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大国崛起1644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庸关后,很快便与阿济格的骑兵部队汇合,加上张家口的援军,总兵力达到了二十万。
虽然无法入关与明军决一死战,但撤退却没有丝毫问题。
多尔衮为了最大限度保存实力,居庸关甚至连一兵一卒也没留下,整个京师的汉八旗,算是被他彻底抛弃了。
随后从大同方向赶来的明军,顺利接手居庸关,并扎紧了口袋。
他们兵力不足,不敢出关追击多尔衮的主力,但堵截洪承畴的退路,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近二十万装备精良的明军,围攻洪承畴麾下七万残兵败将,结果不言而喻。
最终,洪承畴在率军坚守十三天后,于自家府邸,自缢身亡,吴三桂、尚可喜、孔有德等汉八旗将领,则在城破之后被俘,时隔五年,明军再次夺回国都,北京。
与此同时,李定国再次实施登陆作战,将第二集团军运抵秦皇岛,仅用七日时间,便拿下山海关,夺回了价值近两千万两白银的财物(相当于南明一年的财政收入)。
之后,第六第七集团军从广宁府(今盘锦市)登陆,一个月时间拿下盛京,并顺势收回塔木卫、亦东河卫、木古河卫(今长春附近)。
两次登陆,占据地盘是小事,关键是追回了总计将近三千万两白银的财物,为今后中原大地快速恢复生产力,做出了巨大贡献。
看来,多尔衮选择走居庸关是正确的,至少他还能带走部分粮食物资,以及金银细软(价值大约五百万两白银),否则他只能率领几万,穷得叮当响的满人骑兵,退入东北了。
至此,历时一年之久的北伐之战,以明军大获全胜而圆满结束。
满清虽然没有被消灭殆尽,但他的政权体系已经彻底被明军摧毁,皇太极一手建立的大清王朝,再次变成了居无定所的游牧民族,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这个比较强大的游牧民族,将会因为生存原因,变得分崩离析............
当郭胜、张超的军队登陆天津后,李鸿飞便不在关注北伐局势,而是将目光转向南洋。
在李鸿飞一再篡撵下,郑芝龙终于答应再次出海,并担任“华夏远洋贸易公司”南洋区域经理一职,率领之前一直被雪藏的两万多外籍船员(事实上就是外籍仆从军)与司徒燕的船队,一道从香港出发,开始在南洋海域,与欧洲各国的公司,展开贸易争夺战。
李鸿飞之所以急于对南洋展开市场争夺,那是因为如今荷兰人与英国人,正在抢夺印度这块大蛋糕,无法将多余力量投放到更远的南洋,这就是李鸿飞的机会。
毕竟他现在比不上英国跟荷兰,人家动用的都是一国的军队,而明朝对于海外资源方面,兴趣并不大,至少在看到足够利润前,朝廷甚至是军方,都不可能将目光投向南洋这片区域。
李鸿飞如今能利用的,只有漕帮,以及郑芝龙这样的“海盗”,如果不能抓住这次机会,等到英国人与荷兰人消停之后,李鸿飞想染指南洋,那将十分困难。
好在虽然是“海盗”,但装备却比欧洲各国海军更加豪华,一百艘蒸汽战船,加上大小商船,运兵船共计五百余艘。
人员方面,也有多达三万左右的仆从军跟漕帮帮众,对比当年郑和下西洋,丝毫不逞多让。
明朝的货物,无论是瓷器、茶叶、丝绸,还是火柴、香烟、泡面、镜子,这些东西在南洋各地,都能卖出天价。
然而这次司徒燕带去南洋的货物,却并非这些紧俏的东西,而是南洋土著,一直想买,却买不到的东西——火器。
明朝这些年,淘汰或者缴获的火绳枪、燧发枪,差不多将近十万支,这些武器足够武装所有南洋土著士兵了。
李鸿飞也不贪心,一支火绳枪加上配套子弹,只需要十两银子或等价商品就能拿走。
原本国内售价才三两银子左右的火绳枪,转手就能卖出一百万两白银,而且这些大多都是快要报废的家伙,还有就是,贸易公司除了“卖”,还有“买”,利用贩卖军火的钱财,还能在当地购买国内需要的商品,并以五至十倍的价格出售给国内。
可以说,只要能做成这一笔买卖,组建“华夏远洋贸易公司”耗费的本金,就将收回来三分之一。
而跑南洋路途并不算遥远,一年时间就能跑四五个来回,只需要一年时间,“华夏远洋贸易公司”就能回本并盈利。
万一没人购买这些武器怎么办?
呵呵,没有万一,贸易公司的船员是干什么吃的?这些仆从军的职责,就是负责“推销产品”的。
解决完“华夏远洋贸易公司”的事宜后,李鸿飞开始履行钦差大臣的职责,一面大肆敛财,一面搜集各地民情,顺便为当地百姓做主,惩治地方贪官,对于那些与南京官员有纠葛的贪官,更是派人进行深入调查,以便为今后入阁做准备。
李鸿飞明白,北伐即将结束,政治斗争即将拉开序幕,不光是他,朝中所有大臣,都在为摘桃子做准备。
即便是铁板一块的东林党,如今也不在那么“铁”了。
以前南明因为疆域面积小,朝廷官员数量繁多,不少官员甚至只能在朝中挂个名,闲赋在家,每月领取那微薄的俸禄,勉强生存。
那时候的朝廷官员,都不得不站在一条船上,因为他们没有李鸿飞那样的底气,稍有不慎,就会被人踢出局,而当时的朝廷,并不缺乏治国之士,随时都有人能出来顶替位置。
不过现在不一样了,军方一下子拿下这么多城市,都是需要朝廷官员前去主政的,这时候所有人都想着上位,谁还愿意跟你同舟共济?
不踩你就算好的了。
甚至部分失势的官员,开始转而巴结李鸿飞,因为有传言,李鸿飞南巡之后,便会入阁。
这样一位在军方拥有巨大威望的大佬入阁,其话语权未必不如高宏图,史可法等人,尤其是那些想要进入地方衙门的官员,暗地里已经准备向李鸿飞靠拢。
因为地方官员的任职,很大程度上要考虑军方的感受,至少,有军方的配合,这些官员上任,也不会遭遇军方刁难。
李鸿飞从原本的士大夫公敌,渐渐变成了一个香饽饽,政治斗争还真就如此微妙。
有奶便是娘..........
庸关后,很快便与阿济格的骑兵部队汇合,加上张家口的援军,总兵力达到了二十万。
虽然无法入关与明军决一死战,但撤退却没有丝毫问题。
多尔衮为了最大限度保存实力,居庸关甚至连一兵一卒也没留下,整个京师的汉八旗,算是被他彻底抛弃了。
随后从大同方向赶来的明军,顺利接手居庸关,并扎紧了口袋。
他们兵力不足,不敢出关追击多尔衮的主力,但堵截洪承畴的退路,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近二十万装备精良的明军,围攻洪承畴麾下七万残兵败将,结果不言而喻。
最终,洪承畴在率军坚守十三天后,于自家府邸,自缢身亡,吴三桂、尚可喜、孔有德等汉八旗将领,则在城破之后被俘,时隔五年,明军再次夺回国都,北京。
与此同时,李定国再次实施登陆作战,将第二集团军运抵秦皇岛,仅用七日时间,便拿下山海关,夺回了价值近两千万两白银的财物(相当于南明一年的财政收入)。
之后,第六第七集团军从广宁府(今盘锦市)登陆,一个月时间拿下盛京,并顺势收回塔木卫、亦东河卫、木古河卫(今长春附近)。
两次登陆,占据地盘是小事,关键是追回了总计将近三千万两白银的财物,为今后中原大地快速恢复生产力,做出了巨大贡献。
看来,多尔衮选择走居庸关是正确的,至少他还能带走部分粮食物资,以及金银细软(价值大约五百万两白银),否则他只能率领几万,穷得叮当响的满人骑兵,退入东北了。
至此,历时一年之久的北伐之战,以明军大获全胜而圆满结束。
满清虽然没有被消灭殆尽,但他的政权体系已经彻底被明军摧毁,皇太极一手建立的大清王朝,再次变成了居无定所的游牧民族,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这个比较强大的游牧民族,将会因为生存原因,变得分崩离析............
当郭胜、张超的军队登陆天津后,李鸿飞便不在关注北伐局势,而是将目光转向南洋。
在李鸿飞一再篡撵下,郑芝龙终于答应再次出海,并担任“华夏远洋贸易公司”南洋区域经理一职,率领之前一直被雪藏的两万多外籍船员(事实上就是外籍仆从军)与司徒燕的船队,一道从香港出发,开始在南洋海域,与欧洲各国的公司,展开贸易争夺战。
李鸿飞之所以急于对南洋展开市场争夺,那是因为如今荷兰人与英国人,正在抢夺印度这块大蛋糕,无法将多余力量投放到更远的南洋,这就是李鸿飞的机会。
毕竟他现在比不上英国跟荷兰,人家动用的都是一国的军队,而明朝对于海外资源方面,兴趣并不大,至少在看到足够利润前,朝廷甚至是军方,都不可能将目光投向南洋这片区域。
李鸿飞如今能利用的,只有漕帮,以及郑芝龙这样的“海盗”,如果不能抓住这次机会,等到英国人与荷兰人消停之后,李鸿飞想染指南洋,那将十分困难。
好在虽然是“海盗”,但装备却比欧洲各国海军更加豪华,一百艘蒸汽战船,加上大小商船,运兵船共计五百余艘。
人员方面,也有多达三万左右的仆从军跟漕帮帮众,对比当年郑和下西洋,丝毫不逞多让。
明朝的货物,无论是瓷器、茶叶、丝绸,还是火柴、香烟、泡面、镜子,这些东西在南洋各地,都能卖出天价。
然而这次司徒燕带去南洋的货物,却并非这些紧俏的东西,而是南洋土著,一直想买,却买不到的东西——火器。
明朝这些年,淘汰或者缴获的火绳枪、燧发枪,差不多将近十万支,这些武器足够武装所有南洋土著士兵了。
李鸿飞也不贪心,一支火绳枪加上配套子弹,只需要十两银子或等价商品就能拿走。
原本国内售价才三两银子左右的火绳枪,转手就能卖出一百万两白银,而且这些大多都是快要报废的家伙,还有就是,贸易公司除了“卖”,还有“买”,利用贩卖军火的钱财,还能在当地购买国内需要的商品,并以五至十倍的价格出售给国内。
可以说,只要能做成这一笔买卖,组建“华夏远洋贸易公司”耗费的本金,就将收回来三分之一。
而跑南洋路途并不算遥远,一年时间就能跑四五个来回,只需要一年时间,“华夏远洋贸易公司”就能回本并盈利。
万一没人购买这些武器怎么办?
呵呵,没有万一,贸易公司的船员是干什么吃的?这些仆从军的职责,就是负责“推销产品”的。
解决完“华夏远洋贸易公司”的事宜后,李鸿飞开始履行钦差大臣的职责,一面大肆敛财,一面搜集各地民情,顺便为当地百姓做主,惩治地方贪官,对于那些与南京官员有纠葛的贪官,更是派人进行深入调查,以便为今后入阁做准备。
李鸿飞明白,北伐即将结束,政治斗争即将拉开序幕,不光是他,朝中所有大臣,都在为摘桃子做准备。
即便是铁板一块的东林党,如今也不在那么“铁”了。
以前南明因为疆域面积小,朝廷官员数量繁多,不少官员甚至只能在朝中挂个名,闲赋在家,每月领取那微薄的俸禄,勉强生存。
那时候的朝廷官员,都不得不站在一条船上,因为他们没有李鸿飞那样的底气,稍有不慎,就会被人踢出局,而当时的朝廷,并不缺乏治国之士,随时都有人能出来顶替位置。
不过现在不一样了,军方一下子拿下这么多城市,都是需要朝廷官员前去主政的,这时候所有人都想着上位,谁还愿意跟你同舟共济?
不踩你就算好的了。
甚至部分失势的官员,开始转而巴结李鸿飞,因为有传言,李鸿飞南巡之后,便会入阁。
这样一位在军方拥有巨大威望的大佬入阁,其话语权未必不如高宏图,史可法等人,尤其是那些想要进入地方衙门的官员,暗地里已经准备向李鸿飞靠拢。
因为地方官员的任职,很大程度上要考虑军方的感受,至少,有军方的配合,这些官员上任,也不会遭遇军方刁难。
李鸿飞从原本的士大夫公敌,渐渐变成了一个香饽饽,政治斗争还真就如此微妙。
有奶便是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