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相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用细看,其炉壁边角的伊斯兰回文,就知道不是正宗宣德炉。
正品宣德炉,已经快成卢灿的梦魇了!无论是台北还是香江,他打听过无数次,也鉴赏过无数次宣德炉,无一例外,都不是正品宣德炉的款型。
是的,卢灿鉴别宣德炉,有其独特方法。
收藏界对宣德炉最常见的认知是“宣炉最妙在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因此很多人从炉色、炉质来鉴定。
卢灿的鉴定,除了参考这两项,最大评判根据是炉形。
《宣德鼎彝谱》,八卷,明代吕震撰。这本书中记载,正品宣器器形仿自宋代的《考古图》和《博古图录》。也就是说,非这两本书上的香炉炉形,一律不是正品宣德炉!
顺便说一句,这本书的编撰者吕震,正是负责正品宣德炉打造的宫廷御匠头头!在宣德炉的炼制工程中,吕震是正牌的技术领导人,而吴邦佐只是管理官员。
至于美国学者伯希和认为《宣德鼎彝谱》这本书是伪作,其依据是杭世骏(清代收藏家、史学家、文学家家)所献《宣德鼎彝谱》为八章,但后世文本为十章。
简直是胡说八道,不忍直视。
后世证实,《宣德鼎彝谱》这本书,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征明长子,书画家文彭的《清白堂记》中。而文彭生活年代,距离成书的1428年,不过区区六七十年的时间间隔。
清白堂是文彭老先生的藏书楼名称,老先生为了藏书,专门找于谦的后人借来抄录的。于谦就是那位铁骨铮铮的宰相大人。
于谦从哪儿得来的副本呢?他是在1436年担任礼部祠曹主祭官时,找这本书的另一位编撰人,太监吴诚那里借来,并抄录的副本。
所以,鉴定真品宣德炉,不仅要看铜色、光泽、材质、年代,更要看器形!
卢灿见过不少宣德炉,可惜,全然对不上。
至于市面上盛行的“崇祯皇帝毁宣炉炼铜钱以充国库”的说法,卢灿同样有疑义。
明代国库确实很空,崇祯皇帝也确实禁止官窑烧制以俭国用,但说到毁炉,疑点众多。
其一、能炼多少钱?
宣德炉仅炼制三千尊,扣除历年来赏赐和分发给了皇亲国戚、功名显赫的近臣和各个有规模香火旺盛的庙宇外,传到崇祯朝,宫内还有多少?
估计不足一千尊!这一千尊小铜炉,能炼制多少铜钱?不到两百贯!
为了区区两百贯铜钱,崇祯皇帝会毁去这些“祖上传下来的精品铜炉”?
如果是真的,那只能说崇祯脑袋被驴踢了!
其二、为何不选择其它巨型铜器?
从明代皇宫中传下来的官款铜炉很多,还有众多的明代铜佛像、铜制用品,其体量要比宣德炉大得多,为何不见崇祯皇帝用它们来炼制?
其三就是崇祯朝自己也在炼制“仿品宣德炉”!
王世襄老先生收藏的宣德炉中,有好几尊崇祯朝的官仿。
毁真品,然后炼制仿品?
这可能吗?崇祯皇帝性格刚愎,但脑袋没坏!
既然崇祯皇帝没有毁炉,那正品宣炉去哪儿了?
那可是三千尊金属制品,可不是容易淬的瓷器、陶器,没理由后世一尊正品也未发现。
卢灿隐隐有种感觉,正品宣德炉,似乎被某一股势力,或者某些权贵阶层,有意识的去搜集,并掩藏起来!
所以,正品宣德炉不可能没有!自己没能遇到,那是机缘没到。
话题扯远,回到卢灿眼前这尊炉子身上。
这尊铜炉的学名,应该叫做藏经纸色双竖耳回文三足铜炉。
卢灿端起来,很奇妙,有玉、油、润、腻的精品铜炉触感,偏偏其中还有一丝石蜡粘手的缠手感。
这种感觉如果是新品,完全没问题,因为在打磨抛光的过程中会使用到蜡。但这件铜炉,可是典型的明代官炉式样,距今足有四五百年,竟然还有这种缠手感?这只能说明这件器物,从一开始就被高高供起,很少有人上手把玩。
这应该是一方供炉!
“这铜炉也是好东西?是宣德炉?”见卢灿看铜炉,杨坤走过来,好奇的斜着脑袋看炉底。尽管他对古玩一窍不通,但也知道宣德炉的大名。
炉中有厚厚的炉灰,当年没少用,卢灿找了个垃圾桶,把炉灰倒掉,其底部为六字双行款“大明正德年制”。“德”字和宣德款一样,缺少中间一画。手刻款,非常稀少,底款雕刻规整,包浆入骨。
这种款识,少见!
卢灿没少见过正德年款的瓷器,可如此鲜明打着正德年款的铜炉,还真的第一次遇到。市面上,正德朝的铜炉,基本都是“大明宣德年制”款识。
“不是宣炉,是正德炉。”鉴定完毕,卢灿才开口向杨坤解释道。
“是那个风流的正德皇帝?”杨坤看来也没少看通俗小说,脱口问道。
嗯?卢灿哑然,正德皇帝风流不风流,他不清楚,但这个皇帝是明代十六位皇帝中的异类,这一准没错。
他信奉伊斯兰教,就这一点,足以将他扣上... -->>
不用细看,其炉壁边角的伊斯兰回文,就知道不是正宗宣德炉。
正品宣德炉,已经快成卢灿的梦魇了!无论是台北还是香江,他打听过无数次,也鉴赏过无数次宣德炉,无一例外,都不是正品宣德炉的款型。
是的,卢灿鉴别宣德炉,有其独特方法。
收藏界对宣德炉最常见的认知是“宣炉最妙在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因此很多人从炉色、炉质来鉴定。
卢灿的鉴定,除了参考这两项,最大评判根据是炉形。
《宣德鼎彝谱》,八卷,明代吕震撰。这本书中记载,正品宣器器形仿自宋代的《考古图》和《博古图录》。也就是说,非这两本书上的香炉炉形,一律不是正品宣德炉!
顺便说一句,这本书的编撰者吕震,正是负责正品宣德炉打造的宫廷御匠头头!在宣德炉的炼制工程中,吕震是正牌的技术领导人,而吴邦佐只是管理官员。
至于美国学者伯希和认为《宣德鼎彝谱》这本书是伪作,其依据是杭世骏(清代收藏家、史学家、文学家家)所献《宣德鼎彝谱》为八章,但后世文本为十章。
简直是胡说八道,不忍直视。
后世证实,《宣德鼎彝谱》这本书,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征明长子,书画家文彭的《清白堂记》中。而文彭生活年代,距离成书的1428年,不过区区六七十年的时间间隔。
清白堂是文彭老先生的藏书楼名称,老先生为了藏书,专门找于谦的后人借来抄录的。于谦就是那位铁骨铮铮的宰相大人。
于谦从哪儿得来的副本呢?他是在1436年担任礼部祠曹主祭官时,找这本书的另一位编撰人,太监吴诚那里借来,并抄录的副本。
所以,鉴定真品宣德炉,不仅要看铜色、光泽、材质、年代,更要看器形!
卢灿见过不少宣德炉,可惜,全然对不上。
至于市面上盛行的“崇祯皇帝毁宣炉炼铜钱以充国库”的说法,卢灿同样有疑义。
明代国库确实很空,崇祯皇帝也确实禁止官窑烧制以俭国用,但说到毁炉,疑点众多。
其一、能炼多少钱?
宣德炉仅炼制三千尊,扣除历年来赏赐和分发给了皇亲国戚、功名显赫的近臣和各个有规模香火旺盛的庙宇外,传到崇祯朝,宫内还有多少?
估计不足一千尊!这一千尊小铜炉,能炼制多少铜钱?不到两百贯!
为了区区两百贯铜钱,崇祯皇帝会毁去这些“祖上传下来的精品铜炉”?
如果是真的,那只能说崇祯脑袋被驴踢了!
其二、为何不选择其它巨型铜器?
从明代皇宫中传下来的官款铜炉很多,还有众多的明代铜佛像、铜制用品,其体量要比宣德炉大得多,为何不见崇祯皇帝用它们来炼制?
其三就是崇祯朝自己也在炼制“仿品宣德炉”!
王世襄老先生收藏的宣德炉中,有好几尊崇祯朝的官仿。
毁真品,然后炼制仿品?
这可能吗?崇祯皇帝性格刚愎,但脑袋没坏!
既然崇祯皇帝没有毁炉,那正品宣炉去哪儿了?
那可是三千尊金属制品,可不是容易淬的瓷器、陶器,没理由后世一尊正品也未发现。
卢灿隐隐有种感觉,正品宣德炉,似乎被某一股势力,或者某些权贵阶层,有意识的去搜集,并掩藏起来!
所以,正品宣德炉不可能没有!自己没能遇到,那是机缘没到。
话题扯远,回到卢灿眼前这尊炉子身上。
这尊铜炉的学名,应该叫做藏经纸色双竖耳回文三足铜炉。
卢灿端起来,很奇妙,有玉、油、润、腻的精品铜炉触感,偏偏其中还有一丝石蜡粘手的缠手感。
这种感觉如果是新品,完全没问题,因为在打磨抛光的过程中会使用到蜡。但这件铜炉,可是典型的明代官炉式样,距今足有四五百年,竟然还有这种缠手感?这只能说明这件器物,从一开始就被高高供起,很少有人上手把玩。
这应该是一方供炉!
“这铜炉也是好东西?是宣德炉?”见卢灿看铜炉,杨坤走过来,好奇的斜着脑袋看炉底。尽管他对古玩一窍不通,但也知道宣德炉的大名。
炉中有厚厚的炉灰,当年没少用,卢灿找了个垃圾桶,把炉灰倒掉,其底部为六字双行款“大明正德年制”。“德”字和宣德款一样,缺少中间一画。手刻款,非常稀少,底款雕刻规整,包浆入骨。
这种款识,少见!
卢灿没少见过正德年款的瓷器,可如此鲜明打着正德年款的铜炉,还真的第一次遇到。市面上,正德朝的铜炉,基本都是“大明宣德年制”款识。
“不是宣炉,是正德炉。”鉴定完毕,卢灿才开口向杨坤解释道。
“是那个风流的正德皇帝?”杨坤看来也没少看通俗小说,脱口问道。
嗯?卢灿哑然,正德皇帝风流不风流,他不清楚,但这个皇帝是明代十六位皇帝中的异类,这一准没错。
他信奉伊斯兰教,就这一点,足以将他扣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