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暗黑大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行。”
你可是皇帝,怎么轻易地出尔反尔。
这就是赵顼匆匆忙忙上位的后果,很青涩很嫩……
彭思永下去了,吴申与苏案等言臣还是不服气,这成了什么,赵曙朝如此。赵顼朝还是如此,那么朝廷要言臣是干嘛的?
赵顼也不甘心哪,看着几个御史继续折腾。也不反对。
欧阳修明白了,再不下,呆在这个相位上,那不是保住相位,而是让大家笑话的。于是上了三奏请求罢相退休。赵顼说了一句,未足六十,如何致仕,贬出朝堂知亳州。欧阳修终于离开京城,临走时说了一句:“恩欲归己。怨使谁当!”
赵顼听了哑然一笑:“引用王曾的话,王曾在九泉之下会羞愧的!”
他立即去了后宫。
虽然过程磕磕碰碰。不过欧阳修一下,赵顼心中去掉了一块心病。
现在又有一个机会来了。欧阳修下,这个职位谁来顶替?
他一时半会又想不到好人选,于是询问高滔滔。
高滔滔沉思。
“母后,可不可以请富公回京师?”
“顼儿不可。”
“为何不可?”
“富弼在先帝时非是贬放,皇儿你可以将富弼调回京师。”
“我明白了。”为什么高滔滔这么说呢,富弼那才是真正的退休,在赵曙朝退休了,现在赵顼朝又回来了,天下人怎么看富弼看赵曙赵顼?除非富弼是诸葛亮一样的奇才,但不是。其实说来说去,就是这个黑窟窿,富弼或多或少也有些责任。
虽然调回来好处会有很多,一下子就将韩琦架空了,然而新的问题又来了,将富弼往哪儿塞,西府有了文彦博,难道让富弼居于文彦博之下?文彦博不高兴,富弼自己还不乐意呢。东府更是有了韩琦与曾公亮,难道让富弼做参知政事?那更不可能了。
“儿臣心中倒有是一个人,不知可否?”
“谁?”
“吴奎,此人在仁宗朝时与包拯皆以刚肃耿直闻名天下,韩公以大孝挤兑富公,也让吴奎不得不守了两年多的大孝。”
也就是吴奎会对韩琦不满,而且吴奎胆子大,将这个人放入东府,马上就分挤了韩琦之权。
那有那么简单哦?
但是韩琦的一些做法让高滔滔也不满,不但不满,而且很担心。丈夫手动了一下,韩琦大吼,可为太上皇,难道就不能等一下?并且韩琦居东府十年了,马上就快十一年。手下结了多少党羽?
胆子大的大臣不是没有,如吕夷简,不过得做事。再如比保安那小子,胆子同样很大,大春天的卡嚓了六个人。但他不是为杀而杀,是为做事而杀。
“你是皇帝了,不能事事问哀家。不过哀家听闻彭思永贬了出去,那么何人担任御史中丞?”
“母后,儿臣想用王陶。”
赵顼三个老师,一个孙思恭,一个是韩维,一个是王陶。
高滔滔琢磨了一下,说道:“司马光如何?”
“司马光?”
“皇儿,你是天下共主,不能以己之喜怒而用人。先帝掀起濮仪之争,诸多大臣争辨,甚至一怒之下,自己请求退出朝堂。何谓政治,政务治理,但这些人成了什么?纯是意气之争。他们能逃,哀家也反对,可哀家如何逃?所以这都不是士大夫的做法。高明的做法是劝,是给官家脸面。比如三丁刺一,司马光反对,但做得有体有度。先起是韩琦,诏书是先帝颁发,因此争一争,让三丁刺一不能恶化,制止恶习。”
“母后,三丁刺一不行哪,大顺城之战,蔡挺与王巨都不敢用任何一个义勇。”
“这件事哀家也听说了,也不是说不行,比如王巨扩建保捷军营,所选的军士岂不是来自义勇。非是不行,一不能让它忧民,二减少其弊病。如蔡挺的做法,不用军士做教头,而用重伤下来的老兵担任教头,就近担任,大家互为乡里,一安置了部分重伤老兵,让他们衣食无忧,二减少了一些弊端,又是秋冬教习,并不影响农耕生产,去掉弊端,亦无不可了。就是取缔,如今政局未稳,如何取缔?”
“母后教诲的是。”
“司马光也是此意,既提出建议,又全了大家与朝廷的脸面,这才是真正大臣的作为。然后说濮仪,他也上书抗辨,不过一直在全先帝脸面,进退得度。所以哀家认为他倒是一个好人选。”
“不过此人苟和……”
“苟和不对吗?如今这种局面,不和还战哪?哀家不想平灭胡虏,强我大宋?但就是战,也要积累力量方可开战。大顺城之战,乃是王巨之功,提前一年谋划,并且那一战还胜得凶状万分。但下一回呢。不过那小子再磨砺几年,倒是皇儿的一个好帮手。”
“现在也不能调到京城来。”
“那是,郑白渠若成,西北将少去一块重要的心病。”
“母后,但儿臣还是以为司马光不妥,前些天王巨回京,与儿臣说了很多,一说军,二是官吏,三说坊场河渡,另外也说了一些浮费的事,儿臣以为是良策。其中就有淘汰冗官一项,一是减少科举名额,二是减少荫补名额,三是将一些老病昏贪的官员劝退,后面两条他建议儿臣徐而图之。”
“说得不错。”
王巨那几条只能说改良,即便放在思想略有些保守的高滔滔面前,她也会支持的。
比如这三条后面的两条徐而图之,现在韩琦还没有下,赵顼无法掌握大局,一动必然引起很大的争议。所以有想法可以,但眼下不能动手。
“是啊,不过前面一条,必须从今年科闱做起了,而且父皇去年下了诏书,儿臣也有借口。但是司马光却上言,奏合格进士三百五人,明经诸科二百一十一人。儿臣勒令减到两百人,司马光上言反驳。争议许久,最终奏合格进士二百三十六人,明经诸位一百八十七人。”
这是妥协的结果。
赵顼被司马光侃昏了,加上司马光做了退让,于是赵顼便同意下来了。但最后回去一想,不妙,为什么呢,坏了规矩。这个头一开,父亲那道诏书以后再拿出来就不管用了!
这个不急呢,后面还有磕磕碰碰的,而且让赵顼碰得很惨。
青涩想上进的赵顼……
龌龊的士大夫……(未完待续)R655
行。”
你可是皇帝,怎么轻易地出尔反尔。
这就是赵顼匆匆忙忙上位的后果,很青涩很嫩……
彭思永下去了,吴申与苏案等言臣还是不服气,这成了什么,赵曙朝如此。赵顼朝还是如此,那么朝廷要言臣是干嘛的?
赵顼也不甘心哪,看着几个御史继续折腾。也不反对。
欧阳修明白了,再不下,呆在这个相位上,那不是保住相位,而是让大家笑话的。于是上了三奏请求罢相退休。赵顼说了一句,未足六十,如何致仕,贬出朝堂知亳州。欧阳修终于离开京城,临走时说了一句:“恩欲归己。怨使谁当!”
赵顼听了哑然一笑:“引用王曾的话,王曾在九泉之下会羞愧的!”
他立即去了后宫。
虽然过程磕磕碰碰。不过欧阳修一下,赵顼心中去掉了一块心病。
现在又有一个机会来了。欧阳修下,这个职位谁来顶替?
他一时半会又想不到好人选,于是询问高滔滔。
高滔滔沉思。
“母后,可不可以请富公回京师?”
“顼儿不可。”
“为何不可?”
“富弼在先帝时非是贬放,皇儿你可以将富弼调回京师。”
“我明白了。”为什么高滔滔这么说呢,富弼那才是真正的退休,在赵曙朝退休了,现在赵顼朝又回来了,天下人怎么看富弼看赵曙赵顼?除非富弼是诸葛亮一样的奇才,但不是。其实说来说去,就是这个黑窟窿,富弼或多或少也有些责任。
虽然调回来好处会有很多,一下子就将韩琦架空了,然而新的问题又来了,将富弼往哪儿塞,西府有了文彦博,难道让富弼居于文彦博之下?文彦博不高兴,富弼自己还不乐意呢。东府更是有了韩琦与曾公亮,难道让富弼做参知政事?那更不可能了。
“儿臣心中倒有是一个人,不知可否?”
“谁?”
“吴奎,此人在仁宗朝时与包拯皆以刚肃耿直闻名天下,韩公以大孝挤兑富公,也让吴奎不得不守了两年多的大孝。”
也就是吴奎会对韩琦不满,而且吴奎胆子大,将这个人放入东府,马上就分挤了韩琦之权。
那有那么简单哦?
但是韩琦的一些做法让高滔滔也不满,不但不满,而且很担心。丈夫手动了一下,韩琦大吼,可为太上皇,难道就不能等一下?并且韩琦居东府十年了,马上就快十一年。手下结了多少党羽?
胆子大的大臣不是没有,如吕夷简,不过得做事。再如比保安那小子,胆子同样很大,大春天的卡嚓了六个人。但他不是为杀而杀,是为做事而杀。
“你是皇帝了,不能事事问哀家。不过哀家听闻彭思永贬了出去,那么何人担任御史中丞?”
“母后,儿臣想用王陶。”
赵顼三个老师,一个孙思恭,一个是韩维,一个是王陶。
高滔滔琢磨了一下,说道:“司马光如何?”
“司马光?”
“皇儿,你是天下共主,不能以己之喜怒而用人。先帝掀起濮仪之争,诸多大臣争辨,甚至一怒之下,自己请求退出朝堂。何谓政治,政务治理,但这些人成了什么?纯是意气之争。他们能逃,哀家也反对,可哀家如何逃?所以这都不是士大夫的做法。高明的做法是劝,是给官家脸面。比如三丁刺一,司马光反对,但做得有体有度。先起是韩琦,诏书是先帝颁发,因此争一争,让三丁刺一不能恶化,制止恶习。”
“母后,三丁刺一不行哪,大顺城之战,蔡挺与王巨都不敢用任何一个义勇。”
“这件事哀家也听说了,也不是说不行,比如王巨扩建保捷军营,所选的军士岂不是来自义勇。非是不行,一不能让它忧民,二减少其弊病。如蔡挺的做法,不用军士做教头,而用重伤下来的老兵担任教头,就近担任,大家互为乡里,一安置了部分重伤老兵,让他们衣食无忧,二减少了一些弊端,又是秋冬教习,并不影响农耕生产,去掉弊端,亦无不可了。就是取缔,如今政局未稳,如何取缔?”
“母后教诲的是。”
“司马光也是此意,既提出建议,又全了大家与朝廷的脸面,这才是真正大臣的作为。然后说濮仪,他也上书抗辨,不过一直在全先帝脸面,进退得度。所以哀家认为他倒是一个好人选。”
“不过此人苟和……”
“苟和不对吗?如今这种局面,不和还战哪?哀家不想平灭胡虏,强我大宋?但就是战,也要积累力量方可开战。大顺城之战,乃是王巨之功,提前一年谋划,并且那一战还胜得凶状万分。但下一回呢。不过那小子再磨砺几年,倒是皇儿的一个好帮手。”
“现在也不能调到京城来。”
“那是,郑白渠若成,西北将少去一块重要的心病。”
“母后,但儿臣还是以为司马光不妥,前些天王巨回京,与儿臣说了很多,一说军,二是官吏,三说坊场河渡,另外也说了一些浮费的事,儿臣以为是良策。其中就有淘汰冗官一项,一是减少科举名额,二是减少荫补名额,三是将一些老病昏贪的官员劝退,后面两条他建议儿臣徐而图之。”
“说得不错。”
王巨那几条只能说改良,即便放在思想略有些保守的高滔滔面前,她也会支持的。
比如这三条后面的两条徐而图之,现在韩琦还没有下,赵顼无法掌握大局,一动必然引起很大的争议。所以有想法可以,但眼下不能动手。
“是啊,不过前面一条,必须从今年科闱做起了,而且父皇去年下了诏书,儿臣也有借口。但是司马光却上言,奏合格进士三百五人,明经诸科二百一十一人。儿臣勒令减到两百人,司马光上言反驳。争议许久,最终奏合格进士二百三十六人,明经诸位一百八十七人。”
这是妥协的结果。
赵顼被司马光侃昏了,加上司马光做了退让,于是赵顼便同意下来了。但最后回去一想,不妙,为什么呢,坏了规矩。这个头一开,父亲那道诏书以后再拿出来就不管用了!
这个不急呢,后面还有磕磕碰碰的,而且让赵顼碰得很惨。
青涩想上进的赵顼……
龌龊的士大夫……(未完待续)R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