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甜脆香酥的馓子 (1/2)
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杂烩饭摊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下午在饭摊帮忙的时候,我和大叔说了博简在学校里讲的那些故事,最后感叹了一句博简还真的很会做面食。但是我却看见大叔的脸色却在我说这句话的时候微微地变了。我觉得大叔似乎有什么事情瞒着我,我突然想起来我已经有一个月的时间没有和那位律师朋友取得联系了。
我定了定神再次看向大叔,却发现他又和平常无异般地坐在访谈的门口逗着大胖。听到我在后厨叫他,反手挂上了营业的招牌走了过来:“既然是寒食节,我们两个也做寒食给食客们吃。”
我有些好笑地看着大叔:“你准备做什么?寒食节的糕饼可不是我擅长做的菜,当然也不是大叔擅长做的食物。别忘了咱们俩唯一擅长的面食就是煮疙瘩汤。”
大叔的脸因为我的话红了几分,几秒钟之后立刻梗着脖子和我说他还是会做一些最基本的面食。我好整以暇地看着大叔,开玩笑畅想了一下今天的轻松:“做面食的话我可帮不上忙,如果今天只要负责收钱还真是轻松。不过就是可惜了今天洗的野菜,干脆一会儿我分给食客们吧。如果食客来了没有饭吃,我就实话实说告诉他们今天吃不上饭的原因是今天大叔非得逞能做面食,结果显而易见的失败,所以今天没得吃,抓把野菜回家煮煮得了,正好配得上清明节凄凉的气氛。”
大叔听着我的话,瞪圆了眼睛生闷气,不过很快还是笑了:“说的也是,做面食方面没了博简咱俩还真的抓瞎。不过既然提到了寒食节,我刚才确实想到了一种食物。”
“什么食物?不要告诉我是烙饼卷大葱。”我撇了撇嘴,并不相信大叔能想到什么我没听说过的寒食。
大叔瞧见我的样子反而咧嘴笑了起来:“那你一定听说过馓子了?”
“什么?”在脑海里搜索了半天这个名字,我都没有想到这个名字所对应的食物,最终只得摇了摇头,承认自己没有听说过。
大叔摸了摸下巴:“我就说,你这么喜欢吃甜食的人,如果不是因为你知道,怎么可能不吃这种甜甜的脆点心。但是我觉得你是应该见过馓子这种食物的。”
“那是什么?”听到大叔说脆点心,我顿时来了精神,连忙追问道。大叔本来想卖个关子,但是看到我急切的目光的时候还是做了简单的描述:“我不知道你在腊月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一种用炸过的细面条,通常是很多细面条一样的炸圆条厚厚的盘在一起。面点摊卖的挺多的,闻起来就有一股红糖味儿。对了,菜市场里卖面条的大叔经常会放一些在玻璃柜子上,你去买饼的时候应该看到过。”
我按照大叔的描述回忆着,发现记忆里确实看到过这样的食物。刚过完公历新年,有一天早上我突然想吃炸糕,就跑到离家有些距离的菜市场找支摊卖早点的面食店的老板卖炸糕吃,看到了他摊位上摆着大叔描述中这种炸得金黄的细面条盘在一起放在他临时用来卖早点的推车上,走近了能闻到一股淡淡的甜味儿。我去的比较晚,这种食物卖的差不多了,只剩下零星的几包摆在玻璃柜台上。老板看见我,冲我招了招手,问我有没有兴趣尝尝,那时候我还是有一点害羞,又害怕别人嘲笑自己什么都不知道,所以摆了摆手拒绝了老板的提议,按照原计划只买了豆馅儿清甜的炸糕吃。
今天大叔卖弄似的说我这种食物,我才知道了它的名字—馓子。大叔描述的甜甜脆脆的口感也让我突然来了食欲,想要明天早上早起去早点摊那里买一些尝尝。大叔看出了我的好奇与跃跃欲试,便从兜里掏出钱让我去菜市场买一些回来。
“你推着小车去,多买一些,也分给来咱们这里的食客吃。估计像你一样没吃过这种点心的孩子还是挺多的。对了,顺便再买一些米回来,今天我还得多做一些芥菜饭。也到了吃芥菜的时候了。”大叔帮我将小车推到门外,有多掏了些钱给我。
“诶?我以为你的芥菜是要凉拌的。”
“凉拌?寒食节也不能给食客们吃冷饭啊。”大叔冲我招了招手,吩咐完我快去快回后便回到后厨继续处理那些特地订购的芥菜。
到了卖面食的格子铺,格子铺的老板正对着手机哈哈笑着说这家乡话,说话时眼角都带着笑意。
我敲了敲格子铺的玻璃窗,老板这才注意到我的光临,对手机另一边的人道别之后笑着和我打了招呼。
“桀灵叔让我过来买馓子。”害怕自己说错,我又补充了一下描述,“就是那种盘在一起的炸圆条。”
刚说完我就注意到了玻璃柜上正摆着这种点心,向老板指了一下,却发现已经所剩不多了。老板司机注意到了我神情上的变化笑着从玻璃柜底下的贮藏格里拿出了用托盘装着满满一盘子的金灿灿的馓子。
“有这么多啊。”我有些惊讶于老板的储藏量。
老板听到我的惊叹笑了出来:“这个时候,馓子可是最畅销的,要多备一些才行。”
“唔。”我一边将馓子装到车上,一边继续惊讶于自己的无知。
老板帮我装好了车,收钱的时候和我聊了聊已经装在车上的点心:“吃馓子的历史可长了,春秋战国的时候人们就吃,屈原也在楚辞里提到过,到了明代李时珍更是在本草纲目中记录过,还用环钏来形容馓子的形状,说是入口即碎,脆如凌雪。不过馓子在古代有别称,叫做‘寒具’,是专门留在寒食节的食物。现在,过寒食节的人不多了,人们也不再称它为寒具,但是依旧戒不了对这种食物的喜欢。就像你桀灵叔,经常会到我这里买馓子吃。不过也有不少人还记得这个习俗,特地在寒食节多买一些。现在的馓子已经没什么手工做的了,即使是这样,我仍然觉得馓子做的最好吃的地方依旧是陕西。今天你买的这一批馓子就是我特地从陕西西安进来的。”大叔絮絮叨叨地和我说开了。
不过这样正好满足了我的好奇心:“有什么区别么?”
大叔竖起了大拇指夸道:“无论是机器还是手工,陕西人的馓子最好吃。这馓子最考验揉面和抻面的功夫,揉面的时候力气要大,抻面的时候力气要小,面越细说明手艺越好。我在西安的朋友抻面功夫了得,不仅细,还均匀。活出来的面也特别有弹性,他不习惯用搓,喜欢用抻,把面条拉得老长,放到锅里炸的时候,因为是鸡蛋和面的缘故,所以能出来苏东坡说的碧油煎出绿黄深。”说到这里大叔冲我憨厚一笑,“我认识的那个陕西人是个文化人,这些话都是他告诉我的,我没有那种文化造诣,只能说他炸出来的一把馓子盘成圆圈圈像金灿灿的太阳一样耀眼。还有包括寒食节吃寒具,纪念介子推的故事也是他讲给我听的。现在他不怎么做面食了,我也许久没吃到他手工做的馓子了,卖给你的这些馓子是最接近他做出来的味道。”卖面食的大叔帮我把车推出了格子,又多加了一袋放在了我的推车上,“这个是送给你和桀灵的。不过虽说他做的好吃,但是和我老婆做的比还是差了点味道。”
“这个多不好意思。”我赶快谢... -->>
下午在饭摊帮忙的时候,我和大叔说了博简在学校里讲的那些故事,最后感叹了一句博简还真的很会做面食。但是我却看见大叔的脸色却在我说这句话的时候微微地变了。我觉得大叔似乎有什么事情瞒着我,我突然想起来我已经有一个月的时间没有和那位律师朋友取得联系了。
我定了定神再次看向大叔,却发现他又和平常无异般地坐在访谈的门口逗着大胖。听到我在后厨叫他,反手挂上了营业的招牌走了过来:“既然是寒食节,我们两个也做寒食给食客们吃。”
我有些好笑地看着大叔:“你准备做什么?寒食节的糕饼可不是我擅长做的菜,当然也不是大叔擅长做的食物。别忘了咱们俩唯一擅长的面食就是煮疙瘩汤。”
大叔的脸因为我的话红了几分,几秒钟之后立刻梗着脖子和我说他还是会做一些最基本的面食。我好整以暇地看着大叔,开玩笑畅想了一下今天的轻松:“做面食的话我可帮不上忙,如果今天只要负责收钱还真是轻松。不过就是可惜了今天洗的野菜,干脆一会儿我分给食客们吧。如果食客来了没有饭吃,我就实话实说告诉他们今天吃不上饭的原因是今天大叔非得逞能做面食,结果显而易见的失败,所以今天没得吃,抓把野菜回家煮煮得了,正好配得上清明节凄凉的气氛。”
大叔听着我的话,瞪圆了眼睛生闷气,不过很快还是笑了:“说的也是,做面食方面没了博简咱俩还真的抓瞎。不过既然提到了寒食节,我刚才确实想到了一种食物。”
“什么食物?不要告诉我是烙饼卷大葱。”我撇了撇嘴,并不相信大叔能想到什么我没听说过的寒食。
大叔瞧见我的样子反而咧嘴笑了起来:“那你一定听说过馓子了?”
“什么?”在脑海里搜索了半天这个名字,我都没有想到这个名字所对应的食物,最终只得摇了摇头,承认自己没有听说过。
大叔摸了摸下巴:“我就说,你这么喜欢吃甜食的人,如果不是因为你知道,怎么可能不吃这种甜甜的脆点心。但是我觉得你是应该见过馓子这种食物的。”
“那是什么?”听到大叔说脆点心,我顿时来了精神,连忙追问道。大叔本来想卖个关子,但是看到我急切的目光的时候还是做了简单的描述:“我不知道你在腊月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一种用炸过的细面条,通常是很多细面条一样的炸圆条厚厚的盘在一起。面点摊卖的挺多的,闻起来就有一股红糖味儿。对了,菜市场里卖面条的大叔经常会放一些在玻璃柜子上,你去买饼的时候应该看到过。”
我按照大叔的描述回忆着,发现记忆里确实看到过这样的食物。刚过完公历新年,有一天早上我突然想吃炸糕,就跑到离家有些距离的菜市场找支摊卖早点的面食店的老板卖炸糕吃,看到了他摊位上摆着大叔描述中这种炸得金黄的细面条盘在一起放在他临时用来卖早点的推车上,走近了能闻到一股淡淡的甜味儿。我去的比较晚,这种食物卖的差不多了,只剩下零星的几包摆在玻璃柜台上。老板看见我,冲我招了招手,问我有没有兴趣尝尝,那时候我还是有一点害羞,又害怕别人嘲笑自己什么都不知道,所以摆了摆手拒绝了老板的提议,按照原计划只买了豆馅儿清甜的炸糕吃。
今天大叔卖弄似的说我这种食物,我才知道了它的名字—馓子。大叔描述的甜甜脆脆的口感也让我突然来了食欲,想要明天早上早起去早点摊那里买一些尝尝。大叔看出了我的好奇与跃跃欲试,便从兜里掏出钱让我去菜市场买一些回来。
“你推着小车去,多买一些,也分给来咱们这里的食客吃。估计像你一样没吃过这种点心的孩子还是挺多的。对了,顺便再买一些米回来,今天我还得多做一些芥菜饭。也到了吃芥菜的时候了。”大叔帮我将小车推到门外,有多掏了些钱给我。
“诶?我以为你的芥菜是要凉拌的。”
“凉拌?寒食节也不能给食客们吃冷饭啊。”大叔冲我招了招手,吩咐完我快去快回后便回到后厨继续处理那些特地订购的芥菜。
到了卖面食的格子铺,格子铺的老板正对着手机哈哈笑着说这家乡话,说话时眼角都带着笑意。
我敲了敲格子铺的玻璃窗,老板这才注意到我的光临,对手机另一边的人道别之后笑着和我打了招呼。
“桀灵叔让我过来买馓子。”害怕自己说错,我又补充了一下描述,“就是那种盘在一起的炸圆条。”
刚说完我就注意到了玻璃柜上正摆着这种点心,向老板指了一下,却发现已经所剩不多了。老板司机注意到了我神情上的变化笑着从玻璃柜底下的贮藏格里拿出了用托盘装着满满一盘子的金灿灿的馓子。
“有这么多啊。”我有些惊讶于老板的储藏量。
老板听到我的惊叹笑了出来:“这个时候,馓子可是最畅销的,要多备一些才行。”
“唔。”我一边将馓子装到车上,一边继续惊讶于自己的无知。
老板帮我装好了车,收钱的时候和我聊了聊已经装在车上的点心:“吃馓子的历史可长了,春秋战国的时候人们就吃,屈原也在楚辞里提到过,到了明代李时珍更是在本草纲目中记录过,还用环钏来形容馓子的形状,说是入口即碎,脆如凌雪。不过馓子在古代有别称,叫做‘寒具’,是专门留在寒食节的食物。现在,过寒食节的人不多了,人们也不再称它为寒具,但是依旧戒不了对这种食物的喜欢。就像你桀灵叔,经常会到我这里买馓子吃。不过也有不少人还记得这个习俗,特地在寒食节多买一些。现在的馓子已经没什么手工做的了,即使是这样,我仍然觉得馓子做的最好吃的地方依旧是陕西。今天你买的这一批馓子就是我特地从陕西西安进来的。”大叔絮絮叨叨地和我说开了。
不过这样正好满足了我的好奇心:“有什么区别么?”
大叔竖起了大拇指夸道:“无论是机器还是手工,陕西人的馓子最好吃。这馓子最考验揉面和抻面的功夫,揉面的时候力气要大,抻面的时候力气要小,面越细说明手艺越好。我在西安的朋友抻面功夫了得,不仅细,还均匀。活出来的面也特别有弹性,他不习惯用搓,喜欢用抻,把面条拉得老长,放到锅里炸的时候,因为是鸡蛋和面的缘故,所以能出来苏东坡说的碧油煎出绿黄深。”说到这里大叔冲我憨厚一笑,“我认识的那个陕西人是个文化人,这些话都是他告诉我的,我没有那种文化造诣,只能说他炸出来的一把馓子盘成圆圈圈像金灿灿的太阳一样耀眼。还有包括寒食节吃寒具,纪念介子推的故事也是他讲给我听的。现在他不怎么做面食了,我也许久没吃到他手工做的馓子了,卖给你的这些馓子是最接近他做出来的味道。”卖面食的大叔帮我把车推出了格子,又多加了一袋放在了我的推车上,“这个是送给你和桀灵的。不过虽说他做的好吃,但是和我老婆做的比还是差了点味道。”
“这个多不好意思。”我赶快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