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热小说网 www.qirexs.com,东夷昊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或者成为“假洋鬼子”、“伪小资”之类。在上海,一条街就能让天南地北的人找到适合自己的口味,意式餐厅和中餐厅楼上楼下而且都其貌不扬,大排档里也可以吃到地道的西餐,这和一些小城市里的西餐馆拼命打扮出的所谓情调大相径庭,相对也来得实惠和实在。西餐也是吃饭,吃饭就是吃饭,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你文胜于质,那就不知其可了。这和相亲差不多,你看一个朴朴实实的姑娘,她会让你觉得这是适合共度人生的伴侣;你看一个风骚招摇的姑娘,她可能会让你着迷,但你会很清楚这不是可以共度一生的人。
上海就是这么一个城市,在时髦的人眼里它很摩登;在年长的人眼里他有历史;在外国人眼里它有着东方魅力;在中国人眼里它又有那么点异域风情。
兼容并蓄,包罗万象,这才是上海。
4、在博物馆
城市生命馆展示了城市生命的几个要素。但我认为,城市的生命是人赋予的,无论信息流、资金流、交通流等等,没有人就是一座废城,城市是与人类共同生息的。有许多历史不是上海自己的,但上海拿了来,就成了自己的。这一点在我参观上海博物馆是感触尤深。
上海博物馆坐落在人民广场上,整体造型呈鼎状,与上海市政大楼遥相呼应。上海市政大楼的规模和装饰让人比较“失望”因为尚不如一些地级市的政府大楼来得巍峨壮观、富丽堂皇。
上海博物馆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一楼为中国古代青铜馆、中国古代雕塑馆和展览厅;二楼为中国古代陶瓷馆、暂得楼陶瓷馆和展览厅;三楼为中国历代书法馆、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历代查印馆;四楼为中国古代玉器馆、中国历代钱币馆、中国明清家具馆、中国少数民族工艺馆和展览厅。
说句实在话,就像参观世博园一样,我是纯粹为了参观而参观的,带着猎奇的心理,所有的展厅都走马观花了一遍。在一楼,正值上海博物馆与大英博物馆和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联展“古印度文明:辉煌的神庙艺术”大英博物馆的介绍很有意思,大意说其馆藏的丰富来源于贸易的发达,作为中国人,当然知道这个贸易是怎么回事。联展展出的都是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的造像等物,因为对历史和宗教的不熟悉,总觉得印度的造像过于妖娆繁琐,当我看其他展厅的造像时,悄悄做了一个对比,认为还是中国的佛教造像顺眼,或者是我们的审美习惯使然。佛教传播流传到中土,佛的形象逐渐有了变化,五代十国异域人的形象较重,隋唐开始圆润世俗,我所看到的一个唐朝的佛像,使我坚信这是雕刻者自己的形象,笑容非常自得。至于宋朝的形象,我一眼就可以从众多的造像中认出,这时候的造像让人觉得优美顺畅,这种感觉在欣赏陶瓷制品以及书画时更是特别强烈,宋朝的官窑制品以及瘦金体的行笔,共同构成了艺术的成熟和高峰期,可惜的是宋朝过于玩艺术,而缺失了剽悍之风,就像西湖岸边的微风,美则美矣,但终究敌不过大漠风沙的冲击。
感觉最深的是唐朝的陶马造型,每一匹都是线条简练遒劲,生机勃勃,仿佛可以随时放纵出来,恣肆奔跑。
在书画展馆,遇到了倪云林和王冕的两幅画作,这两幅画作都曾在美术教材上见过的。因为看到馆内一些老外在拍照,于是也拿起手机准备拍下来留念,还没行动,馆里的保安就过来制止我。我解释道:这没有闪光灯的。保安还算客气,不是闪光灯的问题,而是规定。于是我道歉,继续看别的展馆。整个博物馆参观的人群中国人和外国人各占一半,外国人并不比中国人文明多少,他们在拍照而且使用闪光灯,大声的擤鼻涕,利用身体优势占据好的位置等等,但这并不是我跟他们学着不文明的理由。
上博的馆藏的青铜器保卣、召卣等,都是著称于史学界和金文学界的重器;陶瓷器收藏则集中了江南的大部分精品,史前时代的良渚文化细刻陶器,更是稀见之品;历代书画的收藏,素有江南半壁江山之说,书法中王献之的鸭头丸贴、唐高闲的千字文卷、怀素的苦笋贴等,皆为杰作,绘画中唐孙位的高逸图、五代董源的夏山图卷、宋梁楷的八高僧故事图卷等都是稀世之珍;其它各文物门类的收藏,也蔚为大观。
上海博物馆里的文物几乎都不是上海本地所出土,就像大英博物馆里的文物原本不属于英国本土,但不同的是,上海的博物馆是集中中国的文物而保护民族的遗产,大英博物馆是掠夺世界的资源以自肥,可见拿来主义亦有着两重性。我们在上海博物馆看到自己的文物,会惊叹自己的祖先留下这么多的珍宝以及精神的财富,但如果是在大英博物馆看到,我想,更多的应该是感到耻辱。
5、打酱油的结尾
在去上海的路上,同座是一位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曲阜人,是去上海看望上大学的女儿的。路上的话题围绕着日照的发展之类,比如绿茶的生产和消费,比如城市品牌的建设等等,后来说到日照的人文环境。不是和来的时候宣传的那么好,到各部门办事总会遇到各种各样问题,他说。其实也不独日照这样,其他地方的行政部门也大多如此,我说。体制是一个原因,最重要的还是思想保守,我又补充。
在世博园竟然又碰到了这位老师,他正忙着在吸烟区抽烟,和他打了个招呼,我就走进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已过了迷失的年纪,在人海里如鱼得水。本来我是一个没有方向感的人,这次在上海竟然一点也没有掉向,只要看一眼地图,就知道该怎么走,即使是名牌和美女也扯不动我的视线。就这样漫无目的走来走去,走得脚底板几乎都要抽搐。
当回到日照的时候,世界一下子清静了下来,没有人流如织,没有宝马雕车,没有入云的高架,没有彻地的动车,我突然觉得,其实上海才是我们的一个郊区,它供给了我们休闲和娱乐的空间,而真正的生活还是在这片自己的土地上展开、上演,娓娓道来。
车子行驶在沿海路上,在小海大桥看那无际的海天和粼粼的波光,人生是如此的惬意和富足。
,或者成为“假洋鬼子”、“伪小资”之类。在上海,一条街就能让天南地北的人找到适合自己的口味,意式餐厅和中餐厅楼上楼下而且都其貌不扬,大排档里也可以吃到地道的西餐,这和一些小城市里的西餐馆拼命打扮出的所谓情调大相径庭,相对也来得实惠和实在。西餐也是吃饭,吃饭就是吃饭,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你文胜于质,那就不知其可了。这和相亲差不多,你看一个朴朴实实的姑娘,她会让你觉得这是适合共度人生的伴侣;你看一个风骚招摇的姑娘,她可能会让你着迷,但你会很清楚这不是可以共度一生的人。
上海就是这么一个城市,在时髦的人眼里它很摩登;在年长的人眼里他有历史;在外国人眼里它有着东方魅力;在中国人眼里它又有那么点异域风情。
兼容并蓄,包罗万象,这才是上海。
4、在博物馆
城市生命馆展示了城市生命的几个要素。但我认为,城市的生命是人赋予的,无论信息流、资金流、交通流等等,没有人就是一座废城,城市是与人类共同生息的。有许多历史不是上海自己的,但上海拿了来,就成了自己的。这一点在我参观上海博物馆是感触尤深。
上海博物馆坐落在人民广场上,整体造型呈鼎状,与上海市政大楼遥相呼应。上海市政大楼的规模和装饰让人比较“失望”因为尚不如一些地级市的政府大楼来得巍峨壮观、富丽堂皇。
上海博物馆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一楼为中国古代青铜馆、中国古代雕塑馆和展览厅;二楼为中国古代陶瓷馆、暂得楼陶瓷馆和展览厅;三楼为中国历代书法馆、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历代查印馆;四楼为中国古代玉器馆、中国历代钱币馆、中国明清家具馆、中国少数民族工艺馆和展览厅。
说句实在话,就像参观世博园一样,我是纯粹为了参观而参观的,带着猎奇的心理,所有的展厅都走马观花了一遍。在一楼,正值上海博物馆与大英博物馆和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联展“古印度文明:辉煌的神庙艺术”大英博物馆的介绍很有意思,大意说其馆藏的丰富来源于贸易的发达,作为中国人,当然知道这个贸易是怎么回事。联展展出的都是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的造像等物,因为对历史和宗教的不熟悉,总觉得印度的造像过于妖娆繁琐,当我看其他展厅的造像时,悄悄做了一个对比,认为还是中国的佛教造像顺眼,或者是我们的审美习惯使然。佛教传播流传到中土,佛的形象逐渐有了变化,五代十国异域人的形象较重,隋唐开始圆润世俗,我所看到的一个唐朝的佛像,使我坚信这是雕刻者自己的形象,笑容非常自得。至于宋朝的形象,我一眼就可以从众多的造像中认出,这时候的造像让人觉得优美顺畅,这种感觉在欣赏陶瓷制品以及书画时更是特别强烈,宋朝的官窑制品以及瘦金体的行笔,共同构成了艺术的成熟和高峰期,可惜的是宋朝过于玩艺术,而缺失了剽悍之风,就像西湖岸边的微风,美则美矣,但终究敌不过大漠风沙的冲击。
感觉最深的是唐朝的陶马造型,每一匹都是线条简练遒劲,生机勃勃,仿佛可以随时放纵出来,恣肆奔跑。
在书画展馆,遇到了倪云林和王冕的两幅画作,这两幅画作都曾在美术教材上见过的。因为看到馆内一些老外在拍照,于是也拿起手机准备拍下来留念,还没行动,馆里的保安就过来制止我。我解释道:这没有闪光灯的。保安还算客气,不是闪光灯的问题,而是规定。于是我道歉,继续看别的展馆。整个博物馆参观的人群中国人和外国人各占一半,外国人并不比中国人文明多少,他们在拍照而且使用闪光灯,大声的擤鼻涕,利用身体优势占据好的位置等等,但这并不是我跟他们学着不文明的理由。
上博的馆藏的青铜器保卣、召卣等,都是著称于史学界和金文学界的重器;陶瓷器收藏则集中了江南的大部分精品,史前时代的良渚文化细刻陶器,更是稀见之品;历代书画的收藏,素有江南半壁江山之说,书法中王献之的鸭头丸贴、唐高闲的千字文卷、怀素的苦笋贴等,皆为杰作,绘画中唐孙位的高逸图、五代董源的夏山图卷、宋梁楷的八高僧故事图卷等都是稀世之珍;其它各文物门类的收藏,也蔚为大观。
上海博物馆里的文物几乎都不是上海本地所出土,就像大英博物馆里的文物原本不属于英国本土,但不同的是,上海的博物馆是集中中国的文物而保护民族的遗产,大英博物馆是掠夺世界的资源以自肥,可见拿来主义亦有着两重性。我们在上海博物馆看到自己的文物,会惊叹自己的祖先留下这么多的珍宝以及精神的财富,但如果是在大英博物馆看到,我想,更多的应该是感到耻辱。
5、打酱油的结尾
在去上海的路上,同座是一位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曲阜人,是去上海看望上大学的女儿的。路上的话题围绕着日照的发展之类,比如绿茶的生产和消费,比如城市品牌的建设等等,后来说到日照的人文环境。不是和来的时候宣传的那么好,到各部门办事总会遇到各种各样问题,他说。其实也不独日照这样,其他地方的行政部门也大多如此,我说。体制是一个原因,最重要的还是思想保守,我又补充。
在世博园竟然又碰到了这位老师,他正忙着在吸烟区抽烟,和他打了个招呼,我就走进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已过了迷失的年纪,在人海里如鱼得水。本来我是一个没有方向感的人,这次在上海竟然一点也没有掉向,只要看一眼地图,就知道该怎么走,即使是名牌和美女也扯不动我的视线。就这样漫无目的走来走去,走得脚底板几乎都要抽搐。
当回到日照的时候,世界一下子清静了下来,没有人流如织,没有宝马雕车,没有入云的高架,没有彻地的动车,我突然觉得,其实上海才是我们的一个郊区,它供给了我们休闲和娱乐的空间,而真正的生活还是在这片自己的土地上展开、上演,娓娓道来。
车子行驶在沿海路上,在小海大桥看那无际的海天和粼粼的波光,人生是如此的惬意和富足。