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我不是汉献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南舟北马,割据江东的孙权与荆南的刘备都清楚自己的短板在哪,而袁熙占据河北,手中就掌握着可以令江东、荆南强大起来的战马资源。在曹操还没归顺朝廷之前,江东或是荆南想要得到战马还能有些门路,但随着朝廷切断了南北的联系,尤其是孙策周瑜奉命建立朝廷第一支海军以后,江东与荆南除了通过走私获得一些战马外,别无他途。朝廷倒是卖马,但所卖的大多是驽马,拉货拉人还凑活,但用来充做战马就不合格了。
孙权与刘备很想组建一支骑兵用以对抗日后朝廷的南下,可骑士好找,战马难寻,就凭几千骑兵,如何与朝廷动辄上万的骑兵对抗,那跟送人头有什么区别?所以当袁熙的使者辛评来到江东要求孙权履行“盟约”的时候,孙权的要求只有一个,战马。
辛评很清楚一个骑兵的战力要远比一个步兵所能发挥的要高,而且孙权实在是狮子大张口,开口就是两万,虽说是战后再给,可这也要的太多了点吧。河北目前虽然不缺马,战后也的确可以一口气拿出两万匹,但这战马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哪能那样败。
讨价还价成了辛评接下来一段时间主要在做的事情,两万不可能,顶多五千,多一匹也不行。孙权见辛评口咬得很死,但他也不想要妥协,眼下是袁熙有求于他,他怎能放过这个痛宰的机会,而且江东与河北不过是因为有着共同的敌人才走到一起,一旦将来朝廷有一日对江东不构成威胁了,那江东与河北就会由盟友变成仇敌,到那时候就更别想从河北得到大批的战马。
事情就这样僵持了下来,辛评不肯松口,把价咬死了,而孙权有恃无恐,也就跟辛评拼起了耐心,双方就这样耗了起来,看谁耗得过谁。
而与辛评同样担任使者前往荆南面见刘备的辛毗,此时的情况要比辛评那里好上许多。刘备倒是比孙权好说话,也没那么贪心,可能是受了诸葛亮的指点,对于辛毗要求履行盟约一事满口答应,而在索要战马作为出兵条件的问题上,刘备告诉辛毗,河北给江东多少,就要给自己多少。这样一来,辛评与孙权的谈判也就成了江东与荆南何时出兵的关键。
收到了辛毗命人送来的书信以后,辛评忍不住在心里破口大骂刘大耳的奸诈,可眼下有求于人,也不是找刘备算账的时候,只得耐下性子继续与孙权周旋。到最后终于是谈妥了,河北付出了一万四千匹战马作为孙权、刘备出兵的酬劳,当然这是在打通了河北与南方的通路以后才会给付,否则就算袁熙肯给,孙权跟刘备也找不到路来收。
三家再次发誓要与朝廷抗争到底,继袁熙出兵以后,孙权、刘备也相继出兵,威胁朝廷荆、豫二州防线。不过刘协有先见之明,在出兵应对袁熙之前已经与陆逊、张任、甘宁、太史慈、司马懿、赵云等南线主要将领提前打过招呼,要求他们提高警惕,结果孙权与刘备的出兵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朝廷早有防备,无论是江东军还是荆南军,在面对朝廷水陆二军的时候,不仅没有占到丝毫的便宜,反倒吃了点亏。
不过没吃多少亏的孙权跟刘备倒是对外大肆宣扬,说自己损失惨重,同时又保证绝不会善罢甘休,还要整军再战。得亏这时辛评、辛毗已经相继返回北方,否则能气得冲到孙权、刘备这两个无耻之人的面前吐他二人一脸口水。
但凡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孙权与刘备都在打着保存实力坐看河北被朝廷削弱的主意,对外宣称损失惨重,那自然也就无力再发动对朝廷的攻势,不能分担袁熙的压力,还让袁熙找不到话茬来指责他们。
“我从未见过如此无耻之人!”袁熙在自家的营帐内破口大骂。都不是傻子,孙权跟刘备在打什么主意,他就算没想到,身边的田丰、陈宫也能想到。无非是盼着朝廷跟自己拼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没精力再去找他们的麻烦。所不同的只不过是袁熙是盼着朝廷跟羯人拼,而孙权、刘备则是盼着朝廷跟袁熙拼。
摊上这两个损队友,袁熙也是命不好,但再骂街也只是气自己,唯一庆幸的就是许诺的战马还没给。至于战后会不会兑现承诺,姥姥!傻子才给!
知道指望不上孙权跟刘备的袁熙索性不再心存幻想,既然队友靠不住,那就唯有依靠自己了。放下幻想的袁熙亲自领军出战,得知消息的刘协不甘示弱,也亲自上阵,与袁熙来了一场“王对王”。
袁熙资质一般。因为是庶出,其父袁绍并未专门为他聘请什么名师授艺培养,所以他的能力一般,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脾气好。他能成为河北之主,归结成两个字就是命好。因为清楚自己在袁家的身份,袁熙从未想过与自己的两个兄弟争,即便是在与人争执时也是处处退让,而这就让人感受到了袁熙的“大度”,也正是因为这份容人之量,才让田丰愿意辅佐他。
而与袁熙相比,刘协虽也大度,但同时更有原则。无伤大雅的事情让让无妨,但若是事关重大,那刘协是寸步不让的。
袁熙武艺只能算是二流,而刘协虽曾得童渊、王越等高手指点,不过他习武的时候已经错过了最佳的习武年龄,再加上“公务”繁忙,所以他的武艺自然不能跟赵云、史阿那些超一流高手相提并论。赵云的高手表现在战场上,而史阿的高手则表现在战场以外。赵云是武将,而史阿则是刺客,二者不可相提并论。
刘协的武艺,可以吊打郭嘉,脚踹法正,但要是对上此时在刘协身边的曹彰或者关平,那被吊打的就是刘协了。
一句话来概括,刘协跟袁熙的功夫水平属于半斤八两,谁胜谁负都有可能,就看比试那天谁的运气更好一些。所以有自知之明的刘协没打算上阵跟袁熙一起“丢人现眼”,他亲自上阵的目的更多是为了打击袁军的士气,要论嘴皮子功夫,三个袁熙绑一块都不是刘协一个的对手。
但很明显,袁熙也清楚自己说不过刘协,所以在他看到刘协亲自露面以后压根就不打算跟刘协搞什么阵前对话,直接开打。要不然说啥?先不提说什么内容,单是见面以后行不行礼就是个麻烦。
行礼,以下犯上,死罪也。不行礼。目无君上,还是死罪也。袁熙发兵的借口是清君侧,意思就是说天子身边有坏人,我们要保护天子消灭坏人。可这也就意味着,天子不是昏君,身为臣子的袁熙不能无礼。
自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三纲五常以后,大汉百姓便将这君为臣纲视为“天条”,轻易不敢冒犯。而刘协此时出现在两军阵前,袁熙说是错,不说也是错,只不过说与不说的后果有大有小。
两害相权取其轻,袁熙这时候甚至有些后悔不该听田丰的以清君侧为出兵的借口,还不如就说皇帝无道,要另立新君,那样能省很多事。至于找谁来做新君,这个问题并不难,张王李赵遍地刘,老刘家做了四百多年的皇帝,那亲戚可说是遍天下,反正只是找个傀儡,又不是真的打算另立新君,找个姓刘的有什么难的。至于天下人认不认,老子手里有兵,我认就行。
战斗毫无悬念的打响了,汉军与袁军厮杀在一块,只不过今日的战斗与前几次不同,曹彰在阵中几出几入,也没碰到自己前几日的对手袁军大将高览。
>
南舟北马,割据江东的孙权与荆南的刘备都清楚自己的短板在哪,而袁熙占据河北,手中就掌握着可以令江东、荆南强大起来的战马资源。在曹操还没归顺朝廷之前,江东或是荆南想要得到战马还能有些门路,但随着朝廷切断了南北的联系,尤其是孙策周瑜奉命建立朝廷第一支海军以后,江东与荆南除了通过走私获得一些战马外,别无他途。朝廷倒是卖马,但所卖的大多是驽马,拉货拉人还凑活,但用来充做战马就不合格了。
孙权与刘备很想组建一支骑兵用以对抗日后朝廷的南下,可骑士好找,战马难寻,就凭几千骑兵,如何与朝廷动辄上万的骑兵对抗,那跟送人头有什么区别?所以当袁熙的使者辛评来到江东要求孙权履行“盟约”的时候,孙权的要求只有一个,战马。
辛评很清楚一个骑兵的战力要远比一个步兵所能发挥的要高,而且孙权实在是狮子大张口,开口就是两万,虽说是战后再给,可这也要的太多了点吧。河北目前虽然不缺马,战后也的确可以一口气拿出两万匹,但这战马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哪能那样败。
讨价还价成了辛评接下来一段时间主要在做的事情,两万不可能,顶多五千,多一匹也不行。孙权见辛评口咬得很死,但他也不想要妥协,眼下是袁熙有求于他,他怎能放过这个痛宰的机会,而且江东与河北不过是因为有着共同的敌人才走到一起,一旦将来朝廷有一日对江东不构成威胁了,那江东与河北就会由盟友变成仇敌,到那时候就更别想从河北得到大批的战马。
事情就这样僵持了下来,辛评不肯松口,把价咬死了,而孙权有恃无恐,也就跟辛评拼起了耐心,双方就这样耗了起来,看谁耗得过谁。
而与辛评同样担任使者前往荆南面见刘备的辛毗,此时的情况要比辛评那里好上许多。刘备倒是比孙权好说话,也没那么贪心,可能是受了诸葛亮的指点,对于辛毗要求履行盟约一事满口答应,而在索要战马作为出兵条件的问题上,刘备告诉辛毗,河北给江东多少,就要给自己多少。这样一来,辛评与孙权的谈判也就成了江东与荆南何时出兵的关键。
收到了辛毗命人送来的书信以后,辛评忍不住在心里破口大骂刘大耳的奸诈,可眼下有求于人,也不是找刘备算账的时候,只得耐下性子继续与孙权周旋。到最后终于是谈妥了,河北付出了一万四千匹战马作为孙权、刘备出兵的酬劳,当然这是在打通了河北与南方的通路以后才会给付,否则就算袁熙肯给,孙权跟刘备也找不到路来收。
三家再次发誓要与朝廷抗争到底,继袁熙出兵以后,孙权、刘备也相继出兵,威胁朝廷荆、豫二州防线。不过刘协有先见之明,在出兵应对袁熙之前已经与陆逊、张任、甘宁、太史慈、司马懿、赵云等南线主要将领提前打过招呼,要求他们提高警惕,结果孙权与刘备的出兵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朝廷早有防备,无论是江东军还是荆南军,在面对朝廷水陆二军的时候,不仅没有占到丝毫的便宜,反倒吃了点亏。
不过没吃多少亏的孙权跟刘备倒是对外大肆宣扬,说自己损失惨重,同时又保证绝不会善罢甘休,还要整军再战。得亏这时辛评、辛毗已经相继返回北方,否则能气得冲到孙权、刘备这两个无耻之人的面前吐他二人一脸口水。
但凡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孙权与刘备都在打着保存实力坐看河北被朝廷削弱的主意,对外宣称损失惨重,那自然也就无力再发动对朝廷的攻势,不能分担袁熙的压力,还让袁熙找不到话茬来指责他们。
“我从未见过如此无耻之人!”袁熙在自家的营帐内破口大骂。都不是傻子,孙权跟刘备在打什么主意,他就算没想到,身边的田丰、陈宫也能想到。无非是盼着朝廷跟自己拼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没精力再去找他们的麻烦。所不同的只不过是袁熙是盼着朝廷跟羯人拼,而孙权、刘备则是盼着朝廷跟袁熙拼。
摊上这两个损队友,袁熙也是命不好,但再骂街也只是气自己,唯一庆幸的就是许诺的战马还没给。至于战后会不会兑现承诺,姥姥!傻子才给!
知道指望不上孙权跟刘备的袁熙索性不再心存幻想,既然队友靠不住,那就唯有依靠自己了。放下幻想的袁熙亲自领军出战,得知消息的刘协不甘示弱,也亲自上阵,与袁熙来了一场“王对王”。
袁熙资质一般。因为是庶出,其父袁绍并未专门为他聘请什么名师授艺培养,所以他的能力一般,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脾气好。他能成为河北之主,归结成两个字就是命好。因为清楚自己在袁家的身份,袁熙从未想过与自己的两个兄弟争,即便是在与人争执时也是处处退让,而这就让人感受到了袁熙的“大度”,也正是因为这份容人之量,才让田丰愿意辅佐他。
而与袁熙相比,刘协虽也大度,但同时更有原则。无伤大雅的事情让让无妨,但若是事关重大,那刘协是寸步不让的。
袁熙武艺只能算是二流,而刘协虽曾得童渊、王越等高手指点,不过他习武的时候已经错过了最佳的习武年龄,再加上“公务”繁忙,所以他的武艺自然不能跟赵云、史阿那些超一流高手相提并论。赵云的高手表现在战场上,而史阿的高手则表现在战场以外。赵云是武将,而史阿则是刺客,二者不可相提并论。
刘协的武艺,可以吊打郭嘉,脚踹法正,但要是对上此时在刘协身边的曹彰或者关平,那被吊打的就是刘协了。
一句话来概括,刘协跟袁熙的功夫水平属于半斤八两,谁胜谁负都有可能,就看比试那天谁的运气更好一些。所以有自知之明的刘协没打算上阵跟袁熙一起“丢人现眼”,他亲自上阵的目的更多是为了打击袁军的士气,要论嘴皮子功夫,三个袁熙绑一块都不是刘协一个的对手。
但很明显,袁熙也清楚自己说不过刘协,所以在他看到刘协亲自露面以后压根就不打算跟刘协搞什么阵前对话,直接开打。要不然说啥?先不提说什么内容,单是见面以后行不行礼就是个麻烦。
行礼,以下犯上,死罪也。不行礼。目无君上,还是死罪也。袁熙发兵的借口是清君侧,意思就是说天子身边有坏人,我们要保护天子消灭坏人。可这也就意味着,天子不是昏君,身为臣子的袁熙不能无礼。
自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三纲五常以后,大汉百姓便将这君为臣纲视为“天条”,轻易不敢冒犯。而刘协此时出现在两军阵前,袁熙说是错,不说也是错,只不过说与不说的后果有大有小。
两害相权取其轻,袁熙这时候甚至有些后悔不该听田丰的以清君侧为出兵的借口,还不如就说皇帝无道,要另立新君,那样能省很多事。至于找谁来做新君,这个问题并不难,张王李赵遍地刘,老刘家做了四百多年的皇帝,那亲戚可说是遍天下,反正只是找个傀儡,又不是真的打算另立新君,找个姓刘的有什么难的。至于天下人认不认,老子手里有兵,我认就行。
战斗毫无悬念的打响了,汉军与袁军厮杀在一块,只不过今日的战斗与前几次不同,曹彰在阵中几出几入,也没碰到自己前几日的对手袁军大将高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