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爱情和婚姻 (2/2)
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自卑与超越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有些人无法与一个人进行恋爱,只有同时与两个人相爱,并从一个人那儿跳到另一个人那儿,他们才会觉得自由,认为自己不必承担爱情的全部责任。实际上,一个人在爱情里脚踩两只船,结果只能一无所有。
还有些人想追求一种浪漫得不可企及的爱情,这样的话,他们便可能沉迷于幻觉中,而不是找一位现实中的伴侣。假如一个人长期抱着这种幻想不放,就会逐渐排除掉现实里的所有对象,因为现实中的爱人没有谁能够达到理想中的水平。
基于此,我们在生活里培养自己对性别的正确态度,就变得很重要。作为极端的表现,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人对自己的性别角色十分不适应,具体表现为女人性冷淡和男人心神性阳痿。实际上,这种情况的出现,归根结底,在于人们对性别的错误认识,除非我们真正地认为男女平等,才可以从根本上予以避免。
此外,我们还发现,假如男女双方在婚前没有发生过性关系,会让彼此更容易获得亲密而忠诚的爱情和婚姻。而且,大多数男人在私下里并不喜欢自己的情人或爱人在婚前就已经不是处女了。从内心深处,他们在震惊之余,会觉得对方过于随便。所以在我们的文化里,对于婚前性关系,女子的精神压力要大于男子。
在婚姻中,假如不是因为对爱情勇敢的执着,而只是对外界的恐惧才结婚,显然也是一种错误。这起码表明,他们不是真正的合作。假如他们选择酗酒,或者是社会地位和教育程度远不如自己的人,这其实也是一种对爱情和婚姻的恐惧,进而希望自己在婚姻中受到特别的尊崇。假如这样的话,则会破坏婚姻里的两性平等。
结婚的工作
从一个人与异性的接触方式中,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勇敢程度和合作能力的强弱。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所以,他们在求爱时会有独特的表现。一个人在恋爱中的行为方式,会揭示出他对未来是乐观、充满信心,还是自私自利、临场退缩。
基于此,一个男子在追求女孩时,可能小心谨慎,也可能大胆冲动、狂追猛打。无论怎样,他们的求爱方式决定于他们的目标和生活方式。当然,在我们的文化里,人们通常希望男子要主动些,即要首先表达爱意。所以,只要这种传统还存在,我们就应该训练男孩要学会男性态度,诸如主动、不犹豫、锲而不舍。
当然,女孩子也可以主动求爱,但在我们观念里,女孩子必须比男性要保守。因此,她们接近异性的方式,总是要展现自己的风姿仪态、穿着打扮与顾盼谈吐。总体来说,男性的求爱方式要简单肤浅些,而女性则要含蓄些。
1.生理问题。
坦率地说,夫妻双方有性的吸引力是必要的,但要符合人类幸福的渴望。如果双方真的彼此吸引,那么,他们在性方面的吸引力就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
我们还要明白的一点是,人的性冲动与动物的性冲动存在不同,诸如人的性冲动可以是连续不断的,从而保证人类的繁衍,这也是人类增殖的重要途径。对于别的动物来说,上帝则选用了别的方式确保其生存,比如说,一些雌性动物产下大量的卵,这些卵很多不会成熟,虽然在孕育的时候很多卵被损坏,但由于数量巨大,所以总有些卵能够生存下来。
实际上,能够确保人类延续的重要方法是生儿育女。我们从那些在爱情与婚姻的态度中,可以发现,凡是能够自发关心人类幸福的人也是最可能生儿育女的人,而一些对别人不太感兴趣的人则会拒绝生育的负担。
因此可以说,我们要圆满地解决爱情与婚姻的问题,就必须下定生儿育女的决心。同时,美满婚姻是我们养育下一代的最佳方式。
2.一夫一妻制、工作与现实。
我们认为,对爱情和婚姻的最好解决之道就是一夫一妻制,而这显然也是我们树立男女平等观念的重要举措。假如不是一夫一妻制的话,男女在合作中必然难以全力以赴,也不会尽力而为。这样的话,久而久之,婚姻便容易出现裂痕。
还有些人把婚姻看作爱情的幸福结尾,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比如,不少爱情小说以两个人结婚而告终。实际上,两人结婚后,他们的各种关系才真正开始。他们在婚姻中面临生活任务,以及为社会创造的机会。实际上,爱情本身并未解决一切问题,步入婚姻后,很多实际问题才得以解决。另外,解决婚姻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依靠工作、兴趣与合作。
其实,婚姻关系中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人们在婚姻中的态度总是其生活方式的表达。所以,只有了解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我们才能够真正了解他对婚姻的态度。
我们还发现一些孩子仿佛试图逃避现实,他们一般是被宠坏的孩子。典型表现是,他们在生活里不想奉献,却总想着天上掉馅饼。这样的人,他们需要的婚姻常是露水夫妻式婚姻、尝试性婚姻、容易离婚的婚姻。他们在婚姻一开始的时候,就要求获得不受限制的自由。一旦他们觉得自己受到限制,就可能不忠于对方。
同时,夫妻还应该关心孩子的幸福。假如夫妻双方不能塑造出和谐的两性关系,整天怒目相向、争吵不休,从而轻视其婚姻契约,那么这样的话,显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3.解决婚姻里出现的问题。
或许有些夫妻确实难以生活在一起,分开要比在一起更好,那么夫妻双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将离婚看得与结婚相似,那就是:“我可以从中获得什么好处?”
我们的确在生活中常出现这样的事情,两个人结了又离,离了又结,但他们似乎屡犯同样的错误。这里有个问题,我不知道美国是否如此,但在欧洲,大部分精神病学家会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追求个人幸福。因此,如果夫妻双方在欧洲遇到这种情况,常会被建议找个情人,认为这样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我相信,在某个时候,他们一定不会再这么建议。事实上,他们之所以会得出这样错误的认识,是因为他们没有全面理解爱情与婚姻,也没有理解一种整体观。
假如有人认为婚姻是用来解决个人问题的方式,也会铸成类似的错误。在此,我仍以欧洲为例,假如有男孩或女孩神经过敏,精神病学家的建议往往是找一个情人,然后发生性关系,认为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当然,他们对成人也是如此建议的。
倘若这样的话,就把爱情与婚姻沦为一种专利“药品”,这种“药品”不仅不能使患者痊愈,反倒让人更加不知所措。所以,要正确地理解爱情和婚姻,我们必须完美地实现全部的人格。
有些人在结婚的时候,怀有不正当目的;还有些人为经济原因而结婚;有些人是同情别人而结婚;还有的是想得到一个仆人。坦率地讲,这都是对待爱情与婚姻错误的方式。此外,还有些人结婚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困难,从而给自己一个借口。比如说,曾有一个年轻人在学业与职业上遇到很多麻烦,觉得自己可能很失败,便试图为自己找个借口。于是,他结婚了。这种情形下的婚姻对他来说不过一个借口罢了。
婚姻与男女平等
肯定地说,我们一定不能低估爱情问题,它将决定我们一生的幸福,因此,要将其置于重要位置。实际上,我所见到的很多婚姻案例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常是女性。这是因为在我们的社会中,男性在婚姻中常居于强势地位。这其实是社会对婚姻关系的错误处理。
在这样的关系中,纯粹的反抗是无法克服的,特别是在婚姻中,这种反抗既会影响两者的关系,又会影响对方的幸福。我们只有认识到社会的一般态度,并予以改变,才能从根源上克服。
我有一个底特律的学生,她做了一项社会调查,发现有40%的女孩居然希望自己是男孩。这意味着她们对自己的性别角色不满。是的,假如人类的一半都失望沮丧,痛恨自己的社会地位,痛恨另一半人被赋予了更多自由和权利,我们又怎能完美地解决爱情与婚姻的问题?假如女性认为自己不过是男性的玩物,认为自己受到性别歧视,认为男人都是花心的,必然会使爱情与婚姻问题变得更加难以解决。
诚然,根据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我们的确可以看到,人类的天性既非多夫多妻,也非一夫一妻制,但我们却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尽管我们坚信人人平等,但人类还是被分成了两性。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职业、友谊与爱情这三大问题,我们只有坚持一夫一妻制,才能保障每个人在爱情与婚姻中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才能够真正贯彻我们提倡的男女平等。
附录阿德勒年谱
时间年龄事件
1870年2月7日,阿德勒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郊区的一个小镇。他的父亲是一位富裕的犹太裔谷物商人。阿德勒自幼患了佝偻病,无法进行剧烈的体育活动。
1875年5岁阿德勒患了致命的肺炎,医生本来认为他快要死了,家人也不再抱有什么希望,结果,阿德勒竟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不久,阿德勒3岁的弟弟死在他的身边。这让阿德勒梦想做一名医生,致力于帮助人类解脱病痛之苦。同年,阿德勒开始上小学。
1879年9岁进入弗洛伊德在14年前学习过的中学学习。其间,他的数学成绩很糟糕,被老师视为差等生。但经过努力学习,他的数学成绩获得了很大进步。中学毕业后,他如愿以偿地进入维也纳医学院,接受了良好的医学与心理学训练。
1895年25岁获得维也纳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刚开始做一名眼科医生,特别注意源于身体器官的自卑;后来关注精神病学,曾追随弗洛伊德研究神经症问题。
1896年26岁4~9月,应征服役,在奥地利军队的一所医院工作。
1897年27岁截至次年,回到母校维也纳大学深造。其间与来自俄国的留学生罗莎结婚,此后生育了4个孩子(3子1女),其中亚历山德拉和库尔特长大后成为阿德勒学派的心理学家。
1899年29岁截至1900年,与弗洛伊德在同一个城市里行医,并会见了弗洛伊德这位精神分析学的奠基人。阿德勒在医学界捍卫了弗洛伊德的思想。
1903年33岁参加弗洛伊德思想周三讨论会,并成为当时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
1908年38岁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召开的第一次国际心理分析会议上,做了好斗的冲动报告。
1910年40岁出任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主席。
1911年41岁强调社会因素的作用,并公开反对弗洛伊德的泛性论,并与弗洛伊德的观点分道扬镳。于是,阿德勒创立个体心理学,另建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
1912年42岁创建了个体心理学科学协会,并在维也纳大学内组织心理教育咨询。
1914年44岁创办国际个体心理学杂志。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是奥匈帝国军队的军医。“一战”后,致力于研究儿童心理辅导。
1919年49岁在维也纳建立“学校心理卫生中心”。
1920年50岁任教于维也纳教育学院,成立儿童指导中心。
1922年52岁截至1930年,前后主持召开了五次国际个体心理学会议。
1926年56岁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客座教授,首次将个体心理学介绍到美国。
1927年57岁出版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务与了解人性两本专著。
1931年61岁在维也纳创办第一所个体心理学实验学校。
1932年62岁开始在美国长岛医学院进行心理学讲座。
1934年64岁定居纽约。
1937年67岁赴苏格兰亚伯丁做旅行讲演时病逝。
有些人无法与一个人进行恋爱,只有同时与两个人相爱,并从一个人那儿跳到另一个人那儿,他们才会觉得自由,认为自己不必承担爱情的全部责任。实际上,一个人在爱情里脚踩两只船,结果只能一无所有。
还有些人想追求一种浪漫得不可企及的爱情,这样的话,他们便可能沉迷于幻觉中,而不是找一位现实中的伴侣。假如一个人长期抱着这种幻想不放,就会逐渐排除掉现实里的所有对象,因为现实中的爱人没有谁能够达到理想中的水平。
基于此,我们在生活里培养自己对性别的正确态度,就变得很重要。作为极端的表现,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人对自己的性别角色十分不适应,具体表现为女人性冷淡和男人心神性阳痿。实际上,这种情况的出现,归根结底,在于人们对性别的错误认识,除非我们真正地认为男女平等,才可以从根本上予以避免。
此外,我们还发现,假如男女双方在婚前没有发生过性关系,会让彼此更容易获得亲密而忠诚的爱情和婚姻。而且,大多数男人在私下里并不喜欢自己的情人或爱人在婚前就已经不是处女了。从内心深处,他们在震惊之余,会觉得对方过于随便。所以在我们的文化里,对于婚前性关系,女子的精神压力要大于男子。
在婚姻中,假如不是因为对爱情勇敢的执着,而只是对外界的恐惧才结婚,显然也是一种错误。这起码表明,他们不是真正的合作。假如他们选择酗酒,或者是社会地位和教育程度远不如自己的人,这其实也是一种对爱情和婚姻的恐惧,进而希望自己在婚姻中受到特别的尊崇。假如这样的话,则会破坏婚姻里的两性平等。
结婚的工作
从一个人与异性的接触方式中,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勇敢程度和合作能力的强弱。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所以,他们在求爱时会有独特的表现。一个人在恋爱中的行为方式,会揭示出他对未来是乐观、充满信心,还是自私自利、临场退缩。
基于此,一个男子在追求女孩时,可能小心谨慎,也可能大胆冲动、狂追猛打。无论怎样,他们的求爱方式决定于他们的目标和生活方式。当然,在我们的文化里,人们通常希望男子要主动些,即要首先表达爱意。所以,只要这种传统还存在,我们就应该训练男孩要学会男性态度,诸如主动、不犹豫、锲而不舍。
当然,女孩子也可以主动求爱,但在我们观念里,女孩子必须比男性要保守。因此,她们接近异性的方式,总是要展现自己的风姿仪态、穿着打扮与顾盼谈吐。总体来说,男性的求爱方式要简单肤浅些,而女性则要含蓄些。
1.生理问题。
坦率地说,夫妻双方有性的吸引力是必要的,但要符合人类幸福的渴望。如果双方真的彼此吸引,那么,他们在性方面的吸引力就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
我们还要明白的一点是,人的性冲动与动物的性冲动存在不同,诸如人的性冲动可以是连续不断的,从而保证人类的繁衍,这也是人类增殖的重要途径。对于别的动物来说,上帝则选用了别的方式确保其生存,比如说,一些雌性动物产下大量的卵,这些卵很多不会成熟,虽然在孕育的时候很多卵被损坏,但由于数量巨大,所以总有些卵能够生存下来。
实际上,能够确保人类延续的重要方法是生儿育女。我们从那些在爱情与婚姻的态度中,可以发现,凡是能够自发关心人类幸福的人也是最可能生儿育女的人,而一些对别人不太感兴趣的人则会拒绝生育的负担。
因此可以说,我们要圆满地解决爱情与婚姻的问题,就必须下定生儿育女的决心。同时,美满婚姻是我们养育下一代的最佳方式。
2.一夫一妻制、工作与现实。
我们认为,对爱情和婚姻的最好解决之道就是一夫一妻制,而这显然也是我们树立男女平等观念的重要举措。假如不是一夫一妻制的话,男女在合作中必然难以全力以赴,也不会尽力而为。这样的话,久而久之,婚姻便容易出现裂痕。
还有些人把婚姻看作爱情的幸福结尾,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比如,不少爱情小说以两个人结婚而告终。实际上,两人结婚后,他们的各种关系才真正开始。他们在婚姻中面临生活任务,以及为社会创造的机会。实际上,爱情本身并未解决一切问题,步入婚姻后,很多实际问题才得以解决。另外,解决婚姻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依靠工作、兴趣与合作。
其实,婚姻关系中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人们在婚姻中的态度总是其生活方式的表达。所以,只有了解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我们才能够真正了解他对婚姻的态度。
我们还发现一些孩子仿佛试图逃避现实,他们一般是被宠坏的孩子。典型表现是,他们在生活里不想奉献,却总想着天上掉馅饼。这样的人,他们需要的婚姻常是露水夫妻式婚姻、尝试性婚姻、容易离婚的婚姻。他们在婚姻一开始的时候,就要求获得不受限制的自由。一旦他们觉得自己受到限制,就可能不忠于对方。
同时,夫妻还应该关心孩子的幸福。假如夫妻双方不能塑造出和谐的两性关系,整天怒目相向、争吵不休,从而轻视其婚姻契约,那么这样的话,显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3.解决婚姻里出现的问题。
或许有些夫妻确实难以生活在一起,分开要比在一起更好,那么夫妻双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将离婚看得与结婚相似,那就是:“我可以从中获得什么好处?”
我们的确在生活中常出现这样的事情,两个人结了又离,离了又结,但他们似乎屡犯同样的错误。这里有个问题,我不知道美国是否如此,但在欧洲,大部分精神病学家会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追求个人幸福。因此,如果夫妻双方在欧洲遇到这种情况,常会被建议找个情人,认为这样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我相信,在某个时候,他们一定不会再这么建议。事实上,他们之所以会得出这样错误的认识,是因为他们没有全面理解爱情与婚姻,也没有理解一种整体观。
假如有人认为婚姻是用来解决个人问题的方式,也会铸成类似的错误。在此,我仍以欧洲为例,假如有男孩或女孩神经过敏,精神病学家的建议往往是找一个情人,然后发生性关系,认为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当然,他们对成人也是如此建议的。
倘若这样的话,就把爱情与婚姻沦为一种专利“药品”,这种“药品”不仅不能使患者痊愈,反倒让人更加不知所措。所以,要正确地理解爱情和婚姻,我们必须完美地实现全部的人格。
有些人在结婚的时候,怀有不正当目的;还有些人为经济原因而结婚;有些人是同情别人而结婚;还有的是想得到一个仆人。坦率地讲,这都是对待爱情与婚姻错误的方式。此外,还有些人结婚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困难,从而给自己一个借口。比如说,曾有一个年轻人在学业与职业上遇到很多麻烦,觉得自己可能很失败,便试图为自己找个借口。于是,他结婚了。这种情形下的婚姻对他来说不过一个借口罢了。
婚姻与男女平等
肯定地说,我们一定不能低估爱情问题,它将决定我们一生的幸福,因此,要将其置于重要位置。实际上,我所见到的很多婚姻案例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常是女性。这是因为在我们的社会中,男性在婚姻中常居于强势地位。这其实是社会对婚姻关系的错误处理。
在这样的关系中,纯粹的反抗是无法克服的,特别是在婚姻中,这种反抗既会影响两者的关系,又会影响对方的幸福。我们只有认识到社会的一般态度,并予以改变,才能从根源上克服。
我有一个底特律的学生,她做了一项社会调查,发现有40%的女孩居然希望自己是男孩。这意味着她们对自己的性别角色不满。是的,假如人类的一半都失望沮丧,痛恨自己的社会地位,痛恨另一半人被赋予了更多自由和权利,我们又怎能完美地解决爱情与婚姻的问题?假如女性认为自己不过是男性的玩物,认为自己受到性别歧视,认为男人都是花心的,必然会使爱情与婚姻问题变得更加难以解决。
诚然,根据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我们的确可以看到,人类的天性既非多夫多妻,也非一夫一妻制,但我们却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尽管我们坚信人人平等,但人类还是被分成了两性。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职业、友谊与爱情这三大问题,我们只有坚持一夫一妻制,才能保障每个人在爱情与婚姻中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才能够真正贯彻我们提倡的男女平等。
附录阿德勒年谱
时间年龄事件
1870年2月7日,阿德勒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郊区的一个小镇。他的父亲是一位富裕的犹太裔谷物商人。阿德勒自幼患了佝偻病,无法进行剧烈的体育活动。
1875年5岁阿德勒患了致命的肺炎,医生本来认为他快要死了,家人也不再抱有什么希望,结果,阿德勒竟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不久,阿德勒3岁的弟弟死在他的身边。这让阿德勒梦想做一名医生,致力于帮助人类解脱病痛之苦。同年,阿德勒开始上小学。
1879年9岁进入弗洛伊德在14年前学习过的中学学习。其间,他的数学成绩很糟糕,被老师视为差等生。但经过努力学习,他的数学成绩获得了很大进步。中学毕业后,他如愿以偿地进入维也纳医学院,接受了良好的医学与心理学训练。
1895年25岁获得维也纳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刚开始做一名眼科医生,特别注意源于身体器官的自卑;后来关注精神病学,曾追随弗洛伊德研究神经症问题。
1896年26岁4~9月,应征服役,在奥地利军队的一所医院工作。
1897年27岁截至次年,回到母校维也纳大学深造。其间与来自俄国的留学生罗莎结婚,此后生育了4个孩子(3子1女),其中亚历山德拉和库尔特长大后成为阿德勒学派的心理学家。
1899年29岁截至1900年,与弗洛伊德在同一个城市里行医,并会见了弗洛伊德这位精神分析学的奠基人。阿德勒在医学界捍卫了弗洛伊德的思想。
1903年33岁参加弗洛伊德思想周三讨论会,并成为当时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
1908年38岁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召开的第一次国际心理分析会议上,做了好斗的冲动报告。
1910年40岁出任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主席。
1911年41岁强调社会因素的作用,并公开反对弗洛伊德的泛性论,并与弗洛伊德的观点分道扬镳。于是,阿德勒创立个体心理学,另建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
1912年42岁创建了个体心理学科学协会,并在维也纳大学内组织心理教育咨询。
1914年44岁创办国际个体心理学杂志。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是奥匈帝国军队的军医。“一战”后,致力于研究儿童心理辅导。
1919年49岁在维也纳建立“学校心理卫生中心”。
1920年50岁任教于维也纳教育学院,成立儿童指导中心。
1922年52岁截至1930年,前后主持召开了五次国际个体心理学会议。
1926年56岁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客座教授,首次将个体心理学介绍到美国。
1927年57岁出版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务与了解人性两本专著。
1931年61岁在维也纳创办第一所个体心理学实验学校。
1932年62岁开始在美国长岛医学院进行心理学讲座。
1934年64岁定居纽约。
1937年67岁赴苏格兰亚伯丁做旅行讲演时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