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回到明朝做塞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采纳你们的建议,削藩。”
齐泰、黄子澄、方孝孺三人闻言立即跪倒在地,纳头便拜道:“皇上英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三位爱卿快快平身吧。”朱允炆伸手虚扶他们三位一把,一脸虚心求教的表情说道:“只是朕要想削藩,应该先从何处入手呢?”
这一下子,这三个大臣开始面面相觑了,大眼瞪小眼地看了对方几眼后,还是齐泰站出来说道:“启禀陛下,臣以为不管先削谁,朝廷首先应该想办法加强自己的实力,这样才有可能应对将来因为削藩而引发的不测之祸。不知道陛下还记不记得肃王发明的那个罐头?有了这个东西,大军就不愁粮草了,发动数十万众可以说是轻而易举。臣还听说肃王搞出了一个叫鸟铳的火铳,可以一人操作,射到一百步以外,六十步之内可以穿甲。如果肃王将这些东西都贡献给朝廷,那朝廷的实力就会大大增强,到时候就算陛下削藩,那那些心怀不轨之人也不敢动弹了。”
“这……”朱允炆开始犯难了,他还记得朱元璋临死之前告诫他的话,虽然他也很想要罐头和鸟铳,但他不得不考虑朱元璋临死之前的告诫,道:“皇爷爷临终之前告诫过朕,想要跟肃王要这两样东西不能来硬的,要拿东西来换。问题是,朕要拿什么东西来跟他换?”
方孝孺一听这话心里就急了,站出来慷慨激昂地说道:“启奏陛下,陛下是君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肃王虽然是亲王,是皇叔,但也是臣子,陛下跟臣子要东西,岂能去换?如此一来,陛下的威仪何在?依臣看来,只要一纸诏书即可,肃王若是不从,那就是抗旨,是谋反,陛下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削弱肃国。”
朱允炆愣了一下,万万没想到这个方孝孺这么激进,一上来就想动为朝廷立有大功,实力强横的肃国,道:“这……十四叔对朕一直很尊重,又为朝廷立下大功,到达封国之后,也没有什么违法的行为,朕若削他的肃国,怕是没有理由吧。”
方孝孺冷哼了一声,昂首挺胸,十分傲然地说道:“陛下难道忘了吗?肃王在封国内任用宦竖为官,让他们监视群臣,此乃亡国之像,也是与祖制相违背的,这不就是违法的行为吗?”
相比于黄子澄和方孝孺,齐泰还是比较理智的。齐泰和另外两个人不同,另外两个人是朱允炆自己培养的心腹,跟他一样身怀儒家的理想,具有儒家的情怀。
齐泰不一样,齐泰是朱元璋亲自提拔的人,和驸马梅殷一样,是朱元璋亲自挑选的临终托孤之人。朱元璋是什么人大家都知道,叱咤风云了一辈子,看人最起码的眼光还是有的,他既然提拔齐泰做兵部尚书,那就说明齐泰是个很有谋略的人。
齐泰认为依照目前的形势,朝廷不宜和肃王决裂,因为先帝临终之前曾经有名言,肃王兵马不可过兰州一步,这样一来,肃王造反的可能性就基本没有了,这个时候得罪肃国,不是聪明的做法,立即站出来反对道:“启禀皇上,臣以为皇上应该依照先帝临终之前的话来办。朝廷此时不宜和肃国闹僵,臣以为,朝廷可以派一个使者去肃国一趟,摸摸肃王的态度。如果他愿意将那两件利器无私的贡献给朝廷更好,如果不能,皇上就拿东西跟肃王来换。”
“那朕该拿什么来跟肃王换呢?”朱允炆有点懵了,心里开始盘算着自己的家产,皇位是不可能的,割地吗?也很舍不得,土地这东西在古人心里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
齐泰见新皇帝如此为难的样子,微微笑了一下,向前走了一步,一副嘚瑟的表情说道:“皇上忘了吗?肃王每年还要向朝廷交纳三百万石粮食呢,陛下可以以减免纳粮为条件去跟肃王换利器。”
朱允炆微微地点了点头,目前他手里捏着的也就这点筹码了,相信没有朝廷的命令肃王也不敢偷工减料,皱着眉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说道:“好是好。可是给他减免多少呢?一下子减免三百万石就太多了,这会让朝廷的运粮压力骤然增大的。”
齐泰拱着手,低着头,皱着眉头想了一番,才抬起头来看着朱允炆说道:“启禀皇上,臣以为最多减免一百万石。另外,请皇上派德高望重,能言善辩之士去做出使肃国的使者,能谈下来一石是一石,但是不能超过朝廷给的底线。”
朱允炆皱着眉头想了一番,感觉齐泰的这个建议还行,只是派谁去呢?抬起头来,看了一遍这三个顾命大臣,一脸为难地说道:“齐爱卿言之有理,只是派谁去做这个使者合适呢?朕以为,这个使者最好是跟十四叔相熟的人,这样就不会让他感到紧张。”
齐泰、黄子澄、方孝孺面面相觑了一番,心里都在盘算着合适的人选,最后还是齐泰站出来说道:“启禀皇上,据臣所知,朝中大臣与肃王相熟的人也就是武定侯郭英、曹国公李景隆和长兴侯耿炳文了,至于从肃王府过来的那些人,官职都太低,又做过肃王的随从,派他们去很不合适,有轻视肃王的意思。”
方孝孺一听齐泰这话害怕朱允炆派郭英去,立即站出来,一脸严肃的断然否决道:“武定侯不合适,据臣所知,武定侯和宁妃与肃王的关系密切,派他过去,怕他会和肃王勾结在一起。”
朱允炆边听边不住的微微点头,说心里话他也不放心郭英去,朱元璋在世的时候,他和他的姐姐郭宁妃没少给肃王说好话,他们跟肃王的关系早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派他去朱允炆很不放心,又看了看这三位大臣,试探性地问道:“派曹国公去怎么样?”
采纳你们的建议,削藩。”
齐泰、黄子澄、方孝孺三人闻言立即跪倒在地,纳头便拜道:“皇上英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三位爱卿快快平身吧。”朱允炆伸手虚扶他们三位一把,一脸虚心求教的表情说道:“只是朕要想削藩,应该先从何处入手呢?”
这一下子,这三个大臣开始面面相觑了,大眼瞪小眼地看了对方几眼后,还是齐泰站出来说道:“启禀陛下,臣以为不管先削谁,朝廷首先应该想办法加强自己的实力,这样才有可能应对将来因为削藩而引发的不测之祸。不知道陛下还记不记得肃王发明的那个罐头?有了这个东西,大军就不愁粮草了,发动数十万众可以说是轻而易举。臣还听说肃王搞出了一个叫鸟铳的火铳,可以一人操作,射到一百步以外,六十步之内可以穿甲。如果肃王将这些东西都贡献给朝廷,那朝廷的实力就会大大增强,到时候就算陛下削藩,那那些心怀不轨之人也不敢动弹了。”
“这……”朱允炆开始犯难了,他还记得朱元璋临死之前告诫他的话,虽然他也很想要罐头和鸟铳,但他不得不考虑朱元璋临死之前的告诫,道:“皇爷爷临终之前告诫过朕,想要跟肃王要这两样东西不能来硬的,要拿东西来换。问题是,朕要拿什么东西来跟他换?”
方孝孺一听这话心里就急了,站出来慷慨激昂地说道:“启奏陛下,陛下是君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肃王虽然是亲王,是皇叔,但也是臣子,陛下跟臣子要东西,岂能去换?如此一来,陛下的威仪何在?依臣看来,只要一纸诏书即可,肃王若是不从,那就是抗旨,是谋反,陛下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削弱肃国。”
朱允炆愣了一下,万万没想到这个方孝孺这么激进,一上来就想动为朝廷立有大功,实力强横的肃国,道:“这……十四叔对朕一直很尊重,又为朝廷立下大功,到达封国之后,也没有什么违法的行为,朕若削他的肃国,怕是没有理由吧。”
方孝孺冷哼了一声,昂首挺胸,十分傲然地说道:“陛下难道忘了吗?肃王在封国内任用宦竖为官,让他们监视群臣,此乃亡国之像,也是与祖制相违背的,这不就是违法的行为吗?”
相比于黄子澄和方孝孺,齐泰还是比较理智的。齐泰和另外两个人不同,另外两个人是朱允炆自己培养的心腹,跟他一样身怀儒家的理想,具有儒家的情怀。
齐泰不一样,齐泰是朱元璋亲自提拔的人,和驸马梅殷一样,是朱元璋亲自挑选的临终托孤之人。朱元璋是什么人大家都知道,叱咤风云了一辈子,看人最起码的眼光还是有的,他既然提拔齐泰做兵部尚书,那就说明齐泰是个很有谋略的人。
齐泰认为依照目前的形势,朝廷不宜和肃王决裂,因为先帝临终之前曾经有名言,肃王兵马不可过兰州一步,这样一来,肃王造反的可能性就基本没有了,这个时候得罪肃国,不是聪明的做法,立即站出来反对道:“启禀皇上,臣以为皇上应该依照先帝临终之前的话来办。朝廷此时不宜和肃国闹僵,臣以为,朝廷可以派一个使者去肃国一趟,摸摸肃王的态度。如果他愿意将那两件利器无私的贡献给朝廷更好,如果不能,皇上就拿东西跟肃王来换。”
“那朕该拿什么来跟肃王换呢?”朱允炆有点懵了,心里开始盘算着自己的家产,皇位是不可能的,割地吗?也很舍不得,土地这东西在古人心里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
齐泰见新皇帝如此为难的样子,微微笑了一下,向前走了一步,一副嘚瑟的表情说道:“皇上忘了吗?肃王每年还要向朝廷交纳三百万石粮食呢,陛下可以以减免纳粮为条件去跟肃王换利器。”
朱允炆微微地点了点头,目前他手里捏着的也就这点筹码了,相信没有朝廷的命令肃王也不敢偷工减料,皱着眉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说道:“好是好。可是给他减免多少呢?一下子减免三百万石就太多了,这会让朝廷的运粮压力骤然增大的。”
齐泰拱着手,低着头,皱着眉头想了一番,才抬起头来看着朱允炆说道:“启禀皇上,臣以为最多减免一百万石。另外,请皇上派德高望重,能言善辩之士去做出使肃国的使者,能谈下来一石是一石,但是不能超过朝廷给的底线。”
朱允炆皱着眉头想了一番,感觉齐泰的这个建议还行,只是派谁去呢?抬起头来,看了一遍这三个顾命大臣,一脸为难地说道:“齐爱卿言之有理,只是派谁去做这个使者合适呢?朕以为,这个使者最好是跟十四叔相熟的人,这样就不会让他感到紧张。”
齐泰、黄子澄、方孝孺面面相觑了一番,心里都在盘算着合适的人选,最后还是齐泰站出来说道:“启禀皇上,据臣所知,朝中大臣与肃王相熟的人也就是武定侯郭英、曹国公李景隆和长兴侯耿炳文了,至于从肃王府过来的那些人,官职都太低,又做过肃王的随从,派他们去很不合适,有轻视肃王的意思。”
方孝孺一听齐泰这话害怕朱允炆派郭英去,立即站出来,一脸严肃的断然否决道:“武定侯不合适,据臣所知,武定侯和宁妃与肃王的关系密切,派他过去,怕他会和肃王勾结在一起。”
朱允炆边听边不住的微微点头,说心里话他也不放心郭英去,朱元璋在世的时候,他和他的姐姐郭宁妃没少给肃王说好话,他们跟肃王的关系早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派他去朱允炆很不放心,又看了看这三位大臣,试探性地问道:“派曹国公去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