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帝王师:刘伯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来说明:
有个叫瓠里子的人到了艾地,对那里的大夫说:“往日国君的左服马病倒了,人们说用了活马的血喝了就可以治好。国君就派人要杀我的骖马,我拒斥,没有给。”大夫说:“用杀马来救马,这不合乎人情啊。”瓠里子说:“是啊,这真让我疑惑不解。但我现在已经了解国君的心了,我就说给你听听吧。执掌国政的人须依靠农耕和兵战,农夫和兵士哪个不是国君的百姓呢?由于兵力不足,那么农夫就没有安全保障;农耕不足,那么士兵就没有粮食吃了。士兵和农夫相比就像脚和手一样,不可缺少一个。如今国君的士兵对农夫施暴行,而国君却不禁止,农夫和士兵发生诉讼案件,而农夫必定失败,耕田的人困窘了,这是只见手而不见脚啊。现在国君的圉人,只见国君不可没有左服马,却不见我不可没有骖马。从前有个富豪的原配夫人喜欢舞蹈,于是当地的人们都拔了那里的桑树植上了柳树,我内心担忧,生怕国君也会这样去做。”
刘伯温的意思是,治国之道在于均衡,而元王朝远没有做到这一点,他当初想把江南开发成草场就是例证。一个在农业国家立足的人却不重视农业,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现在,我们可以根据《郁离子》来谈一下刘伯温的政治思想。
儒家认为,老天生养了万民,所以要树立一个君王来统治万民。但刘伯温解释说,老天生养的那群民,不懂得自治,所以就要立个君王。这个君王的主要工作就是抑制顽恶而扶助弱善。但是,有时候老天会抽风,突然让一个疯子坐在君王的位置上,比如桀纣。这就需要有圣贤出来,把他赶下去,比如商汤赶走了夏桀,周武王赶走了商纣。但是,像商汤、周武王这样的人,并非是良医,而是名捕。天下其实就是个监狱,这里有好多坏人,也有好多恶行。圣贤身处此地,不能学良医一心救人,而要学捕快,一心要捉奸惩恶,只要把奸恶祛除,天下就太平了。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有一个特别吊诡的论点,那就是天人感应。古代知识分子对帝王说,小心别做坏事,否则老天会惩罚。不仅仅是老天对帝王有感应,对普通人也是如此。谁要是做了坏事,就会被雷劈。比如《易经》中就说,有个农夫在田里耕地,被雷劈死。这是做了缺德事得罪了老天,老天惩罚了他。刘伯温评论道,这是胡说八道。老天生民,立了君王,又立了很多父母官,这些人手中都有权力,他们就能惩罚做坏事的人,何以要老天出手?老天如果真要这样做,那不是狗拿耗子吗?
如上所述,刘伯温的政治思想中最有价值的有两个,一个就是民本思想。刘伯温认为,政治的唯一目的就是立君以养民,而养民之要务就是“聚欲去其恶”,如果损害民而供奉君主,那作为君主的,必定要失败。
唐朝魏徵给老板唐太宗说过,人民就好比是水,统治者就好比是船,水可以载着船走,但水要是发了脾气,船就可能吃不了兜着走,这就是“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因此历代的统治者都讲究保民、安民、养民。元朝却完全违背了这个观点,横征暴敛,想霸占妇女就霸占妇女,想抢粮食就抢粮食。
刘伯温说,灵丘那个地方有位老人非常善于养蜂,蜂蜜和蜂蜡常常丰收,不久他就成了巨富。老人死了后,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养蜂事业,不满一个月,蜜蜂就一窝一窝飞走了,可是他并没有因为这种现象感到忧虑不安,过了一年多,逃走的蜜蜂将近一半。又过了一年多,剩余的蜜蜂全飞走了,他的家自此开始败落下来。陶朱公问原因,他邻居的老翁说:“从前灵丘老人饲养蜜蜂时,园内有房舍,房舍里有人看守。挖空树木来作为蜜蜂的居处,不透风,不漏雨。安置蜂房时,很有秩序。现在他的儿子就不是这样了,蜂园中的芦舍不修补,肮脏了也不清理,干燥或潮湿不加以调节,蜂房的开闭不按时节,蜜蜂的居处危殆不安,进出蜂房有所阻碍,因此蜜蜂也就不喜欢它们所居住的地方了。”陶朱公听后发感叹说:“唉!弟子们要记住这个教训啊,治理国家、统治人民的人,应该以此为戒。”
刘伯温总结说,天下百姓犹如一盘细沙,谁能把他们团聚起来,谁就能获取天下,而聚合细沙最好的黏合剂就是关心他们的痛痒,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关注民生。
另外一个就是华夷之辨。刘伯温没有华夷大防的观念,他虽然认为,百姓觉醒后肯定要革命,但从来没有提倡要驱逐蒙元、恢复中华。刘伯温虽然屡屡痛恨蒙古政府的腐败,但只是痛恨这个政府是无道的政府,而从来没有针对它是异族的政府这一点。这种思想,让他成为真正的先知,领先了许多政治家几百年。
元王朝何以走到今天
民众之所以会觉醒,都是因为元王朝的残酷统治。但民众觉醒后,元王朝本还有挽救余地的,可惜,因为元王朝的一系列失误,导致它最终走到了土崩瓦解,束手待毙的境地。
刘伯温在青田,就为元王朝何以走到今天这个地步而作了总结。
首先就是内讧。元王朝前期就内讧不断,但因为没有外力的介入,所以只是他们自己家关起门来打架。他们关门打架的时候,就专心致志地打,因为门外没有趁火打劫的人,打完后,再开门,仍然是绝对安全。但后来,遍地烽火,他们还是互相咬,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最大的一场内讧发生于刘伯温在青田写《郁离子》的第二年(1360年)。本年,不知谁出的馊主意,要元顺帝调北方军区司令阿鲁辉帖木儿南下平叛。所以说这是个馊主意,是因为阿鲁辉帖木儿一向野心勃勃,而且还是状元,所以打心眼儿里瞧不起元顺帝,但多年以来,他都没有机会进大都,所以就一直在隐忍。在得到去南方的命令后,阿鲁辉帖木儿心花怒放,立即以皇帝的名义招兵买马,当他确认自己有实力后,就给元顺帝写了一封使其目瞪口呆的信:“祖宗把天下交付给你,瞧你现在搞的,一锅粥。你把国玺交给我吧,我让你看看怎么做皇帝。”
元顺帝一向脾气都很好,可看到这封信后,气得如炮仗一样爆了起来。因为人人有理由造反,可就是你阿鲁辉帖木儿没有理由。阿鲁辉帖木儿你不仅是皇族,还是状元,也就是说,你是蒙古族的骄傲,想不到连你都造反,这真是太没有天理了。
国防部部长秃坚帖木儿强烈要求亲自出马讨伐要国玺的这位王爷,元顺帝表示最大的支持,给钱给兵给粮。但秃坚帖木儿是个正义感远高于能力的人,很快就被阿鲁辉帖木儿打得大败。秃坚帖木儿逃回大都,后面只跟了个伙夫。1361年,元顺帝怒气难消,从各地抽调十万人分两路讨伐阿鲁辉帖木儿,这一次,十万大军势如破竹,成功地将阿鲁辉帖木儿活捉,送到大都处决。
元顺帝为这场胜利兴奋了好久,认为他的大元王朝已恢复活力,蒙古人的太阳正重新从地平线上升起。但现实很快就给了他一嘴巴,把他打醒了。
众所周知,元王朝在北中国平叛红巾军的主力有两支,一支是孛罗帖木儿兵团,一支是察罕帖木儿兵团。孛罗帖木儿出身将军世家,所以没有察罕帖木儿那样传奇的崛起,但他是个出色的军事家,在镇压红巾军的军事行动中,屡创奇迹,刘福通斩首行动中的东路军兵团就是被他扫平的。察罕帖木儿死后,养子王保保(扩廓帖木儿)继承了他那庞大的遗产——骁勇善战的兵团和超级强大的影响力。
一山不能容二虎,这话早就有人提醒过元顺帝。但元顺帝偶尔会迸发出政治家的火花,他说:“这叫平衡,不能让一人独大。”不过,懂得平衡艺术的人,如果没有强大的实力,那就根本无法控制平衡。
来说明:
有个叫瓠里子的人到了艾地,对那里的大夫说:“往日国君的左服马病倒了,人们说用了活马的血喝了就可以治好。国君就派人要杀我的骖马,我拒斥,没有给。”大夫说:“用杀马来救马,这不合乎人情啊。”瓠里子说:“是啊,这真让我疑惑不解。但我现在已经了解国君的心了,我就说给你听听吧。执掌国政的人须依靠农耕和兵战,农夫和兵士哪个不是国君的百姓呢?由于兵力不足,那么农夫就没有安全保障;农耕不足,那么士兵就没有粮食吃了。士兵和农夫相比就像脚和手一样,不可缺少一个。如今国君的士兵对农夫施暴行,而国君却不禁止,农夫和士兵发生诉讼案件,而农夫必定失败,耕田的人困窘了,这是只见手而不见脚啊。现在国君的圉人,只见国君不可没有左服马,却不见我不可没有骖马。从前有个富豪的原配夫人喜欢舞蹈,于是当地的人们都拔了那里的桑树植上了柳树,我内心担忧,生怕国君也会这样去做。”
刘伯温的意思是,治国之道在于均衡,而元王朝远没有做到这一点,他当初想把江南开发成草场就是例证。一个在农业国家立足的人却不重视农业,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现在,我们可以根据《郁离子》来谈一下刘伯温的政治思想。
儒家认为,老天生养了万民,所以要树立一个君王来统治万民。但刘伯温解释说,老天生养的那群民,不懂得自治,所以就要立个君王。这个君王的主要工作就是抑制顽恶而扶助弱善。但是,有时候老天会抽风,突然让一个疯子坐在君王的位置上,比如桀纣。这就需要有圣贤出来,把他赶下去,比如商汤赶走了夏桀,周武王赶走了商纣。但是,像商汤、周武王这样的人,并非是良医,而是名捕。天下其实就是个监狱,这里有好多坏人,也有好多恶行。圣贤身处此地,不能学良医一心救人,而要学捕快,一心要捉奸惩恶,只要把奸恶祛除,天下就太平了。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有一个特别吊诡的论点,那就是天人感应。古代知识分子对帝王说,小心别做坏事,否则老天会惩罚。不仅仅是老天对帝王有感应,对普通人也是如此。谁要是做了坏事,就会被雷劈。比如《易经》中就说,有个农夫在田里耕地,被雷劈死。这是做了缺德事得罪了老天,老天惩罚了他。刘伯温评论道,这是胡说八道。老天生民,立了君王,又立了很多父母官,这些人手中都有权力,他们就能惩罚做坏事的人,何以要老天出手?老天如果真要这样做,那不是狗拿耗子吗?
如上所述,刘伯温的政治思想中最有价值的有两个,一个就是民本思想。刘伯温认为,政治的唯一目的就是立君以养民,而养民之要务就是“聚欲去其恶”,如果损害民而供奉君主,那作为君主的,必定要失败。
唐朝魏徵给老板唐太宗说过,人民就好比是水,统治者就好比是船,水可以载着船走,但水要是发了脾气,船就可能吃不了兜着走,这就是“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因此历代的统治者都讲究保民、安民、养民。元朝却完全违背了这个观点,横征暴敛,想霸占妇女就霸占妇女,想抢粮食就抢粮食。
刘伯温说,灵丘那个地方有位老人非常善于养蜂,蜂蜜和蜂蜡常常丰收,不久他就成了巨富。老人死了后,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养蜂事业,不满一个月,蜜蜂就一窝一窝飞走了,可是他并没有因为这种现象感到忧虑不安,过了一年多,逃走的蜜蜂将近一半。又过了一年多,剩余的蜜蜂全飞走了,他的家自此开始败落下来。陶朱公问原因,他邻居的老翁说:“从前灵丘老人饲养蜜蜂时,园内有房舍,房舍里有人看守。挖空树木来作为蜜蜂的居处,不透风,不漏雨。安置蜂房时,很有秩序。现在他的儿子就不是这样了,蜂园中的芦舍不修补,肮脏了也不清理,干燥或潮湿不加以调节,蜂房的开闭不按时节,蜜蜂的居处危殆不安,进出蜂房有所阻碍,因此蜜蜂也就不喜欢它们所居住的地方了。”陶朱公听后发感叹说:“唉!弟子们要记住这个教训啊,治理国家、统治人民的人,应该以此为戒。”
刘伯温总结说,天下百姓犹如一盘细沙,谁能把他们团聚起来,谁就能获取天下,而聚合细沙最好的黏合剂就是关心他们的痛痒,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关注民生。
另外一个就是华夷之辨。刘伯温没有华夷大防的观念,他虽然认为,百姓觉醒后肯定要革命,但从来没有提倡要驱逐蒙元、恢复中华。刘伯温虽然屡屡痛恨蒙古政府的腐败,但只是痛恨这个政府是无道的政府,而从来没有针对它是异族的政府这一点。这种思想,让他成为真正的先知,领先了许多政治家几百年。
元王朝何以走到今天
民众之所以会觉醒,都是因为元王朝的残酷统治。但民众觉醒后,元王朝本还有挽救余地的,可惜,因为元王朝的一系列失误,导致它最终走到了土崩瓦解,束手待毙的境地。
刘伯温在青田,就为元王朝何以走到今天这个地步而作了总结。
首先就是内讧。元王朝前期就内讧不断,但因为没有外力的介入,所以只是他们自己家关起门来打架。他们关门打架的时候,就专心致志地打,因为门外没有趁火打劫的人,打完后,再开门,仍然是绝对安全。但后来,遍地烽火,他们还是互相咬,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最大的一场内讧发生于刘伯温在青田写《郁离子》的第二年(1360年)。本年,不知谁出的馊主意,要元顺帝调北方军区司令阿鲁辉帖木儿南下平叛。所以说这是个馊主意,是因为阿鲁辉帖木儿一向野心勃勃,而且还是状元,所以打心眼儿里瞧不起元顺帝,但多年以来,他都没有机会进大都,所以就一直在隐忍。在得到去南方的命令后,阿鲁辉帖木儿心花怒放,立即以皇帝的名义招兵买马,当他确认自己有实力后,就给元顺帝写了一封使其目瞪口呆的信:“祖宗把天下交付给你,瞧你现在搞的,一锅粥。你把国玺交给我吧,我让你看看怎么做皇帝。”
元顺帝一向脾气都很好,可看到这封信后,气得如炮仗一样爆了起来。因为人人有理由造反,可就是你阿鲁辉帖木儿没有理由。阿鲁辉帖木儿你不仅是皇族,还是状元,也就是说,你是蒙古族的骄傲,想不到连你都造反,这真是太没有天理了。
国防部部长秃坚帖木儿强烈要求亲自出马讨伐要国玺的这位王爷,元顺帝表示最大的支持,给钱给兵给粮。但秃坚帖木儿是个正义感远高于能力的人,很快就被阿鲁辉帖木儿打得大败。秃坚帖木儿逃回大都,后面只跟了个伙夫。1361年,元顺帝怒气难消,从各地抽调十万人分两路讨伐阿鲁辉帖木儿,这一次,十万大军势如破竹,成功地将阿鲁辉帖木儿活捉,送到大都处决。
元顺帝为这场胜利兴奋了好久,认为他的大元王朝已恢复活力,蒙古人的太阳正重新从地平线上升起。但现实很快就给了他一嘴巴,把他打醒了。
众所周知,元王朝在北中国平叛红巾军的主力有两支,一支是孛罗帖木儿兵团,一支是察罕帖木儿兵团。孛罗帖木儿出身将军世家,所以没有察罕帖木儿那样传奇的崛起,但他是个出色的军事家,在镇压红巾军的军事行动中,屡创奇迹,刘福通斩首行动中的东路军兵团就是被他扫平的。察罕帖木儿死后,养子王保保(扩廓帖木儿)继承了他那庞大的遗产——骁勇善战的兵团和超级强大的影响力。
一山不能容二虎,这话早就有人提醒过元顺帝。但元顺帝偶尔会迸发出政治家的火花,他说:“这叫平衡,不能让一人独大。”不过,懂得平衡艺术的人,如果没有强大的实力,那就根本无法控制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