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嫡女重生之一世荣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男女不限。让他们念到十岁,家里有条件的孩子可以继续读书,没条件的也不至于大字不识。他办的学院不收学费,还为孩童提供笔墨纸砚,并供应早饭和中饭。直到把他和我外祖母多年积攒的家资用尽,重回他们相识时贫苦安静的生活,他的人生就圆满了。”
“林阁老高风亮节,性真情挚,非我等俗人可比,刘某惭愧至极。”刘知府感慨颇深,他评说林阁老当年的风骨,众幕僚、师爷、衙役也感叹不已。
沈荣华饮泣哽咽,平静了一会儿,又说:“只可惜外祖父未到致仕之年就遭遇变故,客死异乡,也沉寂了这些年。现在,朝廷已为他正名,还要把他的牌位摆在奉贤堂诸贤臣之首。他在天之灵也能安息了,只是做为他的后人,我知道他一定心存遗憾,就是他想办的学院没办起来。我想承接他老人家的遗志,在津州城和津州府下属的州县办学院,我此来就是想请刘知府多多支持。”
刘知府没有犹豫,站起来说:“这是天大的好事,本府全力支持。”
沈二姑娘这次来可不是来给他添堵,而是来给他送功劳的。面对这么大的功劳,刘知府受之有愧,也为刚才误解沈荣华感到惭愧。他也是寒门学子,父母为供他读书耗尽家财,若当时有这等好事,他们全家也不用那么辛苦了。再说,为贫苦人家的孩子办学堂也是莫大的善举,刘知府就是不感同身受,也会全力支持。
众幕僚、师爷、衙役听到沈荣华的话,都交口称赞,支持就不必说了。崔同知和一名年轻男子刚进来,刘知府赶紧把林阁老的人生规划及沈荣华要承接先人遗志的心愿告诉了他。话未听完,崔同知就忍不住抚掌感叹,大呼其好。
“只是我担心自己年纪尚幼,挑不起这副重担,还请诸位大人不吝心智,帮我担当谋划。还有就是我没有太多银子,这是我母亲在世时留给我的零花钱,我全部拿出来做为起动的费用。”沈荣华呈上三千两银票,又说:“办学院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朝廷也会支持。我刚有了办学院的打算,织锦阁和染枫阁的总掌事就说要出三千两银子,明天送过来。天下人做天下事,以后筹集银两也不会太困难。”
林氏在世时虽和沈荣华不亲近,但没少给她零花的银子,这些年她也攒下了不少。沈阁老死后,她被赶到庄子,林氏母子又出了事,她那些银子多半落到万姨娘母女手里。不管被谁据为己有了,想从沈家人手里要回银子万分困难。
篱园出事,大长公主跟沈家要了五千两银子做为修葺篱园的费用,只用了两千两,大长公主就把剩下三千两银子给了沈荣华。世间的事总是兜兜绕绕,最后又回到了原点。这三千两银子本是沈家的,现在不是在她手里、供她支配吗?只不过她在银子的来路上她说了谎,但这也算是善意美丽的谎言了。
“多谢沈二姑娘。”刘知府冲沈荣华抱拳,是他这个父母官对子民的敬意。
刘知府明白沈荣华的意思,办学院只要办起来,朝廷为表示支持,定会拨银子下来。只要有人动员,有人带头,那些巨商富户也会出银子支持。只要这阵风刮起来,很快就会风靡盛月皇朝全境,津州府做为起始点,自是首功一件。
“沈二姑娘小小年纪,竟有如此的胸襟、胆识与睿智,不愧是林阁老的嫡系血脉,崔某佩服不已。”崔同知感慨一番,看了看刘知府,说:“我等虽为人父母官,却不及沈二姑娘的为民分忧的胸怀,崔某实感惭愧。我到津州府任职时日不长,前几天刚置办了一座小院子,打算安定下来就接家眷过来。同沈二姑娘相比,我私心太重。现在我决定把那座小院子捐献出来,就用来办第一座学院。”
崔同知出身华北崔氏一族,崔家也是前朝旺族,书香门第,实力丝毫不逊色于林氏一族。只是这些年在朝中做官的人不多,族人又不善钻营攀附,慢慢就呈现出隐退之势。崔同知调任津州府,就是主管学政,办学院正由他管辖。
刘知府犹豫了一下,招来一名衙役,说:“你去跟夫人说明办学院的事,把她积攒下来要买铺子的五百两银子拿来,就说本宫要捐献出来。”
崔同知捐了一座宅子,刘知府又要捐五百两银子,众幕僚、师爷及衙役都呆不住了。他们都根据自己的条件,三两、五两捐献,每个人都出了银子。
“云起,你呢?”崔同知问跟在他身边的年轻男子。
被称做云起的男子赶紧躬身低头,很为难地说:“小人家境贫赛,实在无有余钱可做捐献,但小人也想为学院出一份力、尽一份心。小人读过不精,却也识得几个字,不知学院开办是否需要老师,小人愿兼此职,不取分文。”
“当然需要老师,我就等你这句话呢。”崔同知拉着年轻男子过来,对刘知府等人说:“云起是我刚收留的人,说他是我的师爷、幕僚或助手均可。他只身一人,确实无有余财,但他满腹才华,愿意做学院的老师最好不过。”
年轻男子赶紧向刘知府等人自我介绍说:“小人姓方名逸字云起,祖籍中南省汉州府,自幼随家母流落到津州府,也算是津州府人士了。”
别人听到方逸的介绍倒没什么,只是沈荣华瞪大眼睛看着他,差一点就发出惊呼声。中南省汉州府的方逸方云起不就是初霜的那个那啥表哥吗?果然一表人才,还满腹才华,看上去也是老实人,初霜还是挺有眼光、挺有福气的。
崔同知看了看刘大人,说:“为贫苦孩子办学院虽是林阁老的遗志,由沈二姑娘费心筹划,也需我等群策群力。看看,一会儿功夫,办学院的银子有了,房子有了,老师有了,随时都可以开始。知府大人,我等还应该准备什么?”
“礼安(崔同知字礼安),你主管学政,办学院的事就由你全权负责,由沈二姑娘筹划,本府全力支持。本府看云起也不错,做老师、做院长都行,就让他协助你。”刘知府很高兴,吩咐几位师爷说:“写通告将办学院的事告之于民,将林阁老的遗志、沈二姑娘的筹划和津州官府的大力支持都写上。不只要张贴到大街小巷,还要把这个好消息传到下面的州县衙门,让他们也着手准备。另外,先在津州城区内招五岁以上、十岁以下的孩童,报名地址就直接写府衙。”
“是,大人。”几名师爷赶紧去书写通告了。
“多谢大人。”沈荣华松了一口气,办学院是好事,关键对她个人也有利。
她和林家旧仆敲鸣冤鼓告状在津州城引起轰动,朝野上下也将这些案子传得沸沸扬扬。翻起陈年旧案对她有利,能增加她的知名度,也能为她自己及亲人讨还公道,这也是她向某些人宣战的檄文。但朝堂很快会有另一声音传出来,那就是倚仗林阁老遗世的英名,在这个节骨眼上要跟朝廷要条件,让皇上难做。
万永琎一提点她,她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就想弥补过失,消除告状带来的负面影响。林楠让她做好事、做善事,为皇上驾临津州增添喜庆。她一时没了主意,昨晚跟冯白玥闲聊,冯白玥说仁和帝曾提过为贫苦人家的孩童办学院的事。沈荣华认为可行,当晚就跟林楠和水姨娘商量妥当,今天就来找刘知府了。
沈荣华拿出几张写满字的纸递给刘知府,说:“这是我列出的筹办学院的方案,我原本想找几个地方做试点,崔大人愿提供宅院,就可以直接试运行了。”
刘知府仔细看了看,又递给了崔同知,说:“方案写得很详细,本官还要依照方案跟崔大人等人商量,明天落实下来,后天学院就可试开课了。”
“还有一件事。”沈荣华笑了笑,说:“我刚才说要向林闯追讨那五万两银子送给大人,其实就是想用这五万两银子办学院,我个人分文不留。”
刘知府站起来,说:“本府亲自登门,去跟林闯讨要那五万两银子。”
要是有这五万两银子可用,津州城内和下属州县都办公起学院,也能维持几年,这可是他莫大的政绩。在津州任职五年,能否升迁就在此一举了。
“这等小事无须劳驾大人出马,我去,大人在府里静待好消息就是。”崔同知摆出一马当先的姿态,说:“林闯做下如此禽兽不如的事,于公于私,我都想替沈二姑娘讨个公道。沈二姑娘要把这五万两银子捐献出来筹办学院,这五万两银子就是津州百姓共同的资产。林闯若不给,就是侵吞津州百姓的血汗,与津州城万万百姓为敌。士可忍孰不可忍,我就不信华北崔家能怕他中南林家。”
“大人,下官愿随崔同知去。”衙役头目抱拳请示。
刘知府很敞快,挥手说:“去吧!人多力量大,但尔等也不能冲动行事。”
“是,大人。”崔同知赶紧应声。
于是,崔同知带着方逸和衙役头目,还有幕僚、师爷及书记官,大约有五六十人,直奔长喜胡同的林家别苑。沿途有百姓惊讶询问,他们也如实说了。听说要替沈二姑娘向林闯讨要办学院的银子,众人或是想参与,或是想看热闹,都积极踊跃。到了长喜胡同,崔同知身后跟了几千人,把林家别苑围了一个水泄不通。
沈荣华目的达到,向林家讨还银子就交给代表官府的崔同知去做,她只需静待喜讯即可。同刘知府商量了一番,决定将学院定名为“闻林童院”,等皇上驾临津州,请皇上提匾赐字,这件好事、善事就算做得圆满了。
回到织锦阁,沈荣华把跟刘知府等人洽谈办学院的事告诉了林楠和水姨娘等人。水姨娘没说什么,宇文先生夸赞她青出于蓝,而林楠则提醒她仍需进步。不管他们说什么,今天事办得很顺利,银子若能讨回来,她就更高兴了。她想把这件事告诉冯白玥,得知冯白玥又被吴先生请走了,这让她心里别扭了一下。
下午,崔同知让人给沈荣华送来消息,说林闯先给了一万两银子,又用林氏一族族长的令牌和印信做抵押,争取时间筹备银两,三天之内,把银子全部给清。
第三天,闻林童院第一分院开课,沈荣华被请去讲了话,并教诸多孩童认了第一个字。很快,林阁老的嫡亲外孙女办学院、行善举的美名就传遍了津州城。
闻林童院开课两天,圣驾驾临凤鸣山。
,男女不限。让他们念到十岁,家里有条件的孩子可以继续读书,没条件的也不至于大字不识。他办的学院不收学费,还为孩童提供笔墨纸砚,并供应早饭和中饭。直到把他和我外祖母多年积攒的家资用尽,重回他们相识时贫苦安静的生活,他的人生就圆满了。”
“林阁老高风亮节,性真情挚,非我等俗人可比,刘某惭愧至极。”刘知府感慨颇深,他评说林阁老当年的风骨,众幕僚、师爷、衙役也感叹不已。
沈荣华饮泣哽咽,平静了一会儿,又说:“只可惜外祖父未到致仕之年就遭遇变故,客死异乡,也沉寂了这些年。现在,朝廷已为他正名,还要把他的牌位摆在奉贤堂诸贤臣之首。他在天之灵也能安息了,只是做为他的后人,我知道他一定心存遗憾,就是他想办的学院没办起来。我想承接他老人家的遗志,在津州城和津州府下属的州县办学院,我此来就是想请刘知府多多支持。”
刘知府没有犹豫,站起来说:“这是天大的好事,本府全力支持。”
沈二姑娘这次来可不是来给他添堵,而是来给他送功劳的。面对这么大的功劳,刘知府受之有愧,也为刚才误解沈荣华感到惭愧。他也是寒门学子,父母为供他读书耗尽家财,若当时有这等好事,他们全家也不用那么辛苦了。再说,为贫苦人家的孩子办学堂也是莫大的善举,刘知府就是不感同身受,也会全力支持。
众幕僚、师爷、衙役听到沈荣华的话,都交口称赞,支持就不必说了。崔同知和一名年轻男子刚进来,刘知府赶紧把林阁老的人生规划及沈荣华要承接先人遗志的心愿告诉了他。话未听完,崔同知就忍不住抚掌感叹,大呼其好。
“只是我担心自己年纪尚幼,挑不起这副重担,还请诸位大人不吝心智,帮我担当谋划。还有就是我没有太多银子,这是我母亲在世时留给我的零花钱,我全部拿出来做为起动的费用。”沈荣华呈上三千两银票,又说:“办学院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朝廷也会支持。我刚有了办学院的打算,织锦阁和染枫阁的总掌事就说要出三千两银子,明天送过来。天下人做天下事,以后筹集银两也不会太困难。”
林氏在世时虽和沈荣华不亲近,但没少给她零花的银子,这些年她也攒下了不少。沈阁老死后,她被赶到庄子,林氏母子又出了事,她那些银子多半落到万姨娘母女手里。不管被谁据为己有了,想从沈家人手里要回银子万分困难。
篱园出事,大长公主跟沈家要了五千两银子做为修葺篱园的费用,只用了两千两,大长公主就把剩下三千两银子给了沈荣华。世间的事总是兜兜绕绕,最后又回到了原点。这三千两银子本是沈家的,现在不是在她手里、供她支配吗?只不过她在银子的来路上她说了谎,但这也算是善意美丽的谎言了。
“多谢沈二姑娘。”刘知府冲沈荣华抱拳,是他这个父母官对子民的敬意。
刘知府明白沈荣华的意思,办学院只要办起来,朝廷为表示支持,定会拨银子下来。只要有人动员,有人带头,那些巨商富户也会出银子支持。只要这阵风刮起来,很快就会风靡盛月皇朝全境,津州府做为起始点,自是首功一件。
“沈二姑娘小小年纪,竟有如此的胸襟、胆识与睿智,不愧是林阁老的嫡系血脉,崔某佩服不已。”崔同知感慨一番,看了看刘知府,说:“我等虽为人父母官,却不及沈二姑娘的为民分忧的胸怀,崔某实感惭愧。我到津州府任职时日不长,前几天刚置办了一座小院子,打算安定下来就接家眷过来。同沈二姑娘相比,我私心太重。现在我决定把那座小院子捐献出来,就用来办第一座学院。”
崔同知出身华北崔氏一族,崔家也是前朝旺族,书香门第,实力丝毫不逊色于林氏一族。只是这些年在朝中做官的人不多,族人又不善钻营攀附,慢慢就呈现出隐退之势。崔同知调任津州府,就是主管学政,办学院正由他管辖。
刘知府犹豫了一下,招来一名衙役,说:“你去跟夫人说明办学院的事,把她积攒下来要买铺子的五百两银子拿来,就说本宫要捐献出来。”
崔同知捐了一座宅子,刘知府又要捐五百两银子,众幕僚、师爷及衙役都呆不住了。他们都根据自己的条件,三两、五两捐献,每个人都出了银子。
“云起,你呢?”崔同知问跟在他身边的年轻男子。
被称做云起的男子赶紧躬身低头,很为难地说:“小人家境贫赛,实在无有余钱可做捐献,但小人也想为学院出一份力、尽一份心。小人读过不精,却也识得几个字,不知学院开办是否需要老师,小人愿兼此职,不取分文。”
“当然需要老师,我就等你这句话呢。”崔同知拉着年轻男子过来,对刘知府等人说:“云起是我刚收留的人,说他是我的师爷、幕僚或助手均可。他只身一人,确实无有余财,但他满腹才华,愿意做学院的老师最好不过。”
年轻男子赶紧向刘知府等人自我介绍说:“小人姓方名逸字云起,祖籍中南省汉州府,自幼随家母流落到津州府,也算是津州府人士了。”
别人听到方逸的介绍倒没什么,只是沈荣华瞪大眼睛看着他,差一点就发出惊呼声。中南省汉州府的方逸方云起不就是初霜的那个那啥表哥吗?果然一表人才,还满腹才华,看上去也是老实人,初霜还是挺有眼光、挺有福气的。
崔同知看了看刘大人,说:“为贫苦孩子办学院虽是林阁老的遗志,由沈二姑娘费心筹划,也需我等群策群力。看看,一会儿功夫,办学院的银子有了,房子有了,老师有了,随时都可以开始。知府大人,我等还应该准备什么?”
“礼安(崔同知字礼安),你主管学政,办学院的事就由你全权负责,由沈二姑娘筹划,本府全力支持。本府看云起也不错,做老师、做院长都行,就让他协助你。”刘知府很高兴,吩咐几位师爷说:“写通告将办学院的事告之于民,将林阁老的遗志、沈二姑娘的筹划和津州官府的大力支持都写上。不只要张贴到大街小巷,还要把这个好消息传到下面的州县衙门,让他们也着手准备。另外,先在津州城区内招五岁以上、十岁以下的孩童,报名地址就直接写府衙。”
“是,大人。”几名师爷赶紧去书写通告了。
“多谢大人。”沈荣华松了一口气,办学院是好事,关键对她个人也有利。
她和林家旧仆敲鸣冤鼓告状在津州城引起轰动,朝野上下也将这些案子传得沸沸扬扬。翻起陈年旧案对她有利,能增加她的知名度,也能为她自己及亲人讨还公道,这也是她向某些人宣战的檄文。但朝堂很快会有另一声音传出来,那就是倚仗林阁老遗世的英名,在这个节骨眼上要跟朝廷要条件,让皇上难做。
万永琎一提点她,她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就想弥补过失,消除告状带来的负面影响。林楠让她做好事、做善事,为皇上驾临津州增添喜庆。她一时没了主意,昨晚跟冯白玥闲聊,冯白玥说仁和帝曾提过为贫苦人家的孩童办学院的事。沈荣华认为可行,当晚就跟林楠和水姨娘商量妥当,今天就来找刘知府了。
沈荣华拿出几张写满字的纸递给刘知府,说:“这是我列出的筹办学院的方案,我原本想找几个地方做试点,崔大人愿提供宅院,就可以直接试运行了。”
刘知府仔细看了看,又递给了崔同知,说:“方案写得很详细,本官还要依照方案跟崔大人等人商量,明天落实下来,后天学院就可试开课了。”
“还有一件事。”沈荣华笑了笑,说:“我刚才说要向林闯追讨那五万两银子送给大人,其实就是想用这五万两银子办学院,我个人分文不留。”
刘知府站起来,说:“本府亲自登门,去跟林闯讨要那五万两银子。”
要是有这五万两银子可用,津州城内和下属州县都办公起学院,也能维持几年,这可是他莫大的政绩。在津州任职五年,能否升迁就在此一举了。
“这等小事无须劳驾大人出马,我去,大人在府里静待好消息就是。”崔同知摆出一马当先的姿态,说:“林闯做下如此禽兽不如的事,于公于私,我都想替沈二姑娘讨个公道。沈二姑娘要把这五万两银子捐献出来筹办学院,这五万两银子就是津州百姓共同的资产。林闯若不给,就是侵吞津州百姓的血汗,与津州城万万百姓为敌。士可忍孰不可忍,我就不信华北崔家能怕他中南林家。”
“大人,下官愿随崔同知去。”衙役头目抱拳请示。
刘知府很敞快,挥手说:“去吧!人多力量大,但尔等也不能冲动行事。”
“是,大人。”崔同知赶紧应声。
于是,崔同知带着方逸和衙役头目,还有幕僚、师爷及书记官,大约有五六十人,直奔长喜胡同的林家别苑。沿途有百姓惊讶询问,他们也如实说了。听说要替沈二姑娘向林闯讨要办学院的银子,众人或是想参与,或是想看热闹,都积极踊跃。到了长喜胡同,崔同知身后跟了几千人,把林家别苑围了一个水泄不通。
沈荣华目的达到,向林家讨还银子就交给代表官府的崔同知去做,她只需静待喜讯即可。同刘知府商量了一番,决定将学院定名为“闻林童院”,等皇上驾临津州,请皇上提匾赐字,这件好事、善事就算做得圆满了。
回到织锦阁,沈荣华把跟刘知府等人洽谈办学院的事告诉了林楠和水姨娘等人。水姨娘没说什么,宇文先生夸赞她青出于蓝,而林楠则提醒她仍需进步。不管他们说什么,今天事办得很顺利,银子若能讨回来,她就更高兴了。她想把这件事告诉冯白玥,得知冯白玥又被吴先生请走了,这让她心里别扭了一下。
下午,崔同知让人给沈荣华送来消息,说林闯先给了一万两银子,又用林氏一族族长的令牌和印信做抵押,争取时间筹备银两,三天之内,把银子全部给清。
第三天,闻林童院第一分院开课,沈荣华被请去讲了话,并教诸多孩童认了第一个字。很快,林阁老的嫡亲外孙女办学院、行善举的美名就传遍了津州城。
闻林童院开课两天,圣驾驾临凤鸣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