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太平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帝少景十二年,腊月初七。
帝京,南郊。
小音蜷着身子,靠在车壁上,神色怔忡,不知在想些什么。袁亮盘着腿,坐在她的对面,双目微闭,一言不发。马车走了很久,期间,两人就始终这样一动不动,端如两尊泥像。
“……很安静。”
当马车停下的时候,小音才默默开口,她说话一向低声细气,但在这个安静到连拉车的两匹马都夹着耳朵不敢嘶鸣也不敢跺蹄的环境里,这句话居然也显着特别的刺耳。
但这里的人很多。
马车停的地方,是一个很大的方型的院子,无论是向正面看去,还是向两侧看去,都只见一排一排的房屋,式样、颜色完全相同的房屋。
无数穿着青色或者白色衣服的男子,紧张的穿梭着,有的手里抱着成捆的竹简,有的是堆的高高的案椟,也有的空着手,他们在不同的房间中穿梭,共同点是脚步都极快,脸色却很宁静。
停在院子中央的马车,孤零零站在马车边上的小音,和这个院子里的一切都极不和谐,来往的人多会看上一眼,露出或奇怪或思索的表情,但没人过来问,没有人相互商量,他们甚至连行走的速度都没有改变,就是那样偏头一瞥,然后匆匆而过。
“咳、咳。”
咳嗽着,袁亮慢慢的走下马车,打量着周围,神色当中,居然有几分感慨。
“很多年没回来了……”
“丫头,这里就是柱下先师曾经看守过的地方,这里就是真正保存桃园传承的地方。”
“……唯夏先人,有典有册。”
说出这八个字的,却是小音,用惊奇的声音,对她,这实在是极难得的事情。
“原来是这里,老师您一直没说的地方,我猜了很多次的地方……”
不自觉的转过身去,那是他们前来的方向,那个方向没有房屋,只有笔直的道路,和完全说不上高大也称不得庄严的门楣。
从背后看去,小音根本看不到门上的匾额,但她很清楚的知道,那是一块长四尺,高尺半,以纯黑色的沉香木雕刻而成的匾额,匾额上没有任何花纹,没有任何雕饰,只有两个字,写的普普通通,既不飞扬更无灵气。
她知道那两个字,她熟悉那两个字。
“……东观。”
~~~~~~~~~~~~~~~~~~~
夏人对于“历史”这东西的重视,一直是极有名的,绵延数千年的历史中,也积累下来了以千万字记的史料与史书,夏人们记录历史的执着,在外人看来,甚至近乎病态,他们不仅仅记录自己的一切,也记录下所看到,所听到,所知道的周围的一切。这不仅是民间的爱好,更是官方的传统,早在蛮荒时代的气息尚未褪尽,早在还在使用石斧的先民们刚刚聚集成为部落时,“史官”这个职业,就和“神官”一齐诞生了。
……史官们工作的地方,就叫“东观”。
东观为记录历史而生,到如今,它自己也已经是历史的一部分,虽然已经被翻修过无数次,而那块匾额也不知道是第几次的复制品,但在东观工作的文士们仍然会习惯性说:“吾地始于轩辕,上下逾五千年……”,而听到的人,也会沉稳的点着头表示接受,没有一个人会反驳或是纠正。
历史上,东观有过各种各样的荣耀,但工作在这里的人们漫不在乎,因为他们是记录者,他们与历史同在,他们看惯与统计的是“百年”或“千年”为单位的起伏,与之相比,一人、一生、一世,那实在都是短到可笑也渺小到可笑的东西。
“这间被用黄绫封闭的,是不是就是当年帝驺虞赐外夷以国史时的那……”
“没错。”
走在袁亮与小音前面的老人,身形枯瘦有如朽木,却腰身挺直好似劲竹,听到小音的发问,他的声音中也多出了些些自豪。
……那是南海赤家治世期间的事情了,当时在位的是帝驺虞,那时,有使者从比西域更远的地方前来,呈送国书,以及各种在大夏来说是珍稀难见的宝物,而当礼部议论要如何还礼时,帝驺虞却笑着挥手,说“让东观去办好了。”
三天之后,东观呈上来的,是一本史书,一本使者本国的史书,一本,较那国内任何一本史书,都要更加详细与完整的史书。。
……
“这里供奉的,是那三位先生吗?”
“对。”
这次经过的,是同样被封闭的房间,只能依稀看见里面似乎有三尊双手扶膝的坐像,而侧面则是另一尊立像,似乎正在赶路。当听到老人的回答时,小音敛起脸上笑容,严肃而又恭敬的,向着这间房间郑重施礼。
&nbs... -->>
帝少景十二年,腊月初七。
帝京,南郊。
小音蜷着身子,靠在车壁上,神色怔忡,不知在想些什么。袁亮盘着腿,坐在她的对面,双目微闭,一言不发。马车走了很久,期间,两人就始终这样一动不动,端如两尊泥像。
“……很安静。”
当马车停下的时候,小音才默默开口,她说话一向低声细气,但在这个安静到连拉车的两匹马都夹着耳朵不敢嘶鸣也不敢跺蹄的环境里,这句话居然也显着特别的刺耳。
但这里的人很多。
马车停的地方,是一个很大的方型的院子,无论是向正面看去,还是向两侧看去,都只见一排一排的房屋,式样、颜色完全相同的房屋。
无数穿着青色或者白色衣服的男子,紧张的穿梭着,有的手里抱着成捆的竹简,有的是堆的高高的案椟,也有的空着手,他们在不同的房间中穿梭,共同点是脚步都极快,脸色却很宁静。
停在院子中央的马车,孤零零站在马车边上的小音,和这个院子里的一切都极不和谐,来往的人多会看上一眼,露出或奇怪或思索的表情,但没人过来问,没有人相互商量,他们甚至连行走的速度都没有改变,就是那样偏头一瞥,然后匆匆而过。
“咳、咳。”
咳嗽着,袁亮慢慢的走下马车,打量着周围,神色当中,居然有几分感慨。
“很多年没回来了……”
“丫头,这里就是柱下先师曾经看守过的地方,这里就是真正保存桃园传承的地方。”
“……唯夏先人,有典有册。”
说出这八个字的,却是小音,用惊奇的声音,对她,这实在是极难得的事情。
“原来是这里,老师您一直没说的地方,我猜了很多次的地方……”
不自觉的转过身去,那是他们前来的方向,那个方向没有房屋,只有笔直的道路,和完全说不上高大也称不得庄严的门楣。
从背后看去,小音根本看不到门上的匾额,但她很清楚的知道,那是一块长四尺,高尺半,以纯黑色的沉香木雕刻而成的匾额,匾额上没有任何花纹,没有任何雕饰,只有两个字,写的普普通通,既不飞扬更无灵气。
她知道那两个字,她熟悉那两个字。
“……东观。”
~~~~~~~~~~~~~~~~~~~
夏人对于“历史”这东西的重视,一直是极有名的,绵延数千年的历史中,也积累下来了以千万字记的史料与史书,夏人们记录历史的执着,在外人看来,甚至近乎病态,他们不仅仅记录自己的一切,也记录下所看到,所听到,所知道的周围的一切。这不仅是民间的爱好,更是官方的传统,早在蛮荒时代的气息尚未褪尽,早在还在使用石斧的先民们刚刚聚集成为部落时,“史官”这个职业,就和“神官”一齐诞生了。
……史官们工作的地方,就叫“东观”。
东观为记录历史而生,到如今,它自己也已经是历史的一部分,虽然已经被翻修过无数次,而那块匾额也不知道是第几次的复制品,但在东观工作的文士们仍然会习惯性说:“吾地始于轩辕,上下逾五千年……”,而听到的人,也会沉稳的点着头表示接受,没有一个人会反驳或是纠正。
历史上,东观有过各种各样的荣耀,但工作在这里的人们漫不在乎,因为他们是记录者,他们与历史同在,他们看惯与统计的是“百年”或“千年”为单位的起伏,与之相比,一人、一生、一世,那实在都是短到可笑也渺小到可笑的东西。
“这间被用黄绫封闭的,是不是就是当年帝驺虞赐外夷以国史时的那……”
“没错。”
走在袁亮与小音前面的老人,身形枯瘦有如朽木,却腰身挺直好似劲竹,听到小音的发问,他的声音中也多出了些些自豪。
……那是南海赤家治世期间的事情了,当时在位的是帝驺虞,那时,有使者从比西域更远的地方前来,呈送国书,以及各种在大夏来说是珍稀难见的宝物,而当礼部议论要如何还礼时,帝驺虞却笑着挥手,说“让东观去办好了。”
三天之后,东观呈上来的,是一本史书,一本使者本国的史书,一本,较那国内任何一本史书,都要更加详细与完整的史书。。
……
“这里供奉的,是那三位先生吗?”
“对。”
这次经过的,是同样被封闭的房间,只能依稀看见里面似乎有三尊双手扶膝的坐像,而侧面则是另一尊立像,似乎正在赶路。当听到老人的回答时,小音敛起脸上笑容,严肃而又恭敬的,向着这间房间郑重施礼。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