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游龙戏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贞观十四年二月初四,于途跋涉了大半个月的陈子明终于回到了京师,人方到,便紧赶着将夏州一案的审讯卷宗呈报到了御前,当然了,在此之前,他已是爽利无比地笑纳了魏王的大礼,错非如此,陈子明回京的行程怕还得再迁延上些时日。
案宗所载条理清晰,证据链完整无缺,葛铭、张涛等诸多人犯之罪行确凿无疑,太宗阅后,震怒无比,不过么,倒是没急着就此下诏处置夏州一案,而是按着朝规,先令御史台以及刑部对此案进行复核,以确保无乖谬之处。
有唐一代,大理寺权重,掌天下之判狱,相较而言,御史台与刑部就显得较为势微,尽管此两者的主官之官阶序列皆在大理寺卿之上,可前者只有上本弹劾诸官的权力,而后者也就只有复核大案要案之权,论及实际权重乃至油水么,显然皆比大理寺有所不如,故而在实际审案之际,除非发现重大疑点,否则的话,基本上不会特意对大理寺的判词提出异议,此番自然也不例外,尤其是在魏王暗中出了手的情况下,两衙门自是都不会对陈子明的审判结果提出甚修改意见,这才短短三天不到的时间而已,两衙门便都已先后出具了结案文书,一切皆以大理寺判词为准。
复核的结果一出,太宗可就没再有甚迟疑了,当即便要下诏重处,主犯葛铭、张涛皆斩首弃市,抄灭三族,诸多从犯也都从严加一等处置,只是魏王李泰却是上了本章,言称葛铭虽是罪该万死,然,念及其往昔曾有功于国,在盐场初建之际,也不无苦心之劳,肯请太宗开恩,准其留一子以承嗣,太宗以为然,准了其之所请,事遂就此定焉。
贞观十四年二月二十一日,夏州一案之主犯葛铭、葛成东、张涛等四人被押赴刑场大辟,其余诸多涉案官吏皆以处流配之罚,轰动一时的夏州贪墨巨案遂就此揭了过去,太子那头虽几次欲在此案中掀起些攻讦魏王之波澜,奈何陈子明所主导的大理寺不配合,而魏王府一系的官员们又全力反弹,势单力孤的太子憋着劲地折腾了一番,却愣是没能掀起甚大浪,无奈之下,也只能是就此罢了手。
夏州一案看似就这么结束了,可影响却是相当的深远,无他,趁着魏王与太子都不方便再出面争夺工部侍郎之际,陈子明却是紧着上了道本章,言称工部诸般事宜事关民生大计,不容有失,当以能臣为之,保荐银州刺史赵万诚接任,理由是此人在三州盐场建设中屡有创新,擅组织,由其接手煤铁大兴事宜,当不致有所偏差。太宗深思后,以为然,不过么,却并未第一时间给陈子明答复,而是召集诸般宰辅们细细商议了一回,最终准了陈子明之所请,换而言之,夏州一案的最大赢家不是发起攻势的太子,也不是侥幸过关的魏王,而是根本就不曾在朝堂上出现过的吴王李恪——不经意间,吴王一系的官员们已是悄然在朝廷里扎下了根,尽管目下实力尚不足以跟太子以及魏王相抗衡,可潜力却是极大,假以时日,必然会有一番大作为。
时光荏苒,一转眼,中秋将至,大半年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朝廷喜讯频频——先是工部那头上本言称,经年余之勘探,已查明煤炭矿场多处,几乎各省皆有,尤以山西为最,证实了陈子明当年所上之本章无虚,太宗为之龙颜大悦,下诏嘉奖工部诸般有功之臣,并着工部即刻规划开采事宜,以进一步推广煤炭取代柴禾、木炭之事宜;紧接着,西线捷报传来,侯君集挥军于五月初进抵高昌,一战破其国都,十日灭其国,太宗喜,下诏犒赏三军,并在高昌故都立都护府,留军五千守之,着侯君集率卫军凯旋,其余各州之军各归治所,贞观十四年八月十一日,侯君集率卫军主力进抵京郊,太宗令太子率文武百官郊迎之。
嗯?怎么这厮也在?
身为大理寺卿,陈子明已然是朝廷高级官员之一,自然是须得随太子一道去郊迎的,当然了,他也就只打算去走个过场罢了,本也无心去迎奉侯君集那等小人,故而,人虽站在文臣序列的前排,可明显却是心不在焉,也就只是百无聊赖地熬着时间罢了,然则在一眼瞄到一熟悉的人影之后,陈子明便有些难以淡定了,无他,概因那人赫然正是其弟陈镇——自打当初在征吐谷浑一战见过面之后,这都已是七年过去了,陈子明始终不曾主动去打探过其之下落,也不曾关注过其,只听闻其似乎是在李大亮的手下任职,却不曾想此番竟跟着凯旋大军回了长安,还居然已经是正五品上的郎将了,... -->>
贞观十四年二月初四,于途跋涉了大半个月的陈子明终于回到了京师,人方到,便紧赶着将夏州一案的审讯卷宗呈报到了御前,当然了,在此之前,他已是爽利无比地笑纳了魏王的大礼,错非如此,陈子明回京的行程怕还得再迁延上些时日。
案宗所载条理清晰,证据链完整无缺,葛铭、张涛等诸多人犯之罪行确凿无疑,太宗阅后,震怒无比,不过么,倒是没急着就此下诏处置夏州一案,而是按着朝规,先令御史台以及刑部对此案进行复核,以确保无乖谬之处。
有唐一代,大理寺权重,掌天下之判狱,相较而言,御史台与刑部就显得较为势微,尽管此两者的主官之官阶序列皆在大理寺卿之上,可前者只有上本弹劾诸官的权力,而后者也就只有复核大案要案之权,论及实际权重乃至油水么,显然皆比大理寺有所不如,故而在实际审案之际,除非发现重大疑点,否则的话,基本上不会特意对大理寺的判词提出异议,此番自然也不例外,尤其是在魏王暗中出了手的情况下,两衙门自是都不会对陈子明的审判结果提出甚修改意见,这才短短三天不到的时间而已,两衙门便都已先后出具了结案文书,一切皆以大理寺判词为准。
复核的结果一出,太宗可就没再有甚迟疑了,当即便要下诏重处,主犯葛铭、张涛皆斩首弃市,抄灭三族,诸多从犯也都从严加一等处置,只是魏王李泰却是上了本章,言称葛铭虽是罪该万死,然,念及其往昔曾有功于国,在盐场初建之际,也不无苦心之劳,肯请太宗开恩,准其留一子以承嗣,太宗以为然,准了其之所请,事遂就此定焉。
贞观十四年二月二十一日,夏州一案之主犯葛铭、葛成东、张涛等四人被押赴刑场大辟,其余诸多涉案官吏皆以处流配之罚,轰动一时的夏州贪墨巨案遂就此揭了过去,太子那头虽几次欲在此案中掀起些攻讦魏王之波澜,奈何陈子明所主导的大理寺不配合,而魏王府一系的官员们又全力反弹,势单力孤的太子憋着劲地折腾了一番,却愣是没能掀起甚大浪,无奈之下,也只能是就此罢了手。
夏州一案看似就这么结束了,可影响却是相当的深远,无他,趁着魏王与太子都不方便再出面争夺工部侍郎之际,陈子明却是紧着上了道本章,言称工部诸般事宜事关民生大计,不容有失,当以能臣为之,保荐银州刺史赵万诚接任,理由是此人在三州盐场建设中屡有创新,擅组织,由其接手煤铁大兴事宜,当不致有所偏差。太宗深思后,以为然,不过么,却并未第一时间给陈子明答复,而是召集诸般宰辅们细细商议了一回,最终准了陈子明之所请,换而言之,夏州一案的最大赢家不是发起攻势的太子,也不是侥幸过关的魏王,而是根本就不曾在朝堂上出现过的吴王李恪——不经意间,吴王一系的官员们已是悄然在朝廷里扎下了根,尽管目下实力尚不足以跟太子以及魏王相抗衡,可潜力却是极大,假以时日,必然会有一番大作为。
时光荏苒,一转眼,中秋将至,大半年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朝廷喜讯频频——先是工部那头上本言称,经年余之勘探,已查明煤炭矿场多处,几乎各省皆有,尤以山西为最,证实了陈子明当年所上之本章无虚,太宗为之龙颜大悦,下诏嘉奖工部诸般有功之臣,并着工部即刻规划开采事宜,以进一步推广煤炭取代柴禾、木炭之事宜;紧接着,西线捷报传来,侯君集挥军于五月初进抵高昌,一战破其国都,十日灭其国,太宗喜,下诏犒赏三军,并在高昌故都立都护府,留军五千守之,着侯君集率卫军凯旋,其余各州之军各归治所,贞观十四年八月十一日,侯君集率卫军主力进抵京郊,太宗令太子率文武百官郊迎之。
嗯?怎么这厮也在?
身为大理寺卿,陈子明已然是朝廷高级官员之一,自然是须得随太子一道去郊迎的,当然了,他也就只打算去走个过场罢了,本也无心去迎奉侯君集那等小人,故而,人虽站在文臣序列的前排,可明显却是心不在焉,也就只是百无聊赖地熬着时间罢了,然则在一眼瞄到一熟悉的人影之后,陈子明便有些难以淡定了,无他,概因那人赫然正是其弟陈镇——自打当初在征吐谷浑一战见过面之后,这都已是七年过去了,陈子明始终不曾主动去打探过其之下落,也不曾关注过其,只听闻其似乎是在李大亮的手下任职,却不曾想此番竟跟着凯旋大军回了长安,还居然已经是正五品上的郎将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