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七年之痒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它披着美丽的外衣,引得无数人不惜一切纷纷奔赴,但是这看似平静的婚姻长河,其实内心全是沙砾,岁月像一块宽阔的磨刀石,一点一点磨光了爱恋、激情和关切。
七
风,夹裹着春天的气息迎面扑过来,像无数小手抚摸着脸庞,路边的垂柳就在这春风的吹拂下一点点变绿。济南的春天是稍纵即逝的,仿佛一眨眼的工夫夏天就会带着骄阳来临。
晓荷骑在自行车上,不紧不慢地蹬着自行车,春天来了,整个人也仿佛舒展开了,浑身轻松了很多。她一边蹬车一边打量着路边的楼盘,最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济南的大街小巷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道路两旁新开发的小区比比皆是,一栋栋居民楼像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楼房有古朴的,有新潮的,风格各异,但是这些像森林一般密密匝匝的楼房,却没有一扇窗是为她打开的,这让在这个城市奋斗了十年的晓荷十分不平。
人向来都是随着环境改变而改变的,晓荷虽然很热爱自己的故乡,但在这个城市十年了,她感觉自己已经渐渐融入了这个繁华的都市,热闹的人群,宽阔的马路,是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十分向往的生活环境。晓荷知道她身边的一些本地人虽然在表面上十分友好,但背地里对他们十分不屑,因为对于一个外地人来说,你只有在这个城市有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才算是在这个城市扎下了根。
晓荷看着路边的一栋栋住宅楼心里有说不清的感觉,明年天天就该上小学了,如果房子买不下来,户口问题也就安定不下来,在这个城市,空挂户口的孩子是没有哪个学校愿意接收的,即使接收也要交一大笔借读费,钱还是其次,她真的不想让孩子背着务工子女的身份开始他的求学生涯。
“贫贱夫妻百事哀”,现在想来,晓荷越来越觉得古语的精辟和凝练,那是古人一辈又一辈经过生活的考验,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
可是这古语如果在七年前和晓荷说,她是绝对不会相信的,并且有一大堆话等着反驳,“谁说贫贱夫妻百事哀?没有爱情的婚姻才是最悲哀的,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是可以创造奇迹的,只要有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她会一脸的不平与不屑,好像这句话亵渎了她的爱情。
但是走进婚姻七年,晓荷终于体会到物质和金钱对于婚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每个人都向往美好悠闲的生活,这是天性使然,晓荷当然也不例外,她虽然是从农村的艰苦环境中走出来的,但要强的性格决定她是一个不甘于平凡的人。
一直以来,晓荷对生活的期许是如果条件允许,她在家里相夫教子,养养花,看看书,煲各种营养的靓汤调剂生活,每逢假期一家人去世界各地旅游,让孩子从小就见多识广,从小就要挖掘孩子的潜质,给他最好的教育。可是现实的生活是她住在租来的房子里,每天醒来就开始一天的接力赛,像个陀螺一样不能停息。
生活的局限远的不说,就说房子吧,在她的想象中她的房子应该在新建成的小区,房子的楼下要有茂盛的绿色植物,还要有个儿童的游乐广场,这样在天气好的时候,她可以坐在阳光下,看孩子们来来回回地跑,感受那种平凡的幸福。周围都是年龄相仿的邻居,那样孩子从小就会有着很多的玩伴,现在都是一个孩子,没有玩伴的孩子性格注定不够健全,在一个小区生活时间长了,说不定相处下来,自己还可以找到一两个知己。
对于房子本身,晓荷倒没有太大的奢望,只要阳光充足,除了他们的卧室,要有孩子独立的房间,最好再有间书房,看书是需要氛围的,在一个独立的空间看书绝对是一种享受。每当晓荷想象着未来的家,就会忍不住无限向往,她想她会用全部的心思来布置他们的家,阳台上种植翠绿的吊兰,房间的陈设不需要奢华,只需要无尽的温馨……
可是这样一个对生活基本的愿望都实现不了,这使晓荷对生活充满了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又不断遭到自己的打压,在结婚后的很多时间,晓荷只好对着魏海东不厌其烦地描述他们未来的家,以排解自己不能实现愿望的郁闷,但是她看到了魏海东日渐厌烦的脸色。
于是,这样的向往最终成了她心口永远的痛。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是幸福的一代,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他们没有经历过抗日战争的硝烟,也没有遭遇自然灾害的侵袭,好像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当他们走出学校、走向社会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他们是幸福的一代同时也是尴尬的一代,他们没有赶上粮油补助,没有赶上铁饭碗,当然更没有赶上福利分房,他们要自己全权负责自己的生老病死、娶妻生子。
九十年代后期,在经济大潮的推动下,取消福利分房像给城市的房地产业打了一剂强心针,房地产开发成了城市最热门的行业,城市里到处开始如火如荼的建设,房子价格当然也水涨船高,如果不是父母做城市的先行者或者给予强大的经济赞助,一对年轻人想要在城市买一套商品房成家,简直是比登天还难的事情。
晓荷和魏海东的家都在农村,父母是典型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在闭塞的农村,千百年来信奉的是养儿防老,多生孩子就等于多存钱,晓荷和魏海东的父母当然对这个观点也深信不疑,偏偏他们出生的年代又是计划生育没有完全普及的年代,他们都是上有哥姐、下有弟妹的幸运儿。
对于一个农村的家庭来说,靠在一亩三分地上做文章,要养育三四个孩子,僧多粥少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同时供几个孩子上学是非常困难的,大多数家庭通常在孩子可以帮助大人干活的年纪,也正好是小学毕业的时节,他们已经可以认识自己的名字并且出门找厕所能识别男女的时候就让孩子辍学了,所以农村孩子能读完大学的,绝对是凤毛麟角。
晓荷的家在鲁东南,她在家里是老大,她上学的时候,弟弟妹妹还小,等到她小学毕业,学习的优势渐渐显露出来,以优秀的成绩考上初中的时候,弟弟妹妹也陆续上学,财政开始吃紧。可是看到她的学习成绩优秀,开明的父母不舍得让她辍学,后来妹妹小学毕业,家里实在供不起三个孩子,就让她的妹妹辍学了,这是她一直感觉愧对妹妹的地方。
魏海东的家也在鲁东南,只是不在同一个乡镇,情况基本和晓荷一样,不同的是魏海东考上的是本科,学的是比较热门的计算机专业,晓荷考上的是大专,学的是语言类专业。
这样看来,晓荷和魏海东显然是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典范,直到现在都还是十里八乡的荣耀,但荣耀归荣耀,他们毕业后面对的却是更为艰难的局面,尽管改革开放的春风吹了十几年,但对于一些偏远山村来说,影响却是有限的,家乡的经济发展一直十分缓慢,尽管全家人齐心协力奋斗,无奈条件限制,等到他们毕业的时候家里几乎已经是家徒四壁了。
更令晓荷和魏海东始料不及的是他们经过了十年寒窗的煎熬,就像鲤鱼跃龙门一样跳出了农村,却遭遇了更大的尴尬:毕业分配制度被取消了,他们要手里拿着自己的档案找工作;粮油补助被取消了,他们要用自己的微薄的工资养活自己;福利分房被取消了,他们要为有一个属于自己挡风遮雨的房子奋斗几十年。
晓荷和魏海东是在一场老乡会上相识的,年轻的心很快因为相同的成长背景而惺惺相惜,他们互相鼓励,像一对怕冷的小动物一样靠着取暖,相爱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毕业后他们一起留在了省城。
但他们的恋情同时遭到了双方父母的反对,魏海东的父母认为好不容易供儿子读完大学,儿子彻底跳出农门,怎么也要找个城市的媳妇才算在城市扎了根,而晓荷的家和魏海东的家虽然不在一个镇,但是互相打听也能打听到,他们认为晓荷还有弟弟妹妹在上学,以后的负担肯定很重,于是当面和魏海东提出反对。
晓荷家反对的理由更加明确,晓荷的母亲虽然是农村人,但看事情是很有见地的,她对晓荷和魏海东的婚事很不看好,她对晓荷语重心长地说:“晓荷,我们供你上大学可是很不容易的,虽然不图你回报,但是我们希望你过得好,女孩子读书就是为了找个好归宿,现在趁着年轻,你就是不找个有权有势的,起码也要找个有房子的,农村的女孩子相亲还要先看看房子呢,你已经穷了二十多年了,还想继续穷下去吗?你们两个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让我怎么放心呢?”
恋爱很容易使人的智商下降为零,晓荷当时已经陷入了情海,哪里听得进去这些话,她信誓旦旦地对母亲说:“妈,你就放心吧,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我和海东以后都是有工作的人,房子只是早晚的事情,我相信我们可以创造一个美满的家庭,你放心,用不了几年我们就会有自己的房子的,到时把你接过去好好享几年清福。”
千古以来,爱情都是愈挫愈勇的,他们的恋情因为家人的反对而更加坚定,“儿大不由娘”,双方家长看他们坚决的样子只好不再反对,于是晓荷在租来的房子里做了魏海东幸福的新娘。
虽然没有钱,没有房子,但那时候的生活是幸福的,爱情是最好的调色板,他们因为年轻而豪情万丈,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他们相信只要努力,面包会有的,房子会有的,所以贫困并不能阻碍他们幸福地生活,他们在租来的房子里过得有滋有味。
但是生活是现实的,随着婚龄的慢慢成长,他们的激情呈直线下降趋势,生活很快向他们揭开了温情的面纱。对于两个白手起家的年轻人来说,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生活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一针一线都要自己置办,而晓荷和魏海东毕业的前几年,所有的工资除了自己吃饭,剩下全部交给父母用于改变家里的状况了,所以结婚后他们的生活基本是从头开始。
晓荷从小是吃苦长大的,对于这样的生活还比较适应,她最适应不了的是在这个城市每年都要搬几次家,像候鸟一样到处迁徙,她感觉自己的柔情蜜意和对生活的憧憬,一点一点在搬家的过程中消磨殆尽,每搬一次家她都像经期综合征一样烦躁不安。
人,之所以有苦恼,是因为内心的欲望,说得冠冕堂皇一点是来自梦想。如果一个人衣食无着,他会渴望温饱,等他有了温饱,他会渴望安定,等他安定了,他会渴望奢华。晓荷觉得自己就是这个样子的,最初她渴望走出闭塞的农村,做一个体面的城里人,参加工作后她觉得自己第一个愿望实现了,她开始渴望爱情,现在她的爱情也实现了,她开始渴望一个温暖的家,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没有房子就是没有自己的家,那个梦想中的家园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时刻吸引着晓荷这根铁钉,她做梦都想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但随着房价的飞涨,他们买房的梦想像风筝一样越飞越高,遥不可及。
晓荷和魏海东都是工薪阶层,每个月的固定工资要吃饭、穿衣、交房租、交水电费,还要接济各自的家庭,几乎每个月都是捉襟见肘,而房价就像上足了发条的钟表一样一个劲攀升。
更为残酷的是在结婚一年后,他们在一次激情中不小心怀上了爱的结晶,他们都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小家伙束手无策,魏海东的意见是不要这个孩子,生活的残酷已经让他们猝不及防,如果给不了孩子好的生活,不如先不要让孩子来到这个世界。而晓荷虽然对房子的渴望到了痴迷的地步,但对于出现在腹中的小生命,她的母爱突然开始觉醒,她第一次感到自己是那样的渺小,而爱情之于生活是那样的苍白,她抚摸着自己渐渐隆起的腹部一次一次在梦中哭醒。
孩子的到来是托了爷爷的福。魏海东的爸爸一听说他们要把孩子做掉,扔下手中的农活就坐车来到济南,这个耿直的老汉见到魏海东和陈晓荷一顿猛批,“你们长大了,有本事了是不是?婚都结了,有了孩子还不要?不知怎么想的,我今天把话撂在这里,你们谁敢动我大孙子一根头发,我跟你们没完!”
父亲的话对于魏海东而言就是圣旨,不论什么时候都得绝对服从,而晓荷刚开始诉说生活的艰辛,实在不适合要孩子,公公的话就挡了过来,“我们年轻的时候,比你们现在苦了不止十倍,不还是把海东他们一个个养大了?你们要嫌孩子累赘,等生下来送回老家,我和你妈用米糊糊也能养大。”
孩子最终生了下来,晓荷当然舍不得送回老家吃米糊糊,而当成为母亲以后她才知道:孩子可以让一个女人有脱胎换骨的改变。她变得没有自己,没有原则,甚至连世界观都改变了,她觉得自己对孩子有着莫大的责任,她要全权对他负责,她把自己的梦想也全部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她现在最信奉的一句话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但魏海东对她的观点嗤之以鼻,他说:“我从小也没有什么学前教育,上学的时候学习成绩照样比那些城市的孩子强很多。”
魏海东对晓荷对待孩子的态度十分不满——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要知道孩子都是被宠坏的。而晓荷坚持的是关爱教育,让孩子从小感觉到爱,培养良好的EQ,所以她对魏海东十分不满。两个相爱的人也由此渐渐开始了吵架生涯,这不能不说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除此之外,其他的矛盾也渐渐凸现出来,添一个孩子就是添了一台花钱的机器,偏偏两边的老人都脱不开身,没人能帮晓荷带孩子,找保姆又不放心,晓荷觉得反正她的单位又不是铁饭碗,一咬牙辞了职,专心在家带了三年孩子。
他们家的底子本来就薄,这样过了三年,基本坐吃山空,房价却一天没停地往上涨,买房子更成了遥不可及的事情,对房子的梦想从结婚开始,已经整整做了七年。
现在他们租的这套房子,是一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旧房,顶楼,冬凉夏热,唯一可取的是价格比较合理。晓荷现在想来,或许就是生活的困顿让她看清了婚姻的本质,也是生活的磨砺让她失去了对魏海东最初的崇拜,其实在婚姻生活中,彼此崇拜也是夫妻感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晓荷想起往事,一阵失落涌上心头,但想起魏海东今天早上的话,她又释然了,生活固然是一种磨砺,但只要有希望就有前进的动力,面包会有的,房子也会有的,何况魏海东也曾深情地看着她的眼睛,内疚地说:“晓荷,对不起,我知道你的梦想,你等上几年,咱们攒点钱,我一定让你住上咱们自己的房子。”
每当这个时候,她的心里是很满足的,心中有爱,春暖花开,在纷扰的世界有什么比一家人平平安安更重要?
八
晓荷骑在自行车上一边走一边想,等买上房子她会像从前一样,平心静气,相夫教子,再也不动不动就发脾气了。明媚的阳光下,她看着渐渐露出绿意的柳枝,一抹微笑慢慢浮上她的脸庞,腮边露出浅浅的酒窝,可是,此时的晓荷完全没有注意到,一辆奥迪车正打着转向灯向她这边驶来。
这是一辆黑色的奥迪,刚刚洗过的车身在清晨的阳光里像一条闪闪发光的鱼,晓荷在倒地的那一刻才发现自己被撞到了,确切地说是她的自行车和奥迪车刮蹭了,因为是同方向的刮蹭,所以她倒地的速度并不猛烈,她还下意识地用手去撑住身体,因为她今天穿的是她最喜欢的一条裤子。
女人一旦生了孩子,体形总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变化,好的衣服会掩藏体形的缺点,把优点发扬光大,但是好的衣服肯定是好的价格,晓荷身上的这条裤子是一个有名的女装品牌中的一款,这款裤子遮掩了腿部的赘肉,最大限度地表现出腿部的挺拔,她一穿上就十分喜欢,但是价格让她犹豫了很久才买下来。
晓荷一直有个习惯,每当她要买比较奢侈的物品,她就会想起在农村劳作的父母,然后按照父母的劳作收入来换算她要买的东西,越换算越充满了负罪感。但是城市的东西,价格与农村老家的物品价格肯定有着天壤之别,而她身处都市久了,眼光自然也比较挑剔,结果往往是她看上的,接受不了价格,价格合适的她看不上,常常逛半天街一件东西也买不上,熟悉她的朋友最怕和她一起逛街了,用她们的话说就是:强烈打击逛街的成就感。
很不幸的是,晓荷的手没有阻挡住身体与地面的亲密接触,她的身体经过短暂的挣扎之后以壮烈的姿势扑出去,一条腿不可避免地跪在了坚硬的柏油马路上,手掌扑在地上一阵发麻,膝盖上传来钻心的疼痛,晓荷怕路人看到她狼狈的样子,急忙从地上挣扎着站起来,可是腿上的疼痛让她不由自主地蹲了下去。
晓荷低下头,看着自己最心爱的裤子,刚才和地面接触的地方已经破了,隐约可以看到膝盖上擦破了一层皮,正在渗着血水,但是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晓荷抬起头的时候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在她的不远处,戛然停住的是一辆光可鉴人的轿车,由于刚才的刮蹭,车门上出现了一道清晰的划痕,像一条蚯蚓一样趴在车身上,丑陋而醒目,晓荷马上联想到刚才的走神,联想到有钱人的嚣张跋扈,看来自己要有麻烦了。
晓荷极力在脑海中回忆刚才的细节,找出自己可以反击的理由,她觉得自己身上的每一根汗毛都竖了起来,像一只迎接战斗的公鸡,她吃力地想从地上站起来,战斗需要一些势均力敌的气势,她不能让一个司机居高临下地对着她说话。但是猛一起身,腿上的疼痛让她吸了口凉气,她只好在地上蹲了下来,想着怎么对付眼前的这个突发事件。
脚步由远及近,很快在晓荷的身边停下来,关切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小姐,你没事吧?”
晓荷抬起头,仿佛一眨眼的工夫,车里的男人就站在了晓荷的面前,这是一个中年男人,他弯下腰正用关切的目光看着晓荷,他的五官棱角分明,额头很宽,眉毛浓黑,短短的头发很干净,身材稍显清瘦,但又不失阳刚之气,深蓝色的西装,洁白的衬衣,暗红色的领带,浑身上下整洁挺括,可以看出良好的质地,一看就是一副成功人士的派头。他的身体微微前倾,呈四十五度弯下来,恰到好处地表示了自己的关心但又有一点居高临下的傲慢。
面对这样一个彬彬有礼的男人,晓荷突然为自己刚才的猜测而脸红起来,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她的脸不由自主地红了一下,摇摇头说:“应该没大事。”
“没事就好。”看得出来面前的男人很是松了一口气,他看着晓荷继续说,“实在对不起,刚才我打了转向灯,明明看见你放慢了速度,可到了跟前你居然一点都没有减速,幸亏我开得慢,不然真是危险,把我吓了一跳。”
“不好意思,我刚才没有注意到。”晓荷说着就撑着膝盖从地上站了起来,这样仰着头和一个男人说话,感觉十分古怪别扭,再说一直这样蹲在地上,很可能会让人误会自己想要讹诈一笔医疗费。她一直是个要强的人,现在面对这样的情况,这点骨气还是有的。
对方见状很自然地伸出手,晓荷看着他伸出的手犹疑了片刻,脸瞬间红了,尽管不是纯情的小姑娘了,但她一直是很保守的,面对一个陌生男人伸出来的手,她有点不知所措。
但是面对别人伸出的手,自己没有回应就显得太小家子气了,晓荷低下头,顺从地把手放在他的手里,他的手干燥而温暖,像春日的阳光,他稍一用力,她就从地上站了起来。
两个人面面相觑,都有点不好意思,晓荷用眼光的余光看了一下眼前的男人,生活在他的脸上刻下了岁月的印迹,眼角有了细密的鱼尾纹,但是眼神是睿智而自信的,只是在这样明媚的阳光下带着一丝阴郁,让人感觉不可接近。
对方很快松开晓荷的手,弯下腰把自行车从地上扶了起来,车把因为刚才与地面的碰撞,扭向了一边,他皱着眉头看了看自己的一身西装,但还是很熟练地用双腿夹住车前轮,把车把扭来扭去... -->>
它披着美丽的外衣,引得无数人不惜一切纷纷奔赴,但是这看似平静的婚姻长河,其实内心全是沙砾,岁月像一块宽阔的磨刀石,一点一点磨光了爱恋、激情和关切。
七
风,夹裹着春天的气息迎面扑过来,像无数小手抚摸着脸庞,路边的垂柳就在这春风的吹拂下一点点变绿。济南的春天是稍纵即逝的,仿佛一眨眼的工夫夏天就会带着骄阳来临。
晓荷骑在自行车上,不紧不慢地蹬着自行车,春天来了,整个人也仿佛舒展开了,浑身轻松了很多。她一边蹬车一边打量着路边的楼盘,最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济南的大街小巷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道路两旁新开发的小区比比皆是,一栋栋居民楼像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楼房有古朴的,有新潮的,风格各异,但是这些像森林一般密密匝匝的楼房,却没有一扇窗是为她打开的,这让在这个城市奋斗了十年的晓荷十分不平。
人向来都是随着环境改变而改变的,晓荷虽然很热爱自己的故乡,但在这个城市十年了,她感觉自己已经渐渐融入了这个繁华的都市,热闹的人群,宽阔的马路,是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十分向往的生活环境。晓荷知道她身边的一些本地人虽然在表面上十分友好,但背地里对他们十分不屑,因为对于一个外地人来说,你只有在这个城市有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才算是在这个城市扎下了根。
晓荷看着路边的一栋栋住宅楼心里有说不清的感觉,明年天天就该上小学了,如果房子买不下来,户口问题也就安定不下来,在这个城市,空挂户口的孩子是没有哪个学校愿意接收的,即使接收也要交一大笔借读费,钱还是其次,她真的不想让孩子背着务工子女的身份开始他的求学生涯。
“贫贱夫妻百事哀”,现在想来,晓荷越来越觉得古语的精辟和凝练,那是古人一辈又一辈经过生活的考验,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
可是这古语如果在七年前和晓荷说,她是绝对不会相信的,并且有一大堆话等着反驳,“谁说贫贱夫妻百事哀?没有爱情的婚姻才是最悲哀的,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是可以创造奇迹的,只要有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她会一脸的不平与不屑,好像这句话亵渎了她的爱情。
但是走进婚姻七年,晓荷终于体会到物质和金钱对于婚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每个人都向往美好悠闲的生活,这是天性使然,晓荷当然也不例外,她虽然是从农村的艰苦环境中走出来的,但要强的性格决定她是一个不甘于平凡的人。
一直以来,晓荷对生活的期许是如果条件允许,她在家里相夫教子,养养花,看看书,煲各种营养的靓汤调剂生活,每逢假期一家人去世界各地旅游,让孩子从小就见多识广,从小就要挖掘孩子的潜质,给他最好的教育。可是现实的生活是她住在租来的房子里,每天醒来就开始一天的接力赛,像个陀螺一样不能停息。
生活的局限远的不说,就说房子吧,在她的想象中她的房子应该在新建成的小区,房子的楼下要有茂盛的绿色植物,还要有个儿童的游乐广场,这样在天气好的时候,她可以坐在阳光下,看孩子们来来回回地跑,感受那种平凡的幸福。周围都是年龄相仿的邻居,那样孩子从小就会有着很多的玩伴,现在都是一个孩子,没有玩伴的孩子性格注定不够健全,在一个小区生活时间长了,说不定相处下来,自己还可以找到一两个知己。
对于房子本身,晓荷倒没有太大的奢望,只要阳光充足,除了他们的卧室,要有孩子独立的房间,最好再有间书房,看书是需要氛围的,在一个独立的空间看书绝对是一种享受。每当晓荷想象着未来的家,就会忍不住无限向往,她想她会用全部的心思来布置他们的家,阳台上种植翠绿的吊兰,房间的陈设不需要奢华,只需要无尽的温馨……
可是这样一个对生活基本的愿望都实现不了,这使晓荷对生活充满了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又不断遭到自己的打压,在结婚后的很多时间,晓荷只好对着魏海东不厌其烦地描述他们未来的家,以排解自己不能实现愿望的郁闷,但是她看到了魏海东日渐厌烦的脸色。
于是,这样的向往最终成了她心口永远的痛。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是幸福的一代,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他们没有经历过抗日战争的硝烟,也没有遭遇自然灾害的侵袭,好像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当他们走出学校、走向社会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他们是幸福的一代同时也是尴尬的一代,他们没有赶上粮油补助,没有赶上铁饭碗,当然更没有赶上福利分房,他们要自己全权负责自己的生老病死、娶妻生子。
九十年代后期,在经济大潮的推动下,取消福利分房像给城市的房地产业打了一剂强心针,房地产开发成了城市最热门的行业,城市里到处开始如火如荼的建设,房子价格当然也水涨船高,如果不是父母做城市的先行者或者给予强大的经济赞助,一对年轻人想要在城市买一套商品房成家,简直是比登天还难的事情。
晓荷和魏海东的家都在农村,父母是典型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在闭塞的农村,千百年来信奉的是养儿防老,多生孩子就等于多存钱,晓荷和魏海东的父母当然对这个观点也深信不疑,偏偏他们出生的年代又是计划生育没有完全普及的年代,他们都是上有哥姐、下有弟妹的幸运儿。
对于一个农村的家庭来说,靠在一亩三分地上做文章,要养育三四个孩子,僧多粥少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同时供几个孩子上学是非常困难的,大多数家庭通常在孩子可以帮助大人干活的年纪,也正好是小学毕业的时节,他们已经可以认识自己的名字并且出门找厕所能识别男女的时候就让孩子辍学了,所以农村孩子能读完大学的,绝对是凤毛麟角。
晓荷的家在鲁东南,她在家里是老大,她上学的时候,弟弟妹妹还小,等到她小学毕业,学习的优势渐渐显露出来,以优秀的成绩考上初中的时候,弟弟妹妹也陆续上学,财政开始吃紧。可是看到她的学习成绩优秀,开明的父母不舍得让她辍学,后来妹妹小学毕业,家里实在供不起三个孩子,就让她的妹妹辍学了,这是她一直感觉愧对妹妹的地方。
魏海东的家也在鲁东南,只是不在同一个乡镇,情况基本和晓荷一样,不同的是魏海东考上的是本科,学的是比较热门的计算机专业,晓荷考上的是大专,学的是语言类专业。
这样看来,晓荷和魏海东显然是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典范,直到现在都还是十里八乡的荣耀,但荣耀归荣耀,他们毕业后面对的却是更为艰难的局面,尽管改革开放的春风吹了十几年,但对于一些偏远山村来说,影响却是有限的,家乡的经济发展一直十分缓慢,尽管全家人齐心协力奋斗,无奈条件限制,等到他们毕业的时候家里几乎已经是家徒四壁了。
更令晓荷和魏海东始料不及的是他们经过了十年寒窗的煎熬,就像鲤鱼跃龙门一样跳出了农村,却遭遇了更大的尴尬:毕业分配制度被取消了,他们要手里拿着自己的档案找工作;粮油补助被取消了,他们要用自己的微薄的工资养活自己;福利分房被取消了,他们要为有一个属于自己挡风遮雨的房子奋斗几十年。
晓荷和魏海东是在一场老乡会上相识的,年轻的心很快因为相同的成长背景而惺惺相惜,他们互相鼓励,像一对怕冷的小动物一样靠着取暖,相爱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毕业后他们一起留在了省城。
但他们的恋情同时遭到了双方父母的反对,魏海东的父母认为好不容易供儿子读完大学,儿子彻底跳出农门,怎么也要找个城市的媳妇才算在城市扎了根,而晓荷的家和魏海东的家虽然不在一个镇,但是互相打听也能打听到,他们认为晓荷还有弟弟妹妹在上学,以后的负担肯定很重,于是当面和魏海东提出反对。
晓荷家反对的理由更加明确,晓荷的母亲虽然是农村人,但看事情是很有见地的,她对晓荷和魏海东的婚事很不看好,她对晓荷语重心长地说:“晓荷,我们供你上大学可是很不容易的,虽然不图你回报,但是我们希望你过得好,女孩子读书就是为了找个好归宿,现在趁着年轻,你就是不找个有权有势的,起码也要找个有房子的,农村的女孩子相亲还要先看看房子呢,你已经穷了二十多年了,还想继续穷下去吗?你们两个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让我怎么放心呢?”
恋爱很容易使人的智商下降为零,晓荷当时已经陷入了情海,哪里听得进去这些话,她信誓旦旦地对母亲说:“妈,你就放心吧,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我和海东以后都是有工作的人,房子只是早晚的事情,我相信我们可以创造一个美满的家庭,你放心,用不了几年我们就会有自己的房子的,到时把你接过去好好享几年清福。”
千古以来,爱情都是愈挫愈勇的,他们的恋情因为家人的反对而更加坚定,“儿大不由娘”,双方家长看他们坚决的样子只好不再反对,于是晓荷在租来的房子里做了魏海东幸福的新娘。
虽然没有钱,没有房子,但那时候的生活是幸福的,爱情是最好的调色板,他们因为年轻而豪情万丈,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他们相信只要努力,面包会有的,房子会有的,所以贫困并不能阻碍他们幸福地生活,他们在租来的房子里过得有滋有味。
但是生活是现实的,随着婚龄的慢慢成长,他们的激情呈直线下降趋势,生活很快向他们揭开了温情的面纱。对于两个白手起家的年轻人来说,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生活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一针一线都要自己置办,而晓荷和魏海东毕业的前几年,所有的工资除了自己吃饭,剩下全部交给父母用于改变家里的状况了,所以结婚后他们的生活基本是从头开始。
晓荷从小是吃苦长大的,对于这样的生活还比较适应,她最适应不了的是在这个城市每年都要搬几次家,像候鸟一样到处迁徙,她感觉自己的柔情蜜意和对生活的憧憬,一点一点在搬家的过程中消磨殆尽,每搬一次家她都像经期综合征一样烦躁不安。
人,之所以有苦恼,是因为内心的欲望,说得冠冕堂皇一点是来自梦想。如果一个人衣食无着,他会渴望温饱,等他有了温饱,他会渴望安定,等他安定了,他会渴望奢华。晓荷觉得自己就是这个样子的,最初她渴望走出闭塞的农村,做一个体面的城里人,参加工作后她觉得自己第一个愿望实现了,她开始渴望爱情,现在她的爱情也实现了,她开始渴望一个温暖的家,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没有房子就是没有自己的家,那个梦想中的家园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时刻吸引着晓荷这根铁钉,她做梦都想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但随着房价的飞涨,他们买房的梦想像风筝一样越飞越高,遥不可及。
晓荷和魏海东都是工薪阶层,每个月的固定工资要吃饭、穿衣、交房租、交水电费,还要接济各自的家庭,几乎每个月都是捉襟见肘,而房价就像上足了发条的钟表一样一个劲攀升。
更为残酷的是在结婚一年后,他们在一次激情中不小心怀上了爱的结晶,他们都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小家伙束手无策,魏海东的意见是不要这个孩子,生活的残酷已经让他们猝不及防,如果给不了孩子好的生活,不如先不要让孩子来到这个世界。而晓荷虽然对房子的渴望到了痴迷的地步,但对于出现在腹中的小生命,她的母爱突然开始觉醒,她第一次感到自己是那样的渺小,而爱情之于生活是那样的苍白,她抚摸着自己渐渐隆起的腹部一次一次在梦中哭醒。
孩子的到来是托了爷爷的福。魏海东的爸爸一听说他们要把孩子做掉,扔下手中的农活就坐车来到济南,这个耿直的老汉见到魏海东和陈晓荷一顿猛批,“你们长大了,有本事了是不是?婚都结了,有了孩子还不要?不知怎么想的,我今天把话撂在这里,你们谁敢动我大孙子一根头发,我跟你们没完!”
父亲的话对于魏海东而言就是圣旨,不论什么时候都得绝对服从,而晓荷刚开始诉说生活的艰辛,实在不适合要孩子,公公的话就挡了过来,“我们年轻的时候,比你们现在苦了不止十倍,不还是把海东他们一个个养大了?你们要嫌孩子累赘,等生下来送回老家,我和你妈用米糊糊也能养大。”
孩子最终生了下来,晓荷当然舍不得送回老家吃米糊糊,而当成为母亲以后她才知道:孩子可以让一个女人有脱胎换骨的改变。她变得没有自己,没有原则,甚至连世界观都改变了,她觉得自己对孩子有着莫大的责任,她要全权对他负责,她把自己的梦想也全部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她现在最信奉的一句话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但魏海东对她的观点嗤之以鼻,他说:“我从小也没有什么学前教育,上学的时候学习成绩照样比那些城市的孩子强很多。”
魏海东对晓荷对待孩子的态度十分不满——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要知道孩子都是被宠坏的。而晓荷坚持的是关爱教育,让孩子从小感觉到爱,培养良好的EQ,所以她对魏海东十分不满。两个相爱的人也由此渐渐开始了吵架生涯,这不能不说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除此之外,其他的矛盾也渐渐凸现出来,添一个孩子就是添了一台花钱的机器,偏偏两边的老人都脱不开身,没人能帮晓荷带孩子,找保姆又不放心,晓荷觉得反正她的单位又不是铁饭碗,一咬牙辞了职,专心在家带了三年孩子。
他们家的底子本来就薄,这样过了三年,基本坐吃山空,房价却一天没停地往上涨,买房子更成了遥不可及的事情,对房子的梦想从结婚开始,已经整整做了七年。
现在他们租的这套房子,是一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旧房,顶楼,冬凉夏热,唯一可取的是价格比较合理。晓荷现在想来,或许就是生活的困顿让她看清了婚姻的本质,也是生活的磨砺让她失去了对魏海东最初的崇拜,其实在婚姻生活中,彼此崇拜也是夫妻感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晓荷想起往事,一阵失落涌上心头,但想起魏海东今天早上的话,她又释然了,生活固然是一种磨砺,但只要有希望就有前进的动力,面包会有的,房子也会有的,何况魏海东也曾深情地看着她的眼睛,内疚地说:“晓荷,对不起,我知道你的梦想,你等上几年,咱们攒点钱,我一定让你住上咱们自己的房子。”
每当这个时候,她的心里是很满足的,心中有爱,春暖花开,在纷扰的世界有什么比一家人平平安安更重要?
八
晓荷骑在自行车上一边走一边想,等买上房子她会像从前一样,平心静气,相夫教子,再也不动不动就发脾气了。明媚的阳光下,她看着渐渐露出绿意的柳枝,一抹微笑慢慢浮上她的脸庞,腮边露出浅浅的酒窝,可是,此时的晓荷完全没有注意到,一辆奥迪车正打着转向灯向她这边驶来。
这是一辆黑色的奥迪,刚刚洗过的车身在清晨的阳光里像一条闪闪发光的鱼,晓荷在倒地的那一刻才发现自己被撞到了,确切地说是她的自行车和奥迪车刮蹭了,因为是同方向的刮蹭,所以她倒地的速度并不猛烈,她还下意识地用手去撑住身体,因为她今天穿的是她最喜欢的一条裤子。
女人一旦生了孩子,体形总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变化,好的衣服会掩藏体形的缺点,把优点发扬光大,但是好的衣服肯定是好的价格,晓荷身上的这条裤子是一个有名的女装品牌中的一款,这款裤子遮掩了腿部的赘肉,最大限度地表现出腿部的挺拔,她一穿上就十分喜欢,但是价格让她犹豫了很久才买下来。
晓荷一直有个习惯,每当她要买比较奢侈的物品,她就会想起在农村劳作的父母,然后按照父母的劳作收入来换算她要买的东西,越换算越充满了负罪感。但是城市的东西,价格与农村老家的物品价格肯定有着天壤之别,而她身处都市久了,眼光自然也比较挑剔,结果往往是她看上的,接受不了价格,价格合适的她看不上,常常逛半天街一件东西也买不上,熟悉她的朋友最怕和她一起逛街了,用她们的话说就是:强烈打击逛街的成就感。
很不幸的是,晓荷的手没有阻挡住身体与地面的亲密接触,她的身体经过短暂的挣扎之后以壮烈的姿势扑出去,一条腿不可避免地跪在了坚硬的柏油马路上,手掌扑在地上一阵发麻,膝盖上传来钻心的疼痛,晓荷怕路人看到她狼狈的样子,急忙从地上挣扎着站起来,可是腿上的疼痛让她不由自主地蹲了下去。
晓荷低下头,看着自己最心爱的裤子,刚才和地面接触的地方已经破了,隐约可以看到膝盖上擦破了一层皮,正在渗着血水,但是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晓荷抬起头的时候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在她的不远处,戛然停住的是一辆光可鉴人的轿车,由于刚才的刮蹭,车门上出现了一道清晰的划痕,像一条蚯蚓一样趴在车身上,丑陋而醒目,晓荷马上联想到刚才的走神,联想到有钱人的嚣张跋扈,看来自己要有麻烦了。
晓荷极力在脑海中回忆刚才的细节,找出自己可以反击的理由,她觉得自己身上的每一根汗毛都竖了起来,像一只迎接战斗的公鸡,她吃力地想从地上站起来,战斗需要一些势均力敌的气势,她不能让一个司机居高临下地对着她说话。但是猛一起身,腿上的疼痛让她吸了口凉气,她只好在地上蹲了下来,想着怎么对付眼前的这个突发事件。
脚步由远及近,很快在晓荷的身边停下来,关切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小姐,你没事吧?”
晓荷抬起头,仿佛一眨眼的工夫,车里的男人就站在了晓荷的面前,这是一个中年男人,他弯下腰正用关切的目光看着晓荷,他的五官棱角分明,额头很宽,眉毛浓黑,短短的头发很干净,身材稍显清瘦,但又不失阳刚之气,深蓝色的西装,洁白的衬衣,暗红色的领带,浑身上下整洁挺括,可以看出良好的质地,一看就是一副成功人士的派头。他的身体微微前倾,呈四十五度弯下来,恰到好处地表示了自己的关心但又有一点居高临下的傲慢。
面对这样一个彬彬有礼的男人,晓荷突然为自己刚才的猜测而脸红起来,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她的脸不由自主地红了一下,摇摇头说:“应该没大事。”
“没事就好。”看得出来面前的男人很是松了一口气,他看着晓荷继续说,“实在对不起,刚才我打了转向灯,明明看见你放慢了速度,可到了跟前你居然一点都没有减速,幸亏我开得慢,不然真是危险,把我吓了一跳。”
“不好意思,我刚才没有注意到。”晓荷说着就撑着膝盖从地上站了起来,这样仰着头和一个男人说话,感觉十分古怪别扭,再说一直这样蹲在地上,很可能会让人误会自己想要讹诈一笔医疗费。她一直是个要强的人,现在面对这样的情况,这点骨气还是有的。
对方见状很自然地伸出手,晓荷看着他伸出的手犹疑了片刻,脸瞬间红了,尽管不是纯情的小姑娘了,但她一直是很保守的,面对一个陌生男人伸出来的手,她有点不知所措。
但是面对别人伸出的手,自己没有回应就显得太小家子气了,晓荷低下头,顺从地把手放在他的手里,他的手干燥而温暖,像春日的阳光,他稍一用力,她就从地上站了起来。
两个人面面相觑,都有点不好意思,晓荷用眼光的余光看了一下眼前的男人,生活在他的脸上刻下了岁月的印迹,眼角有了细密的鱼尾纹,但是眼神是睿智而自信的,只是在这样明媚的阳光下带着一丝阴郁,让人感觉不可接近。
对方很快松开晓荷的手,弯下腰把自行车从地上扶了起来,车把因为刚才与地面的碰撞,扭向了一边,他皱着眉头看了看自己的一身西装,但还是很熟练地用双腿夹住车前轮,把车把扭来扭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