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王阳明心学智慧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王阳明是一个能够与逆境共处的人,他珍惜自己,热爱生命,并善于在逆境和失败中迅速调整心态,适应新的环境,寻获新的目标。如果人们能像王阳明一样不被生活中暂时的失败、打击和磨难吓倒,始终乐观地面对生活,就能成为内心强大的人。

    逆境使人由弱变强

    虽则圣贤别有真乐,而亦常人之所同有,但常人有之而不自知,反自求许多忧苦,自加迷弃。虽在忧苦迷弃之中,而此乐又未尝不存,但一念开明,反身而诚,则即此而在矣。

    弟子陆原静说自己平时烦恼太多,不曾体会到真正的乐趣,因此真切地想找到乐趣,王阳明开导他说:“圣贤们虽然另有真正的快乐,然而这种快乐也是一般人共有的,只是一般人不知道这种快乐,反而给自己找来了许多忧愁苦闷,丢弃了真正的快乐。虽然在忧苦迷茫中丢弃了快乐,但真正的快乐并非就不存在了,只需念头明朗,在自己身上寻找,便能真正感觉到快乐。”由此可见,人人自身都有快乐,只不过大多数人看不到这种快乐,反而向外面去寻找,结果却得到许多忧愁苦闷。

    生活中有苦有乐。生活的波浪在高峰时,人即显得快乐,在低谷时,人便显得痛苦。而波浪永远都是忽高忽低,没有永恒的上扬,也没有永恒的下降,所以人生是痛苦与快乐交织并行,二者相伴而生,既互相矛盾又互相联系。所谓“没有痛苦也就无所谓快乐”,就是告诉我们要正确对待人生的苦乐。也就是说,人们不能只追求快乐,而讨厌烦恼和痛苦。

    王阳明28岁举进士,之后他担任过刑部主事、兵部主事。正当他要为朝廷出力的时候,政治劫难降临到他头上。正德元年(1506年),因营救南京科道戴铣、薄彦徽等人,王阳明抗疏,触犯了刘瑾,被罚廷杖,因此下狱,再贬谪贵州龙场做驿丞。在赴任途中,刘瑾又派人跟踪追杀。他侥幸逃过一死,之后他又乘坐一只商船游舟山,不料遭遇飓风,船漂流至福建的武夷山。王阳明本想隐居在武夷山,却又担心刘瑾找父亲的麻烦,于是他到南京探望父亲之后,便辗转到达龙场。

    身处逆境固然让人痛苦,却也能磨砺人的意志,使一个人由脆弱变得坚强,变得有韧性。王阳明历经了磨难,心性比以前更坚强了。他开始了解群众疾苦,为生民立命,在艰苦的环境中逐步成长,最终构建了心学理论的大厦。

    从长远来看,痛苦其实是人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正如人们常说的:“没有苦中苦,哪有甜中甜?”哈密瓜比蜜还要甜,人们吃在嘴里乐在心上;苦巴豆比难吃的中药还要苦。然而,种瓜的老人却告诉我们:“哈密瓜在下秧前,先要在地底下埋上半两苦巴豆,瓜秧才能茁壮成长,结出蜜一样的果实来。”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经风霜苦,难得腊梅香”,这些俗语不也说明了成功的快乐,正是经历艰苦奋斗后才能得到的吗?古人“头悬梁,锥刺股”,苦则苦矣,但他们下苦功实现上进之志,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以苦为乐,苦中求乐,其乐无穷。

    有一群弟子要出去朝圣。师父拿出一个苦瓜,对弟子们说:“随身带着这个苦瓜,记得在每一条你们经过的圣河里浸泡它,并且把它带进你们所朝拜的圣殿,放在圣桌上供养,并朝拜它。”

    弟子们朝圣走过了许多圣河圣殿,并依照师父的指示去做。回来以后,他们把苦瓜交给师父,师父让他们把苦瓜煮熟,当作晚餐。晚餐的时候,师父吃了一口,然后语重心长地说:“奇怪呀!泡过这么多圣水,进过这么多圣殿,这苦瓜竟然没有变甜。”几位弟子听后立刻开悟了。

    苦瓜的本质是苦的,不会因圣水圣殿而改变;人生是苦的,修行是苦的,由情爱产生的生命本质也是苦的,这一点即使是圣人也不可能改变,何况是凡夫俗子!去看过著名油画大师凡·高故居的人都知道,那里只有一张裂开的木床和破皮鞋。凡·高一生潦倒困苦,没有娶妻,但也许正是生活上的困窘,才使他在艺术上有颇高的造诣,使他成为大师中的大师,使他的作品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对待人生与修行也是这样的,时时准备受苦,不是期待苦瓜变甜,而是真正认识那苦的滋味。苦瓜本来就是苦瓜,连根都是苦的,这是苦瓜的实相、真相,变甜只是我们虚幻的期待而已。唯有直面事物的真相,我们才能从中解脱。

    当我们接纳苦,把苦看作是人生的必然历程时,苦便不再是世俗的“苦”。同样,接受乐,把乐当作是生命的历程,乐也不再仅仅是世俗的“乐”。享受生命的盛宴,享受所有的高潮与低谷,活在生命的苦乐之中,由此生命的苦乐便被我们掌握在手中。

    恐惧源于依赖

    来书云:“夫子昨以良知为照心。窃谓良知,心之本体也;照心,人所用功,乃戒慎恐惧之心也,犹思也。而遂以戒慎恐惧为良知,何欤?”

    能戒慎恐惧者,是良知也。

    弟子陆原静在给王阳明的信中问道:“昨天先生说良知就是照心,但我私下里觉得良知是心的本体;而照心,则是人所下的工夫,就是时时不忘检点、警戒自己的心,和‘思’相类似。而先生您却把戒慎恐惧当作是良知,为什么?”

    王阳明回答说:“能够让人戒慎恐惧的,就是良知。”这里的良知,指的是人们不畏恐惧、面对恐惧的自信和勇气。

    恐惧是人生命情感中难解的症结之一。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命的进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平安无事的,总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挫折、失败和痛苦。一个人若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受到威胁时,就会产生恐惧,并为此紧张不安,从轻微的忧虑到惊慌失措。

    就像国学大师冯友兰先生所言:“我们于空袭时,虽处很安全的地方,而总不免于怕,此即为空袭所累。确切地说,我们不是为空袭所累,而是为怕空袭所累也。更有人于无警报时,亦常忧虑警报之将来,他的累即更大。他的累不是警报,而是忧虑警报。对于忧虑警报的人,我们可以说,虽警报不来,而‘性情已困’矣。”简单地说,人们恐惧的其实是恐惧本身,而那些引发恐惧的对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骇人。

    从心理学上来看,恐惧产生的根源在于人们根深蒂固的依赖情结:对他人的依赖,对物质的依赖,对思想的依赖。也就是说,当我们不够独立,不能完全做自己而必须仰仗别人时,我们的内心就会充满不安和恐惧,害怕被遗弃,害怕失去已有的一切。

    当我们发现依赖其他的人和事并不能帮助我们摆脱恐惧时,我们会转而向自我的心灵求救,试着培养那些可以与恐惧相抗衡的力量,如勇气、信任、知识、希望、屈从、信仰以及爱。这些力量不但帮助我们接纳恐惧、分析恐惧,还以百折不挠的精神与恐惧奋战。有了这些力量的庇护,我们就可以交出自己,避开那些阻塞生命能量流动的恐惧。

    说到交出自己,许多人也许会疑惑:“交出自己,多少都会搅乱我们原有的生活,也许还会破坏我们的私人空间以及人格的完整。”因为每一次打开心扉、每一次心有所属、每一次为爱恋的人付出的时候,人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处于手无寸铁、敏感脆弱的境地,从而妥协让步;而把自己完全交给另外一个人,更是冒着极大的风险。这往往会让人们陷入害怕失去自我的恐惧中。然而,当你真正尝试着去做这些时,你会发现你的心中只有爱,没有恐惧。

    对于这一点,王阳明十分赞同。在他看来,致良知,就是要求人们用自信去面对恐惧。因为战胜恐惧的力量只在我们直接面对恐惧事物的瞬间产生。如果想得越多,潜能就被自己封锁得越严,最后,只会相信自己绝无那种抗拒恐惧的能力。相反,如果你忘了恐惧,自信且勇敢地面对生活,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你会发现,生活原来一直都很美好。正如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所说:“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正确对待不如意之事

    人于此处多认作天理当忧,则一向忧苦,不知已是“有所忧患,不得其正”。

    王阳明认为,人在遭遇父母过世这样的伤心事时,认为按照天理就该忧虑,因而常常恨不得一下子哭死来化解心中的痛苦,他们只是一味地愁苦,却不知道“过度愁苦以至于不能保持心态中正平和”的道理。心一旦不能中正平和,做人做事就容易失去分寸。其实,王阳明是在告诫人们要正确对待不如意的事,不要过度悲伤、愁苦。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悲伤、愁苦等消极情绪常常会让人们失去判断力。所以,一个人在悲伤、愁苦的时候,一定不要着手重要事情的裁决,尤其是可能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生大事,因为悲伤、愁苦会使你的决策缺少深入全面的思考。一个人在看不到希望时,仍能够保持乐观,仍能善用自己的理智,是十分不容易的。

    俗话说:“世上不如意之事十常八九。”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遇上不顺心、不如意的事,这是无法避免的。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虽然不能决定外界的环境,但是可以决定自己的心灵选择。

    当心停留在事物的积极方面时,我们将会发现事物的光明面,会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也就是说,当你善于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来看待问题时,任何不如意之事,都像是上天赐予的礼物,能让你看到机会并得到心灵上的成长。

    一个人从事销售工作的第一年,因为经验不足而屡遭别人拒绝,这使他的心灵受到很严重的打击和折磨,消沉到了近乎绝望的地步。

    一天,他心情郁闷地来到空旷无人的乡下散步,想放松一下身心。在田埂边撒尿时,见到一只青蛙蹲在田边,无聊之下,便把尿撒在青蛙的头上。

    他原以为会看到青蛙在突如其来的袭击下大吃一惊,狼狈逃跑的情景。谁知道,那只青蛙不但毫无逃走的意思,还睁着眼睛舒舒服服地蹲在那里,很享受的样子。在它看来,这似乎不是一种羞辱,而是一次暖和、舒适的温水淋浴。

    那个推销员见此情景,心头一动,脑海中闪过一道灵光:“以前我总是把客户的拒绝视为对自己的羞辱,觉得自己干的工作很低贱。我能不能改变一下自己的心境呢,就像那只青蛙一样,把无理的羞辱视为一种享受,当作提升自己心灵不可缺少的机会。这样,即使遭到再多的拒绝,我只要能保持冷静、接纳、乐观的心境,所谓的羞辱又怎么进入得了我的内心呢?”

    自从悟得了这个道理后,他不再害怕别人的拒绝,反而深入了解每次被拒绝的原因,用以提升自己的销售能力。他的业绩也越来越好,连续多年获得推销冠军的称号,成为名副其实的推销之王。

    如果故事中的销售员没有正确对待客户的屡次拒绝,那他的消极情绪就会阻碍他继续努力工作,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成功。

    每一天,生活会带给我们何种情绪,其实都是由我们的心灵如何去看待它所决定的。即使在遭遇危机时,若能够正确对待面临的危机——不要过度愁苦,而要用一种接纳、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就能获得一个有意义、快乐的人生。

    面对失败,保持淡定

    譬如行路的人,遭一蹶跌,起来便走,不要欺人做那不曾跌倒的样子出来。

    王阳明认为,面对失败,要保持淡定,这就好像一个人在走路时突然摔了一跤,爬起来拍拍灰尘,审视身体没有摔伤后继续走路,而不要自欺欺人装出没有摔倒的样子,更不要站在原地不敢动。

    辉煌与低谷、成功与失败都只是人生的一段旅程。今天的辉煌不代表日后的成功,今天的失败也不能代表日后的低谷。正是这一段段不同的旅程才成就了此时此刻的我们,并塑造着以后的我们。然而在低谷和辉煌、失败和成功的转化过程中,每一个转折都需要我们从容面对,淡然处之,勇敢继续下一段旅程。

    贬谪龙场可以算得上是王阳明仕途生涯中的一次失败,但面对失败,他没有逃避,也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思考儒佛道思想,于艰难的生命波涛中寻找立身之本。他针对程朱理学越来越脱离人的生命而知识化、外在化的倾向,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