!
“太快了!”
“如果其他工厂都采用这种加工方式,那工作效率不知提高多少,我看绝对不止七倍!”
众老师们都惊呼起来,唐老师迫不及待关停机床,凑上去仔细观察起来。
观察了一会儿,他拿起准备好的游标卡尺、深度游标尺、外径千分尺等对螺杆的每一个细微处,从头到尾一点点进行测量。
其他人都摒住呼吸,看他检测。
在此期间,关飞手绘了一张工件加工设计图,将他预设的尺寸精度都标注了出来。
工件很简单,很快就绘制完成,众人接过去传阅以后,交给了唐老师。
“唐老师,误差多少?”其他人看到唐老师测量完毕,急匆匆地问道。
“别急别急,我看看……”
唐老师拿过图纸,仔细比对着各项数据,然后抬起头,神情复杂地说道:“从游标卡尺读出的数据,与图纸标明的数据对比……没有误差!”
“怎么可能?”众老师集体大哗。
他们全都面向关飞,等待他来释疑,任何加工件都不可能毫无误差,只是误差大小而已。
唐老师说没有误差,他们是绝不相信的。
“误差还是有的……,”关飞接过卡尺,认真地比量了一会儿,抬头道,“游标卡尺的最小精度只能测量到一百微米。而这个加工件的实际精度,与图纸数据误差在一百微米以内,所以测不出来。我刚才量了一下,再通过我的观测与经验判断,误差应该在三十到四十微米之间吧,比我最初的预期要好!”
“三十到四十微米!”
老师们完全无法镇定了,当初关飞说精度可以达到五十微米,他们已经觉得是在放卫星,只当在听笑话。但实际结果竟然比设计预期还高,这让他们除了张口结舌,做不出其他反应来。
三十到四十微米啊,这岂不是比国内好多精密制造厂的加工精度还要高?
格还极其昂贵。建一个模需要的数据处理能力,根本不是普通中小型计算机能够负荷的,只能由大型计算机来进行运算。
因此除非是一些大型制造厂,会有这种专用型计算机,匹配高精度自动加工中心来进行生产,普通工厂完全没有这个经济能力承担起如此高昂的成本。
抛开计算机建模,那就只能人工建模了。
这可是累死人的活,每一个部件每一个变化都要通过数学模型来表示,然后再推导出加工参数,最后进行编程。这样的工序,怎么看也不是一般厂可以轻松实现的。
可惜这些共识,在关飞面前并不适用。
他要完成的第一个工作就是确定车床坐标系,数控车床不是智能车床,所有参数都是程序输入,连车床各坐标都不清楚,那不等于瞎胡闹吗?
这个工作进行很快,车床买回来前,厂家就给出了固定坐标。他只需对改造后变化的坐标系,重新定位就完成了这一步。
然后就是设定工件坐标。
关飞将一个代加工棒类毛培在夹具上固定好,然后启动车床原来的手动控制系统,在工件上试切了一刀,就得到了其坐标参数。
同样的方式,四把刀先后轮回,都确定好了各自的坐标。
以上即为对刀,和手工操作没有区别。
但确定了各种相关参数以后,再来进行编程无非就是转速、下刀速度、进刀、退刀的行程控制。
关飞想了一下,开始蹲到控制面板前输入相关参数,两分钟不到就完成了整个程序的输入。
“这就好了?”
唐教授蹲在他身边,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他的整个输入过程,对如此轻松地就完成了控制输入感到惊讶。
“数控车床控制,本身其实很简单。就是速度一、速度二;进刀一、进刀二等等行程参数,只需要通过数学公式来表达,实现起来很轻松……”关飞笑道。
但是工件建模很麻烦,这是他没有说出口的后半截话。
“那么接下来呢?”唐老师等人很好学,抱着很高的求知*,询问着对他们陌生的数控车床实际操作步骤。
“接下来按动开关就可以自动运行了,唐老,不如您来试试?”关飞让出控制台,含笑建议道。
“好!”
唐老也是当仁不让,乐呵呵地就上去,还深呼吸了一下,伸出大拇指,在红色按钮上用力摁了下去。
呜……
单板机控制中心传出信号,电机通电,开始运转。
卡盘带着工件开始快速旋转,自动回转刀架则转动了一下,伸出第一把刀,缓缓靠了上去。
嗤嗤嗤!
刀具在工件表面掠过,飞出点点火花,看似坚硬的工件毛培表面被轻松切屑下来,迅速回卷,变成长长的麻花,随着工件动作不断摇摆。
嗖!
铁屑终于从工件表面脱离,飞溅出来,落在机床工盘上。由于热量极高,与沉积的润滑液相接,蒸汽升腾。
“这是断面加工,是对工件进行初定型。”关飞示意围观的老师们略微退后,别被铁屑溅到身上烫伤。
就在众人热切的观望中,毛坯被剥离了一层,变成一根亮晃晃的钢棒。
刀架后退,转盘转动,第二把刀代替了前一把的位置,再次缓缓向前。
铁屑再次飞溅,不过已经少了许多。
“这次是精加工,大家可以明确看到切削量减少了。换刀要考虑的问题,主要是刀具定位补偿,由于刀具的中心位置不一定重合,所以不能简单将第一把刀所处的接触点,作为后续刀具的定位参数,而需要在之前对刀前一一确认。”关飞将这一环节的重点向唐老师他们讲解道。
唐老师等人连连点头,非常专注地盯着工件加工。
两名老师还认真地掏出本子,详细记录起来。其他老师也是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这个加工速度是快多了,初加工完成,立刻就进入了精加工环节,毫无停顿!”
“是啊,而且由于不需要取下工件,更换车床重新对刀,加工精度看来也能比传统手工车床好。关旅长说改造后的车床加工精度能够提高,我开始还有些怀疑,但现在看来确实对比明显!”
关飞听着其他人的小声交谈,没有参与,只是跟身边的唐老师不断交换意见,向他解释加工过程中的种种问题。
精加工也很快完成,刀架再次换刀,这次是对半成品进行螺纹加工。如果说最开始切断面的铁屑又粗又大,现在出现在刀口的铁屑就细了很多,一丝丝掉落出来,显出钢棒上清晰地螺纹。
这个速度更快,再次换刀之后,对工件进行横切,将其一切两段,一根银灿灿的螺杆就此完成。
总用时,两分四十二秒!
“太快了!”
“如果其他工厂都采用这种加工方式,那工作效率不知提高多少,我看绝对不止七倍!”
众老师们都惊呼起来,唐老师迫不及待关停机床,凑上去仔细观察起来。
观察了一会儿,他拿起准备好的游标卡尺、深度游标尺、外径千分尺等对螺杆的每一个细微处,从头到尾一点点进行测量。
其他人都摒住呼吸,看他检测。
在此期间,关飞手绘了一张工件加工设计图,将他预设的尺寸精度都标注了出来。
工件很简单,很快就绘制完成,众人接过去传阅以后,交给了唐老师。
“唐老师,误差多少?”其他人看到唐老师测量完毕,急匆匆地问道。
“别急别急,我看看……”
唐老师拿过图纸,仔细比对着各项数据,然后抬起头,神情复杂地说道:“从游标卡尺读出的数据,与图纸标明的数据对比……没有误差!”
“怎么可能?”众老师集体大哗。
他们全都面向关飞,等待他来释疑,任何加工件都不可能毫无误差,只是误差大小而已。
唐老师说没有误差,他们是绝不相信的。
“误差还是有的……,”关飞接过卡尺,认真地比量了一会儿,抬头道,“游标卡尺的最小精度只能测量到一百微米。而这个加工件的实际精度,与图纸数据误差在一百微米以内,所以测不出来。我刚才量了一下,再通过我的观测与经验判断,误差应该在三十到四十微米之间吧,比我最初的预期要好!”
“三十到四十微米!”
老师们完全无法镇定了,当初关飞说精度可以达到五十微米,他们已经觉得是在放卫星,只当在听笑话。但实际结果竟然比设计预期还高,这让他们除了张口结舌,做不出其他反应来。
三十到四十微米啊,这岂不是比国内好多精密制造厂的加工精度还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