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末代刻碑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河南登封县嵩山之上,嵩山属五岳之中岳,雄踞与中州大地,虽险峻不如西岳华山,雄秀不如东岳泰山,灵奇不如南岳衡山,却殿宇庄严,松柏成荫,处处显露出仙风道气。
此刻的李筌正是风华正茂之时,一入仙山则如断羁之麋,入海池鱼。他攀悬崖,入仄径,时而跃入危石,时而穿梭于寺庙丛林,俨然一个顽童形象。
李筌来嵩山,本来就是仰慕仙山名气而来,嵩山作为中岳名山,自有它不同凡响之处。
进山后,李筌处处留心,有一天,他来到嵩山一虎口崖,此处山势崇峻怪异,状如猛虎之口,危石森森、犬牙交错,虎口下即为千尺悬岩,人行到此处,大都望岩惊悸而却步。
李筌玩心正浓,他不顾危险,背紧挨着虎口岩石小心翼翼一步一步地爬了过去。渐行至百步,只见前方有一石窟,石窟入口中,有一人工凿成的石阶,李筌顺着石阶走了进去,只见石窟中怪石嶙峋,泉水叮咚,透露出一股清冷之气,石窟深处的一片岩石之下,有一个玉石石匣,掩埋于碎石之中。李筌拂去碎石,捧起石匣,来到石窟之外。
只见美玉石匣,做工精细,封闭完整。
李筌将石匣置于大石之上,撮土为香,跪地叩首,然后小心翼翼打开石匣,只见匣中放置着一块洁白素絹,絹上密密麻麻写着一行行经,文。
什么经,文?
读后李筌大惊失措,这,这竟然是人文始祖黄帝写的《阴符》经卷。
李筌喜出望外,再看落款,南北朝时北魏太武帝年间:“太武真君二年七月七日,道士寇谦之藏之名山,用传同好。”
寇谦之是北魏时的道教国师,早年曾修道于嵩山,名噪于中国北方,被称为北方教主,李筌本有慧眼且与道教有缘,现在二百多年前的名教主手抄黄帝《阴符》经能珍传到自己手中,李筌不禁心中窃喜,他见四周无人,迅速将经卷包于行囊中,急冲冲下山而去。
回家后,李筌请出玉匣,小心翼翼地从匣中拿出经卷,发现此经卷由于年久日深,卷面已遭腐蚀霉变,显得非常脆弱,动之即坏。于是,李筌拿出笔墨,蘸着经卷认真抄写起来,他一遍遍地抄写,一遍遍地研究,抄写了数千遍,终将经,文内容烂记于胸。
由于经,文深奥,读之总是百思不得其解,他决心再游于大川,寻访世外高人,阐释《阴符》经,文之奥妙。
李筌想西岳泰山乃道教发源之地,当年老子李耳骑青牛出函谷关,留下了蜚声中外的五千言《道德经》,而将道教发扬光大。思之再三,于是,他沿着蓝关古道翻越秦岭,来到骊山脚下的蓝田境内。
这天,蓝田西川正逢庙会,善男信女进香拜佛之人,络绎不绝。李筌随着人流上山,拐弯处只见前方有一半百老妪,只见她身穿旧衣烂衫,鬓髻当顶,余发半垂,拄着一根九曲拐杖,目光瞿烁,神采奕奕,健步如飞,上山而去。
李筌料定此人非凡,连忙加快脚步急冲冲赶了上去。当赶上老妪时,路旁突然出现一株被烧焦的枯树,老妪面对枯树说了一句:“火生于木,祸发必尅。”李筌听后大惊,急忙上前问道:“老人家,你刚才所说的话,是黄帝《阴符》经,文中的文字,老妈妈如何得知?”
老妪停下脚步笑着对李筌说:“老身传授《阴符》经,文,已三元六周甲子了,年轻人,你小小年纪,何以知道《阴符》经,文?”
李筌听后大惊,原来一元一周为180年,六周已是1080余年了,此妈妈传经千余年,必是神仙无异。他暗喜自己遍游名山大川,孰料今日遇到了世外神仙,怪不得她步履轻爽,神采奕奕,气势不凡、想到此,李筌急忙倒身下拜,连磕了几个响头,毕恭毕敬地说:“老神仙,弟子肉眼凡胎,不识真神,得遇仙长实乃三生有幸,弟子拜揖。”
于是,他将在嵩山虎口崖之奇遇详详细细告知老人。后又讲:“弟子生性愚钝,《阴符》经,文已抄数千遍,由于理义深奥,始终百思不得其解,故西来三秦寻访高人,有幸得遇老神仙。请老妈妈早日传授经,文,给弟子以指点迷津。”
老妪坦然一笑,令他站起,仔细端详后说:“吾骊山老母是也,能受阴符的人,将来要位列仙班,此人须骨骼惊奇,相貌非凡,还要有仙家慧根,能领悟《阴符》大道之奥秘,否则,反受其害。我观你年纪尚少,但颚骨穿过生门,寿命约与天庭相齐,血气方刚,浑身透出一股正气,尔品格贤达,又好黄老法术,生有慧根,是一块未琢璞玉,我收汝为吾之弟子,但汝45岁之时,尚有一场劫难。”
老母随手拿出一张写好的符录,穿在拐杖一端,然后念念有词,让李筌跪而吞之。李筌毕恭毕敬一一照办,并将符录慢慢地吞下肚去。老妪念念有词:“苍天厚土,保佑吾弟子平安!”接着老妪和李筌一同来到一僻静处,老母依石而坐,李筌席地而跪,坐于下首。
老母逐字逐句讲起《阴符》经,文来。几个时辰过去,老母深入浅出,李筌听得如痴如醉,《阴符》经中的要义,他渐渐明晰起来。
《阴符》经乃天界上清宫的秘藏,道家圣者尊重的经典,圣人用它治国,则天下太平;道人用它修身炼性,能得道成仙家之体,百姓用它治病养体,能驱逐百病延年益寿。它不仅是权衡时机,克敌制胜的兵书,更是圣者论天布道的要典,它不是凡间普通要典论著,决不可等闲视之。
河南登封县嵩山之上,嵩山属五岳之中岳,雄踞与中州大地,虽险峻不如西岳华山,雄秀不如东岳泰山,灵奇不如南岳衡山,却殿宇庄严,松柏成荫,处处显露出仙风道气。
此刻的李筌正是风华正茂之时,一入仙山则如断羁之麋,入海池鱼。他攀悬崖,入仄径,时而跃入危石,时而穿梭于寺庙丛林,俨然一个顽童形象。
李筌来嵩山,本来就是仰慕仙山名气而来,嵩山作为中岳名山,自有它不同凡响之处。
进山后,李筌处处留心,有一天,他来到嵩山一虎口崖,此处山势崇峻怪异,状如猛虎之口,危石森森、犬牙交错,虎口下即为千尺悬岩,人行到此处,大都望岩惊悸而却步。
李筌玩心正浓,他不顾危险,背紧挨着虎口岩石小心翼翼一步一步地爬了过去。渐行至百步,只见前方有一石窟,石窟入口中,有一人工凿成的石阶,李筌顺着石阶走了进去,只见石窟中怪石嶙峋,泉水叮咚,透露出一股清冷之气,石窟深处的一片岩石之下,有一个玉石石匣,掩埋于碎石之中。李筌拂去碎石,捧起石匣,来到石窟之外。
只见美玉石匣,做工精细,封闭完整。
李筌将石匣置于大石之上,撮土为香,跪地叩首,然后小心翼翼打开石匣,只见匣中放置着一块洁白素絹,絹上密密麻麻写着一行行经,文。
什么经,文?
读后李筌大惊失措,这,这竟然是人文始祖黄帝写的《阴符》经卷。
李筌喜出望外,再看落款,南北朝时北魏太武帝年间:“太武真君二年七月七日,道士寇谦之藏之名山,用传同好。”
寇谦之是北魏时的道教国师,早年曾修道于嵩山,名噪于中国北方,被称为北方教主,李筌本有慧眼且与道教有缘,现在二百多年前的名教主手抄黄帝《阴符》经能珍传到自己手中,李筌不禁心中窃喜,他见四周无人,迅速将经卷包于行囊中,急冲冲下山而去。
回家后,李筌请出玉匣,小心翼翼地从匣中拿出经卷,发现此经卷由于年久日深,卷面已遭腐蚀霉变,显得非常脆弱,动之即坏。于是,李筌拿出笔墨,蘸着经卷认真抄写起来,他一遍遍地抄写,一遍遍地研究,抄写了数千遍,终将经,文内容烂记于胸。
由于经,文深奥,读之总是百思不得其解,他决心再游于大川,寻访世外高人,阐释《阴符》经,文之奥妙。
李筌想西岳泰山乃道教发源之地,当年老子李耳骑青牛出函谷关,留下了蜚声中外的五千言《道德经》,而将道教发扬光大。思之再三,于是,他沿着蓝关古道翻越秦岭,来到骊山脚下的蓝田境内。
这天,蓝田西川正逢庙会,善男信女进香拜佛之人,络绎不绝。李筌随着人流上山,拐弯处只见前方有一半百老妪,只见她身穿旧衣烂衫,鬓髻当顶,余发半垂,拄着一根九曲拐杖,目光瞿烁,神采奕奕,健步如飞,上山而去。
李筌料定此人非凡,连忙加快脚步急冲冲赶了上去。当赶上老妪时,路旁突然出现一株被烧焦的枯树,老妪面对枯树说了一句:“火生于木,祸发必尅。”李筌听后大惊,急忙上前问道:“老人家,你刚才所说的话,是黄帝《阴符》经,文中的文字,老妈妈如何得知?”
老妪停下脚步笑着对李筌说:“老身传授《阴符》经,文,已三元六周甲子了,年轻人,你小小年纪,何以知道《阴符》经,文?”
李筌听后大惊,原来一元一周为180年,六周已是1080余年了,此妈妈传经千余年,必是神仙无异。他暗喜自己遍游名山大川,孰料今日遇到了世外神仙,怪不得她步履轻爽,神采奕奕,气势不凡、想到此,李筌急忙倒身下拜,连磕了几个响头,毕恭毕敬地说:“老神仙,弟子肉眼凡胎,不识真神,得遇仙长实乃三生有幸,弟子拜揖。”
于是,他将在嵩山虎口崖之奇遇详详细细告知老人。后又讲:“弟子生性愚钝,《阴符》经,文已抄数千遍,由于理义深奥,始终百思不得其解,故西来三秦寻访高人,有幸得遇老神仙。请老妈妈早日传授经,文,给弟子以指点迷津。”
老妪坦然一笑,令他站起,仔细端详后说:“吾骊山老母是也,能受阴符的人,将来要位列仙班,此人须骨骼惊奇,相貌非凡,还要有仙家慧根,能领悟《阴符》大道之奥秘,否则,反受其害。我观你年纪尚少,但颚骨穿过生门,寿命约与天庭相齐,血气方刚,浑身透出一股正气,尔品格贤达,又好黄老法术,生有慧根,是一块未琢璞玉,我收汝为吾之弟子,但汝45岁之时,尚有一场劫难。”
老母随手拿出一张写好的符录,穿在拐杖一端,然后念念有词,让李筌跪而吞之。李筌毕恭毕敬一一照办,并将符录慢慢地吞下肚去。老妪念念有词:“苍天厚土,保佑吾弟子平安!”接着老妪和李筌一同来到一僻静处,老母依石而坐,李筌席地而跪,坐于下首。
老母逐字逐句讲起《阴符》经,文来。几个时辰过去,老母深入浅出,李筌听得如痴如醉,《阴符》经中的要义,他渐渐明晰起来。
《阴符》经乃天界上清宫的秘藏,道家圣者尊重的经典,圣人用它治国,则天下太平;道人用它修身炼性,能得道成仙家之体,百姓用它治病养体,能驱逐百病延年益寿。它不仅是权衡时机,克敌制胜的兵书,更是圣者论天布道的要典,它不是凡间普通要典论著,决不可等闲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